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养子之一。

沐英一遇朱元璋,人生轨迹翻天覆地!

沐英的后代子孙凭什么能世代镇守云南,与国同休?

沐英幼年父母双双离世,孤独飘零

沐英于元末至正四年,1345年,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濠州定远县(安徽凤阳)人,算是朱元璋的老乡。

元末红巾起义爆发,由于沐英父亲早逝,母亲带着7岁(1351年)的沐英躲避战乱,一路逃难,母亲也死在了逃难路上,沐英至此成为了孤儿。

沐英人生轨迹翻天覆地

沐英字文英,别名:朱英、沐昭靖、沐黔宁。

沐英的人生是苦难的,但是也是幸运的。

流浪了将近一年时间。

到了1352年,八岁的沐英迎来了曙光。

在流浪到濠州时,碰到了义军将领朱元璋。

当时的朱元璋和马氏并没有子女,发现了沐英并且收留了他,而且认了沐英为养子,改姓朱,就这样沐英流浪生涯结束,有了养父母,朱元璋夫妇对待沐英跟亲生儿子一样,不仅教他识文断字,而且还教他带兵打仗的本领。

朱元璋建国之前,沐英的军旅生涯

沐英在十二岁时,侍奉在朱元璋身侧,随军出征。

1356年,朱元璋第三次攻打集庆(江苏南京)。

1362年,十八岁的沐英被朱元璋任命为帐前都尉,参与镇守镇江。

后来被提拔为指挥使,镇守江西重镇广信(江西上饶)。

1367年,沐英作为跟随朱元璋攻取福建,这次沐英有了带兵作战的权利,沐英从西面进攻,攻破了分水关,占领崇安(福建武夷山),随后一路势如破竹,又攻破闵溪十八寨,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被朱元璋恢复了本姓沐。

朱元璋沐英后代(揭秘朱元璋养子沐英及其后代子孙)(1)

随后不久,沐英率领大军镇守建宁(福建三明),并且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隶属福建)。

明朝建国之前的沐英,十二随军,十八岁有军职,二十多岁就能领兵打仗,而且还是有不俗的战功,这跟朱元璋的教导有关,沐英可谓年少成名!

明朝建国之初,沐英掌管天下兵马

1368年,朱元璋建国明朝。

洪武三年,1370年,沐英被朱元璋任命为大都督府佥事,授予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爵位),武官正一品,这得是皇室宗亲才能被授予的。

大都督府是明朝最高的军事机关,掌握全国的兵马,既有统兵权,又有调兵权。

1371年,沐英升任大都督府同知。

沐英在大都督府任职七年,明初的大都督府事务是非常繁多的,而沐英聪明又有悟性,处事果断,解决问题又快,不仅是朱元璋器重他,而且马皇后还夸赞他有才能。

沐英四处征战

1376年,出使关陕,并且练兵备战,同年十一月,沐英作为征西副将军,跟随邓愈出征吐蕃。三路大军进攻川藏,一直打到昆仑山,史载“俘斩万计,获马牛羊十余万”。

沐英获封西平侯,岁禄二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袭诰券(西平侯可以世袭)。

1378年,沐英和蓝玉等再次征西,不仅俘虏西番十八族数位头颈,而且开疆拓土数千里,俘获男女二万口,各种牲畜二十余万头。

1380年,沐英作为陕西军队的总领,攻打残余北元势力,而且是兵分四路,采取合围,沐英更是亲自率领精锐骑兵正面冲阵,此战俘获俘虏脱火赤与知院爱足,以及全部当地的北元军队。

1381年,沐英跟随徐达北征。

沐英一生最大的功绩,平定和治理西南(云南)

云南从唐朝一直是少数民族政权,大理国被元朝灭亡后,大理皇族还是当地的统治者,不过军事还是元朝派军镇守。

沐英和蓝玉是征南副将军,主将是傅友德,大军三十万,征讨的就是云南的北元势力。

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取了昆明,北元势力被剿灭。

云南大部分地区被攻破后,可是大理皇族的后裔段氏家族,占据西部的龙首关,龙尾关,拒不投降。

1382年,沐英和蓝玉两人亲自率领大军攻打龙尾关,派王弼攻打龙首关,而且还派一队人马,攀爬点苍山(两关就位于点苍山),居高临下观察战局,随时策应。

史载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水没马腹,将士随之,莫敢后”,斩关而入,山上军队也奔驰而下。大理西部一战平定。

此后沐英参与平定西南,诸蛮叛乱,以及沐英留守云南时,又平定贵州部分,以及云南东南少数民族叛乱。

此后在1388年,1389年,此前接受明廷册封的麓川(傣族聚集地)平缅军民宣慰使思伦法,两次反叛,这两次都有沐英的参与,而且是一路主将。

沐英的后代子孙为何能世代镇守云南,与国同休?

首先沐英是朱元璋的养子,这个人至情至性,朱元璋夫妇对沐英非常不错,沐英也懂得感恩;一是1382年,马皇后去世时,作为养子的沐英,悲伤过度,三天没吃饭,差点昏厥!一是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后,沐英非常痛苦,自此留下了病根,不久沐英在任职期间,突然中风倒地,很快去世。

其次,沐英自从1381年,到去世十几年中,除了马皇后去世时,从来没有在京城南京呆过十天,都是急匆匆回到云南,以公事为主,忠于职守。

再次,沐英治理云南有方,平衡各方,威望很高,沐英去世后,云南当地知道消息后,沐英的灵柩被儿子护送回南京时,云南各阶层护送的人数,史载“莫不奔号其门,泣语于路,送者数万人”,而且曾经游历过云南的诗人墨客,以及当地的谪宦墨卿等,都以诗挽之。

朱元璋对沐英的评价很高,明太祖实录记载:“自汝在镇,吾无西南之忧。”

沐英被追封为黔宁王,谥号“昭靖”;而且追赠沐英父祖三代“考皆王爵,妣皆王夫人”。

沐英下葬时,百官送灵至郊外。

1393年,配享太庙,并且塑像供奉于功臣祠,以及应云南父老乡亲之请,在昆明城中为其立庙祭祀!

