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为什么“痛风”?是吃出来的吗?

痛风的本质是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析出造成炎症,因为有炎症所以患者会感到的疼痛、红肿。

在高中化学课上老师讲过,结晶的析出和局部的温度、酸碱度、结晶物质的浓度等有关。尿酸盐结晶也是一样,在冬天天气寒冷的时候,脚趾和膝关节往往更是全身血流最少局部温度最低的地方,就更容易析出结晶,这些结晶就像容嬷嬷的针一样扎在敏感的关节间隙,所以痛风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的。

痛风饮食真相最新最权威赶紧收藏(科普营养痛风)(1)

得过痛风的人都知道痛风的厉害。在这些慢性代谢相关疾病中,很多人都认为痛风是和生活方式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因为痛风的发作往往和某一顿美酒佳肴有着直接关系。所以痛风发作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忌口”。那么痛风和吃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那么,问题来了,痛风和生活方式相关,但是“生活方式”=“吃”吗?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吃”。除了吃,还有喝,还有规律作息,而对于痛风的患者,研究发现“吃”不是唯一需要注意的问题,“喝什么”以及“如何喝”可能更关键。

痛风饮食真相最新最权威赶紧收藏(科普营养痛风)(2)

02低嘌呤饮食不是治疗痛风的全部

血尿酸升高在痛风的发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么尿酸是从哪里来的呢?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而嘌呤是组成人类遗传物质的DNA和RNA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只要有细胞代谢的地方就有嘌呤。人体中自身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的嘌呤占每日尿酸的70%是主要部分,而从膳食中的含嘌呤食物仅占30%。

痛风饮食真相最新最权威赶紧收藏(科普营养痛风)(3)

让低嘌呤成为最主要的饮食指导。对于低嘌呤膳食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在国际上关于痛风的指南中,均只是推荐适当的限制高嘌呤的食物,而并没有为嘌呤的摄入制定一个上限,这是因为大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中都含有嘌呤,所以“无嘌呤”饮食几乎是不可能的,很难量化实际摄入的嘌呤。

每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小于50mg为极低嘌呤食物,50-100mg是低嘌呤食物,100-200mg是中等嘌呤食物,在200-300mg之间是高嘌呤食物,大于300mg是超高嘌呤食物。

肉类,大部分都属于中到高嘌呤的范围,其中内脏比肉的嘌呤更高。

海鲜类食物的嘌呤整体更高,大部分在高嘌呤到超高嘌呤的范围。

非动物类食物中,菌类和海带类的嘌呤含量比较高,特别是干蘑菇、干海带或者海带汤,蔬菜,基本属于低嘌呤含量,而蔬菜中欧芹(一种香菜)的嘌呤含量最高,可以达到每100g含300mg嘌呤,而豆苗和菠菜的嘌呤含量属于中到中高。但是嘌呤含量不等于实际上患痛风的风险,所有的研究都没有发现摄入高嘌呤的蔬菜会增加痛风风险。

痛风饮食真相最新最权威赶紧收藏(科普营养痛风)(4)

有一些营养学推荐的低嘌呤膳食每日嘌呤摄入要小于150mg。比如100g鸡胸肉中就含有140mg嘌呤,再加上2两米饭的嘌呤大概在30mg,一顿正常的饭就会让每日的嘌呤超过最严格的“低嘌呤”膳食。这样的膳食对于大部分人都不现实。更何况很多痛风患者都是青壮年男性,本身就是吃得多,对营养和口味都有要求,一味地让他们“忌口”更加是不现实的。有研究显示即便是系统的膳食指导和教育也很难有效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03痛风还是喝出来的

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痛风不止是吃出来的,更是“喝”出来的。痛风的发生和我们常喝的两种饮料明确相关:

第一种就是以含糖汽水为代表的含糖饮料;

另一种就是含酒精的饮料特别是啤酒。

痛风饮食真相最新最权威赶紧收藏(科普营养痛风)(5)

饮料和痛风的关系更加明显

含糖饮料和痛风:有研究者发现,近50年的痛风发病率骤增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增加是呈平行关系的,具体可见下面两个图:

痛风饮食真相最新最权威赶紧收藏(科普营养痛风)(6)

痛风饮食真相最新最权威赶紧收藏(科普营养痛风)(7)

图片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浆就是很多含糖饮料和加工食物的甜味剂,它价格便宜甜度高,是饮料、点心、蜜饯中常用的。而且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果葡糖浆中的果糖含量可以高达90%。

在过去30年,美国的果葡糖浆人均摄入量呈升高趋势,而痛风的患病率同期也在提高。

两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分别发表在美国医师杂志JAMA上和英国医学杂志BMJ上,显示不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中,痛风的发病率都和摄入过多的果糖相关。

其中发表在JAMA上的数据来自于美国大型流行病学队列——护士健康研究,结果显示:每天2份或更多的含糖饮料,会让痛风发作的风险变为每月仅喝1次含糖饮料的2.3倍,这还是在不容易发作痛风的女性中。

而多吃肉和多吃海鲜仅会让痛风的风险升高至1.48和1.64。可见喝含糖饮料对痛风的影响比肉类和海鲜更严重。

有研究显示,在给健康人喝含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饮料之后,血清中的尿酸水平会明显升高,这种升尿酸效果高于含普通蔗糖的饮料。下图就是这个研究的结果,蓝色的是高果糖玉米糖浆,而红色的线代表蔗糖。因为果糖的代谢与葡萄糖不同,在代谢的过程中会增加尿酸的产生,而且果糖还会减少尿酸在肾脏的排泄,所以更加容易造成尿酸升高和痛风发作。

痛风饮食真相最新最权威赶紧收藏(科普营养痛风)(8)

有些小伙伴会问那是不是痛风就不能吃含有果糖的水果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研究发现水果中的果糖并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原因可能是水果中的植物营养素、膳食纤维等减缓了果糖的吸收,或改变了果糖的代谢,而且水果中的维生素C本身还可能减少痛风的风险。但是果汁可能会轻度升高痛风的风险,所以痛风的患者也不建议多喝。

饮酒与痛风:痛风的发病和饮酒也明确相关

对于痛风和生活方式关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涉及4.7万名美国男性随访长达12年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虽然吃肉和海鲜增多和痛风的发生相关,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喝酒”。

相对于只多吃肉和多吃海鲜的人,同时还喝酒的人痛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痛风饮食真相最新最权威赶紧收藏(科普营养痛风)(9)

含酒精的饮料,特别是啤酒富含鸟嘌呤,和痛风发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吃不是造成嘌呤摄入过多和痛风的唯一因素,像酒精这样富含嘌呤的饮料和虽然本身不含嘌呤,但是在人体中会被代谢成为嘌呤的果糖,都会让尿酸水平升高。

不会喝水,喝汤太多,喝奶太少,都会痛风!痛风和“喝”的关系非常密切,不止于含糖饮料和酒精饮料,还有下面几点:

因为嘌呤是溶于水的,肉汤和海鲜做成的汤汁就成了浓缩食物中嘌呤精华的部分,海带汤就是嘌呤含量最高的食物之一。而冬天常常会喝热汤、吃火锅,包括近几年很流行的海鲜砂锅粥,这些食物都会让嘌呤摄入一下子升高。

大部分嘌呤都是通过肾脏排出的,所以尿液是排出嘌呤的主要介质,如果饮水不足,肾脏就无法排出摄入的嘌呤。另外,喝水的时机也很关键,在睡前适量的饮水可以避免睡眠时长时间尿酸浓度过高。

有的饮料会增加痛风,而同时也有饮料会减少痛风。研究显示奶制品特别是低脂或脱脂奶制品,摄入较多的人,不容易发作痛风,虽然具体的机制仍不清楚,但是既可以获取优质蛋白等营养又可以避免痛风,奶制品是很好的选择,当然,需要选择没有额外添加糖的奶。

咖啡,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多喝可以减少痛风,如果你刚好需要咖啡来提神,就可以一举两得了。

痛风饮食真相最新最权威赶紧收藏(科普营养痛风)(10)

总结:

内容来源:临床营养网微信公众号

整理编辑: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社

通讯员:李金环 孙磊 秦沙沙王晶晶 董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