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看到传奇年代剧了,好像自打《大宅门》之后,很多所谓的传奇年代剧,总是差了那么点味道。
尤其是当下,在年轻演员身上,已经看不到任何吃苦耐劳勤恳钻研的精神,反而更多的是勾心斗角的博眼球和莫名其妙的组CP,这样也就导致了很多电视剧的质量非常差。
没有深厚文化底蕴,没有高超演技,除了漂亮脸蛋和狗血剧情,传递不出任何有用的价值,这也能叫影视剧?
《一剪芳华》定档的时候,我还挺期待的,一来是因为题材和《大宅门》相似,二来是因为有很多老戏骨的加入。
在《一剪芳华》还处在宣传期的时候,剧组可能也知道年轻演员身上,没什么值得宣传的点,于是便搬出了参与其中的老戏骨作为宣传对象。
久未露面的陈佩斯是主要宣传对象,其次便是张晨光,刘佩琪和侯勇这三位演技派。能够把这四位凑在一起,也算是这部剧最大的看点。
《大宅门》围绕的是药,《一剪芳华》围绕的是衣服,但在风格上却有某些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对于中华文化,尤其是做人做生意规矩的宣传。
也许,很多年代戏叙事上都会采用这个套路,遭人陷害,反目成仇,勾心斗角,逃亡他乡,重振旗鼓,绝地反击,成就一段传世佳话。
所以,《一剪芳华》首播的几集里,套路化的痕迹很严重。
比如第一集中,郡主和陆远之的相识,花费大段笔墨去让两个人斗嘴皮子,然后,又花费大段去刻画陆远之和别人街头决斗。
如果只是为了突出陆远之生性顽劣活泼好动的性格,真的没必要这么直白地展示,可以润物细无声地从细节入手,融入到最能贴近大众的生活当中。
我能想到编剧对于这部剧寄予的厚望,就像《大宅门》用药作为引子,见证白景琦的成长,呈现中国人的气节。
《一剪芳华》同样如此,它在用衣服为引子,见证陆远之的成长,从而将中国人的规矩和气节,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直接或是间接地呈现出来,这才是这部剧的核心。
只是看了前七集,不得不说,陆远之的扮演者张昊唯,真的比不过白景琦的扮演者陈宝国。
很多时候,张昊唯在表演上刻意成分太多,同样是表现顽劣的性子,陈宝国胜在了情绪上的拿捏到位,而张昊唯则总是寄希望于肢体表演,而观众根本无法捕捉到他情绪上的起伏。
刘佩琪饰演苏敬安,张晨光饰演白鹤年,两人本是师兄弟,最后却反目成仇,所以,每次见面都火药味十足。
但两人的表演都属于内敛的,过硬的台词功底,情绪上的面面俱到,张力是很足的,一个眼神就能够清楚地传递出人物此刻的心理想法。
而同样饰演师兄弟的张昊唯和洪尧,在没有成为敌人之前,我完全感受不到生活几十年的那种兄弟情义。
因为张昊唯的表演实在太吵了,不能为了凸显陆远之性格的奔放,就直接把他塑造成一个不谙世事的疯子吧。
人物要知道自己所处的年代,要知道自己的出身背景,其次要明白这部剧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
剧中反复出现的“裁衣、裁人、裁心”这句话,难道还不能说明核心吗?
但我觉得故事正在慢慢偏离核心,因为郡主和陆远之的戏份正在逐步增加。
我有种预感,这部剧总共有40集,那郡主和陆远之生离死别的爱情,估摸着就会用去一大半的时间。
关键是,饰演郡主的盖玥希真的缺乏端庄大气的那种气质,即便她是一个性格比较活泼的郡主,但至少礼数还是有的吧,始终端着的表演方式,最后肯定会崩塌的。
尤其是和陈佩斯对戏的时候,演技高下立马就出来了,因为盖玥希的台词真的太不过关了,当然,长相上也是无法理解的审美。
故事简介里写的格局很大,经历清末民初,经历国破家亡,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怎么样才能表现人物不同时期的成长,真的很考验演技。
而一个演员的演技,往往就会成为压倒年代剧的最后一根稻草,本来剧本底蕴就不够深,演员演技又很拉跨,40集的长度,可怎么撑得下去呢?
目前才播出7集,但隐约感觉,当张晨光,刘佩琪和陈佩斯等老戏骨陆续下线,这部剧也就差不多走到头了,这或许就是影视剧的悲哀!
让老戏骨作陪想要锦上添花,却从不肯让老戏骨成为主角,而作为主角的年轻演员演技又实在太烂,就这还想再创造《大宅门》的辉煌,《一剪芳华》还是太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