沐英自幼父母双亡,遇到朱元璋,人生轨迹直上云霄,从寒门一跃成为明朝的勋贵,有朱元璋的识人之明,也有沐英自己的努力,可谓一遇风云便化龙的典范。

沐英有五个儿子。

后代爵位在靖难之役时有功,晋封黔国公!

沐英的儿子们

第一位沐春

他是黔宁王沐英的长子。

沐英去世后,沐春世袭西平侯,镇守云南。

沐春英年早逝。

沐春在明朝建国之前出生,1363年出生,沐春字景春,母亲冯氏为沐英的原配夫人,冯氏为郢国公冯国用的女儿,宋国公冯胜的侄女。

沐春随军出征,也是年少出征,有父亲勇武之风。

自十七岁开始起,就开始跟随父亲出征。

在征讨西番,江西,云南等地时,沐春都是作为先锋,颇有战功,后积累军功,被授予后军都督府佥事。

沐春在被授予后军都督府佥事时,有个小插曲,明初勋贵谁家都有孩子,军中的同僚不一定眼红沐春,但是还有别的文臣呢,他们不容易晋升,不敢明着反对沐春,就提出让沐春先试试,就像现代社会的实习一样,不过被朱元璋一言而决,这孩子是朕的家人,不用试!

后来沐春曾在蔚州(河北蔚县)审问叛党,也审讯过烈山囚犯,在两次工作中,都是秉公执法,通过审讯,还释放了数百人!

沐春镇守云南期间,多次平定叛乱

1392年,沐英去世,沐春护送父亲灵柩回南京,同年继承西平侯爵位。并且镇守云南。

云南镇守长官交替,沐春威望不足,少数民族发动叛乱,1393年,维摩等十一寨作乱,史载“癸酉春,缅甸、暨东、川夷相继作难,春调都督瞿能,授以成算,俄皆殄平。”这次作乱是沐春派遣将军瞿能平定的!

1394年,沐春平定越巂蛮,建置澜沧卫(云南丽江永胜县)。

1394年冬季,越州卫土目(土司手下)阿资再次叛乱,沐春与都督佥事何福联合兵马进行讨伐,首先驰往越州,分为数路兵马逼迫各州城,然后埋伏精兵,诱使阿资出兵追击,进入包围圈后,被伏兵合围突袭,大败阿资。

阿资逃亡山谷后,沐春一边暗自结交附近的土官,一边截断粮道,随后不久,沐春带兵突然袭击阿资大营,一战而下,生擒阿资,并且斩杀阿资为首的叛党二百多人,至此越州之乱平定。

此后沐春又广南土司侬贞佑,又逼降依附安南的宁远土司刀拜烂。

沐春平定麓川平缅(云南陇川)

沐英在世时,多次反叛的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被手下傣族首领之一的刀干孟驱逐出境,逃到云南,被沐春带到南京面见朱元璋,然后沐春被任命为征虏前将军,何福和徐凯为副将,统帅各路兵马南下。此战,沐春曾率领五百精锐,在到达寨前,以战马急驰扬起灰尘,麻痹叛军,造成大军压境的态势,逼降叛军。

大战过后,总共有七万降兵,很多将士要把他们坑杀,不过在沐春的坚持下,降兵最终逃过一劫。

而刀干孟想要投降,朱元璋认为他反复无常,不接受投降,仍然命令沐春继续征讨,可惜的是沐春因为积劳成疾病逝了,刀干孟趁沐春去世,又反叛了,最终被都督何福生擒。

朱元璋1398年六月去世,沐春1398年九月去世,诡异的是沐春和外公冯国用都是三十六岁去世的。

沐春在云南镇守期间,为云南做了不少贡献,开辟屯田三十多万亩地,而且还开凿铁池河,可以灌溉良田数万亩,因此云南有五千户百姓可以有地种,沐春死后,当地老百姓同样为其立庙祭祀

沐春有乃父之勇武作风,又有治理云南地方之才能,可谓文武双全,没有二代勋贵的纨绔子弟作风,史书无记载有子女

第二位沐晟

他是沐英的次子。

在兄长去世后,袭封西平侯爵位,继守云南。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沐晟南征有功,反而因功爵封黔国公。

沐晟是沐英的次子,耿氏所生,字景茂,明朝建国那一年出生(1368年)。

沐晟从下就稳重,沉默寡言,而且喜爱读书,所以被名义上的祖父朱元璋所喜爱,长大后被朱元璋授予后军左都督职位。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晟,字景茂,少凝重,寡言笑,喜读书。太祖爱之。历官后军左都督。

沐晟早年事迹事迹不详。

1398年长兄沐春去世后,沐晟继任镇守云南。因为沐春无子,所沐晟袭封西平侯爵位。此时的他已经三十一岁了。

朱允炆继位后,镇守云南,此前长兄沐春讨伐叛乱没完成就去世了,傣族首领之一刀干孟趁沐春去世的时机再次反叛,朱允炆任命何福为征虏将军生擒了刀干孟。

此后刀干孟的势力范围,被各个蛮族瓜分,这些势力都是沐晟一一平定的,随后沐晟进行了分化改革,分为三府二州五长官司,又在怒江以西,设置屯卫千户所戍守,至此麓川地区的叛乱,终于才安定了下来。

