经典之味,最受岁月的咀嚼

现在快餐式文学多如牛毛,作为闲暇碎片化时间的打发我也看了不少。

但是,看完后,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书里讲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情节、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和书名都常常想不起来。

于是怀着这种被浅薄阅读支配后的愧悔又倒回经典名著中。

这时又发现一个新的现象:有些书,哪怕学生时代已经看过,但是现在重新来看,虽然人还是那些人、情节还是那些情节,然而读出来的味道、体验出来的东西却更多了,并且与很多年前的感悟迥然不同。

这可能就是心境和阅历给我们带来的思想变化。

人生必读的10本经典名著 一本让人熬夜也要看完的经典名著(1)

《双城记》这本书,距离上一次阅读也隔了很久,但依然记忆深刻。这本书让人记忆深刻的有三:

其一:遣词造句之美。开篇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和结尾的“凡活着信我之人,必得永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狄更斯并不是一个擅长雕琢句子的人,但他却有着独特的

行文技巧,在遣词造句中,以排比、重复、暗喻等多种手法,赋予句子无与伦比的魅力。他的句子平凡、朴实,但这种平凡和朴实却后劲醇厚,彰显着大道至简之美。

其二:故事曲折离奇。十年忍辱负重、跨国逃亡、跨国婚姻、人民起义、偷梁换柱、柏拉图式爱情……任意一个,单独列成故事都会引人入胜。而《双城记》却是上述故事的集大成者,其精彩之处可想而知。

其三:作者的洞见与剖析。在很多书中,人民起义、基层的革命份子,都是弱势群体,都是积极正面正义的。而在这本书中,人民的权利让人毛骨悚然,没落的贵族和社会的中层反而成为了砧板上的肉。作者基于自己深刻的洞见和对局势、人物的剖析,给读者展示了革命中的社会大背景,既荒诞又真实。

人生必读的10本经典名著 一本让人熬夜也要看完的经典名著(2)

学生时代看双城记,看的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勾的是华美经典的遣词造句,憧憬的是浪漫又惊心动魄的爱情。在虚构的故事中寻找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历史书上的时代印证、重叠、探索真实与虚拟的边界。

年长之后,再看这本书,最动人心弦的是那些处于书中时代的人物,用伟大的人性光辉,相互扶持,照亮前行的道路,最终为所爱之人营造完美的结局。

人生必读的10本经典名著 一本让人熬夜也要看完的经典名著(3)

书中让人感触的有几处,这也大概是让我放下书这么久后还不能忘怀的记忆点。

其一,曼内塔医生令人唏嘘的遭遇,以及面对这种遭遇他的强大坚韧的意志力。

人的一生很短,如果每天都是快乐和享受的话,完全不够用。

人的一生也很长,如果充满冤屈、牢狱、困顿、骨肉分离,如果最青春壮年的时候都在牢狱中度过,那就更长得悲悯。

曼内塔医生因为朋友、忠仆、女儿的爱,在失常、正常、失常、正常中反复,他的遭遇和变化一直是情节的助推剂,也是跌宕起伏的故事主线。

其二,人民的权利。

《双城记》中,基层人民的权利简直达到了顶峰,这在其他的书中是很难得一见的。以德法耶太太为首的疯狂的革命份子,在审判中拥有的裁决权令人匪夷所思。我们不得不审视,是否革命都是正确、是否弱势真的是弱势、每一次的反抗压迫是否都是正义的?

当从来没有拥有过权力的人,一旦拥有权力后,如果他的德行不能匹配拥有的权力,这时候权力往往成了挥向无辜人的屠刀。

其三,那个风度翩翩让人难以割舍的卡尔顿。

这是书中最让人动容的人物形象。单方面付出的爱,为了成全心爱之人,宁愿自己奔赴断头台以成全他人的幸福。

在书中,并没有太多笔墨描绘卡尔顿对露茜的感情,但正是这种着墨甚少的感情线却迸发了无比炽热的爱意,当看到卡尔顿在监牢与威尔斯互换身份的时候,我带着怕他们被抓包的紧张感与对卡尔顿的心痛感绷紧了全身的每一条神经!

故事在卡尔顿走向断头台中结束,卡尔顿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成全了露茜和威尔斯的长相厮守。并且,这个可爱的年轻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在散发着光芒——给予一同赴死的陌生女孩安定、无畏的力量。

整个故事,很多地方都充满了苦楚、无奈,但书中的人们,用自己的努力甚至以生命做代价,抗争着不公的社会和命运,最终走向了圆满。

部分经典语句摘录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书的开篇,就是永恒的经典传奇,这些词句跨越时间和空间,振聋发聩,直击人心。

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之人,虽死,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之人,必得永生。

这是最后一章的点睛之笔,与开篇交相呼应,同样的振聋发聩,同样的直击人心。

他们的牢房还没有腾出,新的囚犯又已经派定;他们的血还没有跟昨天的血流到一起,明天要跟他们的血混合的血又已经准备好了。五十二个都已宣判,从七十岁的赋税承包商到二十岁的裁缝女。前者的财富买不了他的命,后者的贫穷与卑微也救不了她的命。

精妙的句子,将一群不同的人不同的差距全部囊括描绘,却又在两句话的对比之下归拢到同一个命运。

九点永远逝去,十点永远逝去,十一点永远逝去,十二点,也即将来到然后逝去。

用三个完全相同的句式的重复叠加,强调气氛、渲染情感,将那种无能为力的绝望感推向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