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起源于苏州昆山,是中国的百戏之母,《牡丹亭》是昆剧的首本名剧,讲述的是一段人鬼情故事。说的是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惊梦,伤春而死,后又因为爱情起死回生。。。

游苏州合集(游苏州欣赏人鬼情)(1)

昆剧《牡丹亭》 摄影:一路南风

一声昆笛响起,现场观众一片寂静,仿佛集体入定,走进一个如梦似幻的江南园林意境之中。

杜丽娘轻移莲步,眼中含笑,却又带着女子的复杂情愫,一转身,一展扇,一袭水袖。念白由重转轻,结束前来一段长长的拉腔,收住的时候如空谷回音……

游苏州合集(游苏州欣赏人鬼情)(2)

昆剧《牡丹亭》 摄影:一路南风

到苏州旅行的时候,总能在一些园林和古镇戏台听到伊伊呀呀的昆曲。绵软细腻的昆山腔,就像江南的细雨和小河的柔波,诗情画意。行走江南,听一两段昆腔,即使一窍不通,也会由衷生出赞叹!

游苏州合集(游苏州欣赏人鬼情)(3)

昆剧《牡丹亭》 摄影:一路南风

周庄戏台长演不衰的是《周万三》,留园则是《牡丹亭》。昆曲博物馆则不局限于那出戏。

昆曲兴衰

说起来,拥有六百年历史的昆剧在明清时期曾是中国的国剧,随着清末徽班进京才渐渐没落,到民国战乱时期,几近消失。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高雅艺术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面对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和伊伊呀呀的低吟浅唱,昆剧被冠以“老派”的名号,一度远离观众视线,昆剧演员陷入无戏可演的尴尬境地。

游苏州合集(游苏州欣赏人鬼情)(4)

昆剧《牡丹亭》 摄影:一路南风

昆剧演出市场的再度红火,除了以白先勇、陈士争为首的文化人推动之外,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块生招牌也是吸引年轻人进剧场的原因之一。

游苏州合集(游苏州欣赏人鬼情)(5)

昆剧《牡丹亭》 摄影:一路南风

《牡丹亭》巡演全国,甚至到达大洋彼岸的美加、英伦演出也非常成功。

游苏州合集(游苏州欣赏人鬼情)(6)

昆剧《牡丹亭》 摄影:一路南风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牡丹亭》题记

游苏州合集(游苏州欣赏人鬼情)(7)

昆剧《牡丹亭》 摄影:一路南风

春梦照进现实,为爱可生可死,故事轨迹和昆曲的发展史有着惊人的巧合。我想,这种奇幻题材,放在现代,没准能拿个诺贝尔文学奖回家玩玩。

游苏州合集(游苏州欣赏人鬼情)(8)

昆剧《牡丹亭》 摄影:一路南风

昆曲的精致是归一的,它的表演细致至每个细节,一块布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身段、面部肌肉抖动都做到极致,即使坐在十几排以外也能清楚地感受到演员的投入,拿捏角色的准确度。

游苏州合集(游苏州欣赏人鬼情)(9)

昆剧《牡丹亭》 摄影:一路南风

轻步曼舞,烟波画船,游园惊梦,梦回莺啭......

游苏州合集(游苏州欣赏人鬼情)(10)

昆剧《牡丹亭》 摄影:一路南风

昆剧、昆腔和旅游文化产业结合,是相得益彰的事情,值得借鉴。期待更多地区借旅游和文化推广的名义传承好传统文化。

一路南风,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腾迅企鹅生活圈十佳自媒体,酒店体验师,乐途灵感旅行家,途牛大玩家,同程旅行家,去哪儿聪明旅行家,驴妈妈达人,搜狐旅游名博/媒体平台认证专家/金牌作者,凤凰博报VIP,我是达人认证达人,腾迅里约冒险团特约作者,企鹅号/网易号/头条号/一点号/北京时间/飞猪头条原创作者,有识之士特约作者,多家媒体平台作者。pcwli8888。QQ公众号:一路南风。pcwli88。新浪微博:一路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