靖难之役后,牵制岷王,因此也得罪了岷王

朱允炆继位后,大力削蕃,朱楩是明朝第一任岷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母为妃周氏,1393年就藩云南。

建文元年(1399年),朝廷实行削藩政策,朱楩因为沐晟告发不法,被废为庶人,远徙漳州。

1402年,朱棣靖难之役后,释放岷王恢复爵位,仍然就藩云南,不过没有悔改以前的作为,反而更加的肆无忌惮了,因为沐晟对岷王朱楩有牵制作用,所以朱楩很是不爽,于是就上书明成祖朱棣,说沐晟的坏话,因为朱棣上位的不光彩,对待兄弟们都是以怀柔为主,所以朱棣不仅对沐晟加以训诫,而且还嘱咐朱楩,沐晟父亲沐英对朝廷有大功,你要是懂事的话,就不要开罪于他。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初,岷王封云南,不法,为建文帝所囚。成祖即位。遣归籓,益骄恣。晟稍持之。王怒,谮晟。帝以王故诏诫晟,贻书岷王,称其父功,毋督过。

沐晟在朱棣时期,南征有功,晋封黔国公

永乐三年,1405年,八百大甸不仅进犯明朝边境,而且还断绝了朝贡,此次八百大甸是由沐晟平定的,八百大甸是泰国北部地区的王国。

安南地区的陈朝被黎季犛改朝换代,建立胡朝,改姓胡,1403年,黎季犛的儿子胡汉苍继位,其父亲迫于旧势力的压力传位给他的,同年胡汉苍向明成祖朱棣上表,自称陈朝皇室已经死绝了,以外甥的身份被推举为皇帝,请求册封,经过遣使调查后,朱棣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而陈朝的一些逃过一劫的陈朝旧臣,逃到了明朝境内,并且说明了真相,请求明朝朝廷拨乱反正。

1404年,有一位叫陈添平的人自称是陈朝宗室,来到明朝境内要求恢复陈朝。

1406年,朱棣派遣黄中护送陈添平归国继位,可是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支棱关胡季犛埋伏打败了明军,俘虏了陈添平,得知陈添平只是一位宗室的家奴,胡季犛大怒之下斩杀了此人。

陈添平虽然死了,但是朱棣正好有了出师有名的借口,1406年九月,任命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等,大军十八万征讨安南。

胡朝内部对于胡季犛父子早有不满,明朝大军到达后,纷纷投降,1407年,胡氏父子被俘,安南灭亡,改为交趾。

沐晟论功被进封为黔国公,岁禄三千石,获赐子孙世袭公爵的诰券。

1409年,安南陈氏的旧臣简定又叛乱,朱棣命沐晟征讨,结果沐晟在生厥江战败。之后朝廷又派张辅和沐晟一起讨伐叛乱,最终生擒了简定;沐晟继续搜捕陈季扩,沐晟多次战役都不能攻下,回到京师的张辅又一次和沐晟合讨陈季扩,一直追击到占城,才擒获了陈季扩。

虽然沐晟不是平叛的主管,但是也有功劳,受到了朱棣赏赐,从军事方面的能力来看,沐晟和父亲沐英和兄长沐春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永乐十七年(1419年),富州的蛮族发生叛乱,沐晟率领军队前去围剿时,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战前曾派人劝降,还没等大军进攻时,竟然令他们投降了,白捡的功劳,不费一兵一卒拿下。

沐晟在明仁宗时期

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施恩于沐氏,沐晟加太傅,并且为他铸征南将军之印,自沐晟之后,镇守云南的都是这方宝印。

明仁宗宣德元年,1426年,交趾的势力又蠢蠢欲动,沐晟和安远侯被任命为征讨将领,可惜的是柳升中了埋伏被杀,沐晟也随后退兵,导致群臣都“炮轰”沐晟,因此大印被收回,以示惩戒。

沐晟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三年,1438年,沐晟已经七十一岁了,对沐晟父兄都造成困扰的麓川思伦法次子思任法发动叛乱。

沐晟和弟弟沐昂以及都督方政会师,叛军大败。

1439年,方政中了埋伏被杀,沐晟随之退兵,这也导致了沐晟非常恐惧,因为以前和沐晟合作将领,死了朱能、柳升。沐晟因为恐惧而发病,同时岁数确实不小了,大军到达楚雄后,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赠为定远王,谥号“忠敬”。

其弟沐昂佩征南将军印,镇守云南,继续征讨思任发,1441年,参加第二次麓川之役,1445年,沐昂在云南去世,被英宗追封定边伯,谥号“武襄”。

十年后的1449年,明朝发生了土木堡之变。

沐晟历仕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祁镇五位皇帝,虽然在军事方面和父兄差的有点远,但是人家忠心啊,不但在犯错后没有被重罚,而且继续被皇帝信任。张廷玉在明史中评价:晟席父兄业,用兵非所长,战数不利。朝廷以其绝远,且世将,宽假之

张廷玉还特别注明了,沐晟和朝廷权贵的关系非常友善,而且沐晟还常常收受贿赂,因为久在云南驻守,置办了田园三十六区,资财充盈,所以名声在外。张廷玉对他的评价很低。

第三位沐昕

他是沐英第五子。

沐昕娶常宁公主。

沐昕为沐英妾室颜氏所生,他有个同母哥哥早逝。

沐昕应该是沐英的幼子,朱棣继位后,因为成了驸马都尉,才从庶子身份得以青云直上。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登基为帝,在永乐元年六月(1403),和沐英家族联姻,选中沐昕为驸马,把自己的第五女常宁公主嫁给沐昕。驸马都尉每年由户部给俸禄二千石。

