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新生入学分班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七年级入学测试题语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入学测试题语文(七年级新生入学分班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入学测试题语文

资料太大完整版关注,私信,资料获取;

七年级新生入学分班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80分钟)

考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7分)

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5分)

 相得益zhāng( ) 口若xuán ( )河 憎恶( )

肆虐( ) 模样( )

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画上横线并改正(5分)

穿流不息( ) 暇不掩瑜( ) 搬门弄斧( )

契而不舍( ) 再接再厉( )

3、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1分) ( )

A.猜度 ( dù ) 下载( zǎi ) 削足适履(xuē )

B.调动(diào) 薄烟( báo ) 纤弱 (xiān )

C.露骨 ( lòu ) 相称(chèng) 群雄角逐(jué )

D.惬意 ( qiè ) 歼灭(qiān ) 一着棋 (zhāo )

4、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1分 ) ( )

A.脉博 静谧 唏嘘 焦躁不安

B.摩挲 璀璨 青睐 谈笑风生

C.伫立 苍穹 慷慨 甘败下风

D.铿锵 懒惰 防碍 世外桃园

5、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A.温故而知新(复习) B.鲜为人知(少)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烦) D.快走踏清秋(奔驰,跑)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1分) ( )

  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________无穷。

  ②他是被________迫而跟从别人做坏事的。

  ③琳琳优美的演唱,赢得全场观众一片喝________。

  ④瞧她那________得意相,一定又有什么高兴事。

   A.以至 协 采 副        B.以致 胁 彩 付

   C.以至 胁 彩 副        D.以致 协 采 付

  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分) ( )

我们已经取得了抗洪抢险的决定性胜利,________洪水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十分艰巨,________是今年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倍努力地工作。________要把洪水造成的损失夺回来,________要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

   A.但是 特别 不仅 还      B.然而 尽管 既 也

   C. 不过 虽然 不但 更      D.虽然 尤其 既 就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分) ( )

A.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B.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

D.今年夏天的常熟深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季节。

9、下列四句中,和“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一句是(1分) ( )

A.春到鸟能言  B.云傍马头生  C.山高月上迟  D.千树落花红

  10、下列诗句中有一句不是送别诗的是(1分) (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1、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是(1分) ( )

①花坛中间有十多种奇花异草。

②走进学校大门,迎面便是美丽的大花坛。

③花坛外圈摆着十几盆盛开的月季花,招人喜爱。

④这花坛有一米多高,有半间教室那么大。

⑤花坛最后面是两行高大的大丽花,绿叶茂盛,把花坛衬托得更美了。

A.④③①⑤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④③①⑤

12、对《三打白骨精》作出评说的诗句是(1分) ( )

A.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B.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3、请仿照下面的句子,选取恰当的事物,再写两句,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4分)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改写句子。(3分)

(1)妈妈对小东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改为第三者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语段并按要求填空(10分)

读书甜

张老七岁入私塾,先生就教他“三、百、千”和“四书”“五经”,在“人之初,性本善……”的琅琅书声中,他开始观察、认识世界。再大些,更好读书,一卷唐诗宋词爱不释手,掩卷常思“李杜”,写文章仿效宋朝“三苏”。他还曾自置“文房四宝”,学古人泼墨挥毫;曾意气风发,游历三山五岳……“梦少年,读书虽苦,但心里却甜啊!”

(1)更好读书”的“好”读音是______。“四书”指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 。“三、千、百”各指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文房四宝”指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每空0.5分)

(2)《古朗月行》为“李杜” 中的________(作者名)所写。《浣溪沙》为“三苏”中的_________(作者名)所作。“五岳”中的“东岳”是指______________。(3分)

(3)张老读书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6、写出下列名言或古诗的上句或下句。 (10分,每空1分)

,谦受益。(《古今贤文(真理篇)》

②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③ , 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④每当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往往一筹莫展,可经过冥思苦想,会突然发现问题的根源,难题也就迎刃而解,真可谓 。(陆游《游山西村》)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书让我们在华美的诗词中漫步、领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情操;懂得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哲理;享受孟浩然 “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怡然自得。

