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 礼原 作 昏 礼

何为昏?郑玄注释:“娶妻之礼以黄昏为期,故名。”

昏,即黄昏,是阳往阴来的时辰,古语有:“男以昏时迎女”,后来加上“女”旁,写作“婚”。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1)

中国古时婚礼仪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每一时期既一脉相承,又各有韵味:先秦浑厚、两汉大气、两晋风流、六朝风采、唐风倾国、宋明流韵。

现代大致将其归纳为以先秦两汉为代表的周制婚礼、以魏晋唐为代表的唐制婚礼和以宋明为代表的明制婚礼。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

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第一礼:纳采

“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女方同意后,男方再备礼前去求婚。

纳的意思是纳送,所送礼物为雁,因为在古人心中,雁为候鸟,顺阴阳往来,表示男婚女嫁顺乎阴阳。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2)

聘礼行迎图 战国漆画

第二礼:问名

“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男方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排行、出生年月日时等,以便男方卜其吉凶。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3)

第三礼:纳吉

“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男方在自家祖庙中卜问吉凶,若得吉兆,便遣使者通知女方,两家正式缔结姻亲。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4)

第四礼:纳征

“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又称“纳币”,男方在女方允婚后将币帛等贵重彩礼送给女方,纳币以成婚礼,币非钱币,指作为礼物的丝织品、鹿皮等,所送礼数量取双忌单,如束帛(丝绸)为十、鹿皮成对(即俪皮)等。

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中唯一不用雁的礼仪。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5)

第五礼:请期

“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媒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6)

王茂荫亲自书写的《请期书》

第六礼:亲迎

“夏亲迎于庭,殷于堂。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到了约定的婚期,新郎于黄昏时分1前往女家迎娶新娘。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7)

至此,“六礼”完备,婚礼的男女主角才正式登场,举行拜天地祖宗。拜堂、合卺、入洞房等仪式。

周礼婚制崇尚典雅端庄,有着浓郁的神圣感和象征意义,婚服的色彩循“玄纁制度”: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8)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9)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10)

玄色

黑中扬红的颜色,

天地间最高贵的色彩,

古典幽雅、庄重肃穆: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11)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12)

婚服样式为广袖对襟翟衣,对襟有完整的对称感,代表着合称、合美的意思,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寓意着婚姻的幸福美好,

比如:龙凤呈祥

代表着吉祥如意,

寓意高贵、华丽、祥瑞、喜庆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13)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14)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15)

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 “三书”是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但非周制婚礼的内容:

聘书:订亲之书,纳吉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纳征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亲迎时用。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16)

可见,三书六礼的过程十分庄重繁复,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

整个过程通知了亲属邻里,目的是为了取得社会的认可和保障,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

故此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

三书六礼的文化内涵(汉服文化何谓三书六礼)(17)

没有西装、婚纱,没有钻戒、香槟,取而代之的,是汉服和雁礼。不喧嚣但又庄重喜庆,想必这样的婚礼是很多同袍所期待的。

重回汉唐祝愿大家此生都能拥有一段良缘,一场难忘的婚礼,一生永恒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