沐昕就这样成了朱棣和兄弟们之间的桥梁,也增加了沐氏家族和皇帝之间的关系。

沐昕曾在永乐二年、三年(两次)至少三次为朱棣颁旨赏赐周王朱橚(朱棣同母弟)。

永乐四年,沐昕被任命迎接乌思藏(西藏)尚师哈立麻。

永乐六年,常宁公主去世,为沐昕生有一子沐某(名字未知)。

永乐十年,朱棣任命驸马都尉沐昕、隆平侯张信督造武当山宫观,这就不得不说,明朝的皇帝们都崇信道教,尤其是对张三丰的寻找了,希望学得长生不老之术,可惜明朝的皇帝们都没有找到。这次修建发动三十万劳役,历时七年。

永乐十七年,驸马都尉沐昕、隆平侯张信又被任命创建紫云亭。这也是寻找张三丰的延续,涉及到神话传说。

《明成祖谕旨》:敕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静乐国之东有紫云亭,乃玄帝降生之福地。敕至,即于旧址仍创紫云亭。务要弘壮坚固,以称瞻仰。

永乐十八年,朱棣祭祀太庙时,沐昕参加并行礼。

沐昕曾经多次遭到弹劾

朱棣去世,明仁宗朱高炽继位,明仁宗命沐昕掌管南京后军都督府事务,明仁宗刚刚继位,表现出了对沐昕很大信任。

因为沐昕擅自取用官府的木材建造自己的府邸,以及占用官地、私自调用兵士为自己建宅邸、利用劳役为自己家种地等行为,遭到弹劾,都察院左都御史刘观等人,要求皇帝查明沐昕的不法之处,予以治罪,以此来警示别的皇亲国戚,可惜明仁宗是不会治他的罪的,只是以皇亲国戚缘故宽恕了他,而且还把弹劾的奏章给沐昕看,以示信任,同时也告诫他收敛。

明英宗时期,1444年,沐昕署掌宗人府。

1445年,沐昕家的守门的人以及家奴不知道什么原因犯了家法,沐昕私自杖刑把他们打死了,被奉御阮伯山上奏皇帝,沐昕也认罪,皇帝以皇亲国戚为由,下次再犯,一定要治罪于他,不再宽恕,这次又被皇帝轻拿轻放放过了。

沐昕第三次被弹劾,是在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上位,景泰三年六月(1452年),山东按察司佥事古镛上奏:“沐昕的儿子返回南京时,通州的管船都指挥陈逵擅自给他马船,请追究沐昕等人所犯罪。”明景帝朱祁钰依然没有治罪沐昕,而是下诏宽恕了沐昕等人。

其实除了上述沐昕被弹劾的事情外,他还有一件事被诟病,曾经在明英宗正统十年七月(1445年),沐昕父亲沐英遗留在云南的庄田、畜产、财物、人口,他打起了主意,请求皇帝分拨一批遗产给他,以供他用来四时祭祀常宁公主坟茔及赡养母亲。他找的理由很好,一是孝顺母亲,一是祭祀公主,但是明英宗看透了沐昕的目的,就是谋夺家产,于是下诏谕示:“祖上遗留下来的产业应该互相礼让,怎能不顾念同气懿亲,兄弟之间的诚心友爱,反而想要争着分配财产,让外人看笑话,所奏的事不允许。”此事被皇帝拒绝,不了了之!

为什么沐昕要谋夺家产?

沐昕是最小的庶子,在古代庶子分家产是很少的,要不是联姻皇室,成为皇亲国戚,不出意外情况的话,基本上就是废了。

另外他的大哥沐春,同母哥哥都去世的早,加上二哥沐晟1439年去世,三哥沐昂1445年去世,也就是说家族里同辈兄弟都没有了,只有他还活着,而且是唯一的长辈,同时还是在三哥刚刚去世,就谋夺家产,还是长辈谋夺家产,这就有点过分了,所以明英宗很坚决的拒绝了他,这口子一开,别的勋贵有样学样,那不乱套了吗!景泰三年十二月(1453),沐昕因病辞官,不久去世。

沐昕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

沐英的孙子辈

第一位沐斌

他是沐英的孙子,沐英次子沐晟的儿子。

沐斌在父亲死后,袭爵黔国公,是第二代黔国公。

沐斌镇守云南十年,忠于职守。曾数次随父出征麓川之叛贼思任发。

沐斌字文辉,本名沐俨,字可观,1397年出生,父亲沐晟在1439年去世,沐斌1440年袭爵黔国公,其时四十四岁,为第二代黔国公。这也是沐晟从西平侯晋封黔国公,后代从沐斌开始以黔国公袭承。

沐斌早年,一直跟随父亲在云南,曾数次随父出征麓川之叛贼思任发。

明英宗正统五年三月(1440年),沐俨正式袭封黔国公爵位,同年四月,朱祁镇赐沐俨诰命,并且封沐俨亡故妻子张氏、继室徐氏为公爵夫人。

沐斌为何没有一开始就镇守云南?