二、阅读理解(23)

(一)师旷论学(8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加点的字的意思。(4分,每个1分)

(1)恐已暮矣_________ (2) 臣闻之_________

(3) 孰与昧行乎 ________ (4) 善哉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生无乞丐(15分)

①朋友从南站办事回来,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②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行驶到桥头站时,上来了两名一老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从近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们两人是父子, 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的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八九岁的男孩则是一只眼紧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他父亲,一步一步摸索上车来,径直走到车厢中央。

③当车子缓缓继续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王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④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⑤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柳州这么多乞丐,连车上都有?”

⑥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的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⑦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

⑧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

⑨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有一天,我路过广场,一阵悠扬的琴声飘来,是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卖唱的小男孩,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1.第④ 段中“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中,“他的意思”是指

_____________ (2分)

2.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4分)

①“惹人注目”中的“惹”字是“引起”的意思。 ( )

②“盛情难却”与“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中的“却”字都是表示转折的意思 。 ( )

③“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中的“我”指作者。 ( )

④“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中的破折号起解释作用。 ( )

3、从文中找出与第⑦自然段“所有淡漠的目光”意思相对应的句子:(2分)

4、读读文章最后一段,“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说说这层雾水有什么不平常的意义?(2分)

5.“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三、作文(30分)

题目: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

要求:1、将自己想象中的中学写出来,可以从校园、教室、老师和学习情况等方面来写。

2、想象合理,内容完整,中心明确,文笔流畅。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4、不少于400字。


入学分班考试语文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47分)

1.(每题1分,共5分)彰 悬 zēng nüè mú

2、(每题1分,共5分)川流不息 瑕不掩瑜 班门弄釜 锲而不舍 再接再厉

(选择题每题1分,共 10分)

3、B 4、B 5、C 6、C 7、A 8、C 9、A 10、 D 11、D 12、A

13、(4分,每句2分)示例(1)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2)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不能炼成金子。

14、(1)妈妈对小东说,她把小东的书包缝好了。(2)雨丝是手指,弹奏出小曲。

(3)“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每句1分,共3分)

15、(10分)(1)(6分,每空0.5分)hào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纸、墨、笔、砚。

(2)(3分 ,每空1分) 李白 苏轼 泰山 (3)读书虽苦,但心里却甜啊(1分)

16 、(每空1分,共10分)①满招损  ②思而不学则殆  ③青箬笠,绿蓑衣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我劝天公重抖擞⑥留取丹心照汗青,  为有源头活水来,  把酒话桑麻 

二、阅读理解(23分)

(一)师旷论学(8分)

1、(4分,每个1分)(1)暮:傍晚,此处指晚了。(2)闻:听说。(3)孰:谁;哪个(4)善:很好

2、(2分)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或者: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3、(2分)一个人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二)《人生无乞丐》(15分)

1、他开始向大家“行乞”。(或:希望人们给他一些钱)(2分)

2、(每题1分,共4分)

①√,②×(“盛情难却”的“却”是推辞的意思),

③×(此处的“我”指作者的朋友),④√

3、“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2分)

4、(2分)①作者流下的泪水,包含着对小男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1分)

②同时也是被小男孩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地和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1分)

5、(3分)①“我”被小男孩的不卑不亢震撼了,在“我”心中小男孩不是乞丐。(1分)

②“我”相信小男孩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将会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尊严。(1分)

③一个人即使在物质上很贫穷,但在精神上却不匮乏,那他始终算不得是乞丐,因为积极向上的人终有崛起的一天。(1分)(意思相近即可)

6、(2分)一个生活艰难的小男孩在车上卖唱时,面对屈辱不屈不挠,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人们的尊重。(答 小男孩在车上卖唱得1分,答 维护尊严赢得尊重再得1分)

三、作文(共3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