这跟他当时没有在云南有关,父亲去世得丁忧,叔父沐昂当时就在云南,所以征南将军印给了沐昂。

沐斌在明英宗正统八年以及九年,做过两次册封正使,册封各个宗室子弟。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被英宗朱祁镇赐名沐斌。

沐斌在叔父沐昂去世后,继守云南

1445年八月,叔父沐昂去世,征南将军印回归到沐斌手中。从此开始沐斌正式镇守云南。

沐斌作为沐氏家族第三代镇守云南的继承人,一到云南,就派遣云南千户王政,带上自己的手令前往缅甸,索要逃到缅甸的麓川反贼思任发。这是新官上任第一把火。

第二把火,沐斌亲自到腾冲、金齿等边境要地,看望军民并且发给粮饷,给缅甸造成压力,结果是在缅甸宣慰使卜剌浪迫于压力下,终于把思任发以及妻子,部下等三十多人,交给了王政押回云南。

第三把火,思任发自知难逃一死,于是想要绝食自尽,沐斌也不傻,知道他想死,怎么也得废物利用一下,于是在思任发死前,把他斩杀示众,威慑叛贼,并且把他的首级送往京师。

至此威胁西南三十多年的思任发被明正典刑,明朝曾两次大规模的发兵征讨他。

沐斌征讨思任发之子思机发

沐氏家族镇守云南,沐氏祖孙三代人,其实可以看成是和思伦发,思任发,思机发三代之家的战斗。

思任发的儿子思机发在父亲被杀后,心里有点害怕,于是一边派人求和,一边时不时的派兵侵略邻近的土司。

正统十一年(1446年),沐斌一边派人面见思机发,转达朝廷招抚的意思,查探虚实情况;一边加强守备、修筑腾冲城。

1447年四月,沐斌一面派千户明庸,招谕思机发。一面建议朝廷召令木邦、缅甸诸宣慰司,派兵围攻思机发。而沐斌则是亲自率领官军进驻腾冲威压思机发,这样就造成了思机发四面受敌。

思机发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派部下贿赂沐斌等军官,而沐斌坦然收受贿赂,但是把银两封存到官府,以示是使用计策麻痹思机发,这样就不会被御史弹劾。不久沐昕就把情况上奏给了明英宗。

同年十二月份,沐斌亲自率大军到腾冲,思机发一面派使者朝贡麻痹沐斌,一面丢弃大本营逃亡孟养(缅甸西北,明朝设置孟养宣慰司)。

1448年,沐斌奏请朝廷增派官军于秋季攻剿。明英宗依奏先命南京各卫所及各都司选官统领,都听云南总兵官沐斌调度,围剿思机发,不过沐斌是作为后方镇守以及总督粮饷工作。

1449年,思机发大败,又逃之夭夭,此次征讨目标人物逃遁,虽然是打败了蛮军,但是这也算是一次失败的征讨。

1450年,发生两件大事,也是沐斌去世的一年。

1450年四月,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

同年,贵州苗民结党营私,一路攻打城池,并且大肆杀戮,沐斌曾救援贵州。

景泰元年十月(1450年),沐斌因病逝世,终年五十四岁,追赠太傅,谥号“荣康”。

沐斌死后,黔国公爵位由儿子沐琮袭爵,不过是在明宪宗时承袭的爵位。

沐斌叔父沐昕曾在1445年,想要夺取沐斌的一部分家产没成功。

沐氏家族祖孙三代镇守云南,虽然都比不沐英的才能,但是沐英的子孙忠心于明朝廷,沐斌也是忠心职守,镇守云南十年,期间也是可圈可点。

沐斌妻子张氏为定兴王张辅之女,明英宗时追赠黔国公夫人。

继室徐氏为蔡国公徐忠之女,明英宗时封黔国公夫人。

妾室梅妙灯,沐琮生母,明宪宗封黔国太夫人。

朱元璋沐英后代(揭秘朱元璋养子沐英及其后代子孙)(2)

沐英的孙女们和皇室以及勋贵联姻。

第一位:沐氏

她嫁给了赵王朱高燧。

朱高燧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同母弟,母亲是徐达的女儿,是朱棣的第三子。

靖难之役后,永乐二年,朱高燧被封为赵王,因为非常受朱棣宠爱,所以经常做些不法的事,而且还曾经和汉王朱高煦合谋夺嫡,诬陷太子朱高炽,最后朱高燧没有被朱棣所杀。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朱棣病重时,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勾结钦天监王射成及内侍杨庆的养子伪造遗诏,打算毒死朱棣,废掉太子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帝。

这事很戏剧性,为孟贤谋划的高以正是总旗王瑜的姻亲,他就告诉了王瑜,王瑜知道事情重大,立刻上告给了朱棣,孟贤被杀,朱高燧被朱棣询问,是你做的吗?朱高燧吓得说不出话,太子朱高炽为其求情才没有被杀。

1426年,明宣宗继位,汉王朱高煦谋反被擒,大臣建议把朱高燧也擒拿,没准他以后也会谋反,但是明宣宗没有捉拿他。

1431年,朱高燧去世。

史书无记载沐氏有没有子女不详。

第二位:沐氏嫁武定侯郭玹

沐氏是沐英次子沐晟的女儿。联姻郭氏家族。郭氏是明初勋贵。

武定侯郭玹出身武将世家,他的祖父是郭英,早年宿卫朱元璋,跟随徐达常遇春等,大小战五百多次,去世后追赠营国公。

武定侯的姑奶奶郭宁妃是朱元璋的嫔妃。

武定侯的堂祖父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的陜国公郭兴。

武定侯的大伯父郭镇尚永嘉公主。

武定侯郭玹的父亲是郭英次子郭铭,曾任辽王府典宝(掌管印玺),追赠武定侯。

沐英的孙女沐氏嫁给这样的家族,明面上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但是发生了靖难之役,一切发生了变化。

首先靖难之役后,郭玹祖父郭英在永乐元年去世,曾跟随李景隆参与北伐朱棣,郭玹的父亲郭铭自杀而亡,郭镇在朱允炆时病逝,所以武定侯爵位一直是郭英。

其次,郭英的营国公爵位是追赠,没有世袭诰卷,所以不能世袭,只能武定侯可以继承,郭英死后,武定侯爵位只能在孙子辈选择,但是朱棣一直没有开口让他们承袭,一直拖到了明仁宗时期。

郭玹伯母是永嘉公主,想让自己的儿子郭珍继承,展开了激烈争夺,因为郭玹的两个姐姐或妹妹分别嫁给了朱高炽和朱高煦,所以最终郭玹继承爵位,但是郭玹死后,郭玹的兄长郭珍继续和侄子郭聪(郭玹儿子)争夺武定侯爵位,可惜郭珍暴死,闹腾到最后皇帝心烦了,就停止了武定侯爵位的继承,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再次登上皇位,武定侯爵位给了郭珍的儿子郭昌。

郭玹在史书中的记载很少,明宣宗时期,曾在宗人府任职,曾经夺民田,以及天津屯田千亩,不过罪名被家奴承担了,没有治罪于郭玹。

沐氏事迹不详,但是处于这样的家族内斗中,心情可想而知。

沐英的五世孙

沐昆是第四代黔国公,是沐英的五世孙。

他镇守云南二十多年。

沐昆,字元中,1482年出生,号玉冈。

沐昆能继承黔国公爵位,很有意思

第一:他不是第三代黔国公沐琮的亲儿子,而是侄孙。

第二:第三代黔国公沐琮去世后,大臣们认为沐琮是养子,也是西平侯沐英的直系子孙,应该袭封西平侯爵才对,而不是黔国公爵。但是云南是人家沐氏家族世代镇守的,谁还没有支持自己的势力呢!于是就有了云南那边的臣子上疏,支持沐昆继承黔国公爵位,他们只认黔国公,不认西平侯爵位,假如朝廷任命沐昆袭封西平侯,只怕为诸蛮轻视。”所以明宪宗只能任命沐昆袭封黔国公。

沐琮没有儿子,收养的沐昆,沐琮是沐昆的叔祖。

沐昆传承世系为沐英、沐昂(沐英三子,定边伯)、沐僖、沐瓒、沐诚、沐昆。

沐昆黔国公世袭为沐英二子沐晟(第一代)、沐斌(第二代,沐晟之子)、沐琮(沐斌之子)、沐昆(第四代黔国公)。

他出生在1482年正月,同年九月父亲沐诚去世,被祖母贾夫人抚养长大。

1490年,九岁的沐昆,又失去了祖母。

1491年,十岁的沐昆被明孝宗授予锦衣卫指挥佥事,后被叔祖沐琮收养成为养子。

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年),沐琮逝世,沐昆袭封黔国公,佩征南将军印镇守云南。

1499年,沐昆派兵讨伐龟山、竹箐诸蛮叛乱。

1502年,征讨米鲁之乱时,沐昆和云南巡抚陈金亦“亲诣交界地方督率三司”,以及在平夷卫会合武定土知府凤英等土、汉联军,共同抵御米鲁,而米鲁在贵州被击溃后,又遭到了沐昆等人的攻击,不久之后,米鲁被凤英斩杀,至此叛乱被平定。孟密土司思楪入侵木邦,后来因为思陆恼怒思楪被杀害,渡金沙江,夺取了木邦原来割给孟密的蛮莫、贡章等十三处土地,纷争不断,于是沐昆献上了上中下三策,被皇帝采用了下策怀柔招抚,直到1505年,孟养、木邦各土司才纷纷遣使进贡谢罪。

明武宗正德二年(1506),云南师宗的阿本作乱,沐昆和都御史吴文度率领两万多人,分三路进攻,另外派一支军队埋伏。大破叛军,斩杀四千七百多叛军,阿本逃跑,成为漏网之鱼!

1512年,安南长官司的那代争夺权力,杀死了土官,在沐昆和都御史顾源的围剿下,很快平定叛乱,那代和其党羽七十余人被擒获,斩首三十七人。

1513年,沐昆母亲去世,在申请护送母亲灵柩后,贿赂兵部尚书王琼,请他派官员护送母亲回南京,王琼还上书皇帝要求嘉奖沐昆,皇帝同意后,加授沐昆为太子太傅。

沐昆年纪轻轻就做到了高位,按现在的话来说,有点飘了,通过贿赂权贵,上书的事情都被皇帝予以批准;此后不仅肆意辱骂云南三司官员(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让他们从侧门入府,而且还随意弹劾按察使沈恩等人,沐昆这样的举动被言官弹劾了,可惜明武宗根本不听从言官李长的劝谏,而是说李长诬陷重臣。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沐昆去世,年三十八。被刚继位的明世宗追赠太师,谥号“庄襄”。

沐昆是当时勋贵中,唯一一位持续掌握实际领土权力的勋臣。

沐英六世孙沐绍勋

沐绍勋是定边伯沐昂之五世孙、黔国公沐昆之子。

沐绍勋十八岁,袭封黔国公。

沐绍勋字世承,号五山,大概出生于1504年,1519年,年仅三十八岁的父亲沐昆去世,1521年二月,十八岁的沐绍勋袭封黔国公爵位,佩征南将军印绶,充任镇守云南总兵官。

沐绍勋传承世系为沐英、沐昂(沐英三子,定边伯)、沐僖、沐瓒、沐诚、沐昆、沐绍勋。

沐绍勋黔国公世系为沐英二子沐晟(第一代)、沐斌(第二代,沐晟之子)、沐琮(沐斌之子)、沐昆(第四代黔国公)、沐绍勋为第五代黔国公。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元年(1522年),沐绍勋和云南巡抚罗玉联名上书,请求设置永昌府。

1523年三月,朱厚熜命沐绍勋提督屯田。

1527年,滇南大乱,寻甸府土司安铨发动叛乱,都御史傅习率军进讨时战败。

同时,武定军民府土酋凤朝文也举兵反叛,和安铨联合袭绕云南,至此滇南大乱。

朝廷知道消息后,明世宗朱厚熜派兵部尚书伍文定统军南征平定叛乱。

沐绍勋在干什么呢,朝廷的命令还没到,以及伍文定的大军也没到达的时候,沐绍勋已经督率各军出击叛军了。

沐绍勋在战前,为了提升士气,先授予了一批准备袭封土官的青年冠带,允诺他们在平叛后,会替他们向朝廷奏请官爵。

这些个人听到消息,士气大振,嗷嗷的往前冲,大破叛军,史载“击斩强贼十馀人”。1552年五月,沐绍勋把捷报通京师,朱厚熜特降敕奖谕沐绍勋,命他继续和伍文定剿抚叛军,从沐绍勋提前平叛的情况来看,他的权利很大,在战时有自主权。

凤朝文逃回武定府后。因为此前他是欺骗武定军民的,说是朝廷杀了凤诏母子,人们才跟随他起兵叛乱。没想到凤诏母子率军返回武定府,军民大惊而降。

凤朝文无计可施之下,只能渡普渡河溃逃,准备前往四川东川府,逃到汤郎箐时被追兵斩杀。

再说安铨撤回寻甸后,兵力依然很强盛,构筑工事,意图能阻挡主明军的进攻,可惜被沐绍勋兵分两路,形成夹击,攻破了防线。安铨想要继续逃往东川府,可是他根本不知道凤朝文已经死了,途中被东川土知府禄庆擒获。到了此时,云南之乱全部平定。

战后捷报传到京师,沐绍勋被朱厚熜加封为太子太傅,岁禄增加五十石。

此后,沐绍勋曾遣使以武定、寻甸破灭之例警示、威慑西南诸蛮,向皇帝条陈处置事宜,稳定了滇黔局势。

嘉靖十年(1531年)四月,云南阿迷州蒙自县的土官才古等人叛乱,在平定叛乱时,沐绍勋因为调度有功,获赐银丝等物品。

沐绍勋调解争议,此前云南永宁府的土司阿和,与四川盐井卫土司刺马仁争夺村寨。因为丽江军民府土知府木公是阿和的姻亲,于是起兵帮助阿和对抗刺马仁,双方已经仇杀了数年之久,而且数度协商都没有解决争议。

1535年七月,沐绍勋和云南、四川两省的主官,经过分别调查、再商议,最终平息了这场纷争。

事后,沐绍勋还上奏了建议,应该按旧制,不许土司之间相互仇杀。

本来沐绍勋和两广总兵官柳珣正在整备军队、调度钱粮,准备征讨越南莫朝的时候。1536年十一月,沐绍勋不幸去世,年仅三十三岁,比他父亲去世时的岁数还小(沐昆三十八岁)。1538年,追赠沐绍勋为特进光禄大夫、右柱国、太师,赐谥号“敏靖”。

朱元璋沐英后代(揭秘朱元璋养子沐英及其后代子孙)(3)

沐朝弼是第九代黔国公

沐朝弼是第五代黔国公沐绍勋的儿子,第六代黔国公沐朝辅的弟弟,第七代、第八代黔国公的叔叔。

哥哥沐朝辅在1536年十二月,承袭黔国公爵位,佩征南将军印绶,充任镇守云南总兵官。1547年去世。

黔国公爵位由沐朝辅的四岁儿子沐融继承,由于年龄幼小,沐朝弼被明世宗任命为都督佥事,代替侄子镇守云南。

可惜的是沐融在1549年六月去世,才六岁的稚童,死因值得怀疑,他弟弟沐巩在继承爵位的同一年去世。他们两兄弟去世的很诡异。

沐朝弼在哥哥去世后,不愿意交出权力,因此和嫂子关系很不好,沐朝弼母亲李氏应该是感觉到不对劲,向朝廷申请去北京居住,李氏以及陈氏沐巩母子,还没有动身,沐巩就暴死了,年龄不到六岁。

沐朝弼并没有在侄子沐巩去世后,立即得到爵位,而是在1554年袭承黔国公爵位的。

沐朝弼曾两次平叛。

1551年,嘉靖三十年,元江府土舍那鉴反叛明朝。

沐朝弼被任命讨伐叛乱,他和都御史石简一起联合讨伐,大军分五路攻城。

城破之前,不巧的是沐朝弼瘴气发作,无奈之下只能退兵,都御史石简当了替死鬼被罢免,然而等到沐朝弼再次征讨叛军时,那鉴由于害怕,竟然服了毒药死了。沐朝弼白捡了功劳。

1565年,沐朝弼又再次平叛,并且征讨时,生擒了叛蛮阿方李向阳。

明世宗去世,明穆宗继位,隆庆初,在沐朝弼平定平武定州凤继祖后。沐朝弼开始变得肆意骄横起来,对待母亲没有礼节,还藏匿罪犯蒋旭,派人到京师打听情况。最大的污点就是不仅夺取嫂子田宅,而且兽性大发奸污了嫂子陈氏。

隆庆三年(1569年),沐朝弼被罢黜爵位,让其儿子沐昌祚嗣位,俸禄只给一半,沐朝弼被罢黜爵位,不仅不收敛,而且更加放纵自己。

隆庆五年(1571年),母亲去世,因为要把母亲安葬在南京,都御史上奏朝廷,要求把沐朝弼留在北京,但是明穆宗确放他回到云南,而且不让他管理云南的政事。

沐朝弼得心里有多么阴暗,他以为是儿子沐昌祚不让他掌权,心狠手辣的沐朝弼打算回到云南,亲手杀死自己的的儿子。

正好有云南巡抚巡按上奏弹劾沐朝弼,揭露了他杀人不法之事,以及通敌的罪,本来应该是被下狱处死的,不过皇帝念及祖上的功劳,只是把他禁锢在南京处理。

明朝万历五年,沐朝弼去世,在儿子沐昌祚申请下,明神宗才恢复了沐朝弼得爵位之身。

沐天波是沐英的十世孙,末代黔国公,绝唱大明朝,为大明朝留下最后一滴血

沐天波追随永历朝廷,后随朱由榔入缅

沐天波是第十代黔国公沐昌祚的曾孙子,十一代黔国公沐叡的孙子,十二代黔国公沐启元的儿子,沐天波为帝十三代黔国公。

沐昌祚因病免爵,沐叡继承爵位,1609年,因罪削爵。沐启元1625年袭爵,崇祯元年(1628年去世)。

沐天波十岁继承爵黔国公位,担任征南将军。

沐天波母亲陈氏还没去世,由于沐天波年龄还小,不能处理事务,府中有陈老太夫人以及管家阮氏兄弟主持:云南政事由云南巡抚代为管理。此时的大明朝已经不可救药了,云南多地反叛不断,1644年,清军入关时,沐天波已经长大成人,接管了云南大权,在南明小朝廷来要求赞助军饷时,沐天波一分钱也没给。

当张献忠的大西军占领四川后,局势越发混乱,元谋的彝族土司起兵反叛,武定土司吾必奎也发动叛乱,更是声称皇帝都死了,哪里还有黔国公,先后攻下了大姚、定远、姚安三座城池,震动周边。

沐氏家族两百多年镇守云南,积累的财富不可想象,引起了别人的觊觎,沙定洲原是王弄土司沙源的儿子,阿迷州土司普名声死后,其妻万氏改嫁沙定洲,两土司合而为一,势力大增,原先沙定洲的父亲一直表现的很忠诚,曾多次被沐天波邀请到府上做客,没想到沙定洲亲自率领士卒攻入黔国公府,沐天波根本没想到会有此事发生,在几名心腹卫士保护下带着官印、世袭铁券等物品逃往西宁,最后来到楚雄,因为这里有金沧兵备道杨畏知镇守,这才暂时安顿下来。

而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仓促中逃入尼庵自尽而亡。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泽和沐天润也都遇害。

此时的沐天波如惊弓之鸟,谁也不信任,知宁州的禄永命领兵和叛军交战,他属下周鼎做出了意外的举动,阻止沐天波出走,要求他留下来一起讨伐叛贼,沐天波怀疑周鼎是在欺骗他,于是就杀了周鼎。

再说沙定洲抢了沐天波家的金银财宝,倒打一耙,劫持并要挟巡抚吴兆元,让他写信阻止来救援的军队,沙定洲更为缺德的是还向朝廷上表,说沐氏无道,都是自己平定了沐氏叛乱,还过分的要求朝廷加封自己代替沐氏世代镇守云南;你以为就这样了,沙定洲还发出舆论,到禄丰抓了前大学士王锡衮,要他在贡院为自己宣传。

1646年,沙定洲倒打一耙的举动,因为有了出师有名,几次攻打楚雄无果,想要捉拿沐天波没有成功。

孙可望大军来到云南,经过一番战斗,把沐天波接回了云南黔国公府,可惜身在乱世,孙可望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平定了贵州后,露出了獠牙,杀了杨畏知,将朱由榔劫持到安笼。而后李定国将朱由榔迎入云南。

由于沐氏世代镇守云南,自然也成了南明小朝廷的百官之首,小朝廷中王尚礼和清朝勾结,加上孙可望反复无常,沐天波也留下了后路。

沐天波家族世受明朝的恩赐,没有接受南明小朝廷的加封,他认识到南明小朝廷也不会长久,自己可以为南明小朝廷殉国,但是自己的们没有错,于是就把儿子们入赘到了当地的土司,这样有可能为家族留下香火。

1658年,清军进入昆明,沐天波随朱由榔逃入缅甸。

黔国公这个名号在缅甸是很好用的,他们听到是黔国公来了,纷纷下马参拜沐天波。

沐天波与国舅王维恭等商议,想要把少主送进茶山,以防不测,可惜皇后不同意,没能如愿。

不久,缅甸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沐天波代表的沐氏家族,被缅甸践踏,而沐天波为了保全南明,光着脚身穿民族服装向缅王称臣,沐天波反而被弹劾有辱国体,被皇帝留中不报,这样的局势还搞内斗,看不清形势的大有人在啊!

1661年,缅甸局势发生了大变,国王弟弟莽白发动政变,莽白明知道南明没有的财物,还索要贺礼,目的是要在地位上超过南明。莽白要求皇帝朱由榔过河,喝咒水盟誓,以示结好之意,没想到这是个骗局,莽白要把南明官员一网打尽。

南明小朝廷一行人员到达后,被莽白用三千人团团围住,对方的指挥官想要把沐天波托出包围圈,沐天波知道大事不妙,夺下一把刀砍杀九人,同时还击的还有总兵魏豹、王升、王启隆等,最终寡不敌众,都被杀害。其他人也全部遇难,与沐天波同时遇难的,还有他的小儿子沐忠亮。

沐天波身为世代镇守云南的末代黔国公,做到了和明朝以及南明小朝廷共存亡,也在缅甸为明朝留下了最后一滴血,不负从沐英开始为明朝服务,到沐天波,十几代人与国同休的恪守。

至此两百多年的沐氏家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现代社会武侠小说作家已故金庸老爷子,在他的《鹿鼎记》中就有沐氏(沐王府)的情节。

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