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彦廷
1最近有一则新闻,将很多人都暖到了。
有一名父亲从今年三月份以来,坚持天天送孩子上学,并把它记录下来传到网上。由于念念叨叨,被网友调侃“唐僧”老爸。
其父表示,自己就是想告诉大家,爸爸也一样可以陪好孩子,由此来呼吁更多的人陪伴孩子。
“唐僧”老爸记录儿子上学的过程,摇身一变让自己成为了网红。他励志做陪伴孩子的榜样,在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后,每天早上对孩子的另类“絮叨”受到了网友们的喜爱,他认为对孩子的“絮叨”只是陪伴的一种形式。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家庭中带娃的主力军往往是妈妈,很多爸爸都因为工作的理由从而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很少会花下时间与心思去陪伴孩子,丧偶式育儿也因此得来。
该父亲想利用自己在网上的影响力,告诉大家:爸爸也一样可以陪孩子。
视频一经发布,便收获到了很多好评。对此,有人说:我也想要一个这样的爸爸。
“唐僧”老爸每天跟在儿子书包后面唠唠叨叨,从吐槽儿子把穿了一天的校服裤子划了个大口子,到叮嘱孩子好好拿着科学课要用的小蜗牛,最后还不忘让孩子上食堂找他奶奶去。
其独特的东北口音“絮叨”让人忍俊不禁,深受网友喜爱。
但是与此同时,也不免让人担忧:这样的爱,孩子真的不会感到烦吗?
2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必不可少
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今,“陪伴”二字被认为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已经有太多的现实教训向我们证实:父母如果缺席孩子的成长,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
所以,我们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充满爱意和安全感的氛围中长大。
情感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孩子所处的情感氛围与大脑相应部位的发育程度之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
充满关爱的环境绝非一种有用和友好的附属品,而是大脑的培养基,决定着大脑生长发育的潜力,这种环境构成了让大脑各种功能得以长足发展的基本条件。
父母的爱和陪伴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温度。并且,基于依恋理论而言, 父母在长期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以适当的方式回应孩子所发出的信号,尤其是无助时需要关心陪伴的信号。
对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随时可期待的,态度是连续一贯的。
(图片来自网络)
张爱玲曾说: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父亲的家暴,母亲的埋怨和不信任,都是张爱玲作品中“无情”的根源。爱情,失去了,还能遇到更好的。亲情,一旦错过,便是永远。
或许某天我们会突然发现,人生最大的失败和遗憾是没有好好陪伴孩子成长,失去了走进孩子心里的机会,成为了一个“过期”的父母。
奥巴马曾被称为“世界上最忙的爸爸”,但即使工作事物再繁忙,对孩子的关心依旧不会落下 。
在晚餐期间,会解答孩子们的问题,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为她们在学校的各种事儿出谋划策;还会在女儿睡前,为她读哈利波特。
平时只要有时间,奥巴马一家就像普通家庭一样,去游乐园玩耍、一起游泳、遛狗、去餐厅吃大餐。有一件事奥巴马很自豪,在长达21个月的美国总统竞选中,他没有错过任何一次女儿的家长会。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那些优秀的父母都深知,有效的陪伴,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财富。
3睿智的父母,都懂得给孩子“留空”
陪伴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虽然必不可少,但如果爱的太满,不留空间,会适得其反,就像弓弦如果拉的太紧,就会断掉一样。
记得今年有一次去学校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和我一样来接孩子的妈妈,妈妈的嘴一直没有停过:
“今天你怎么又把衣服弄的这么脏?早上刚换的衣服穿一天就脏成了这个样子。
在学校是不是又没有好好学习?我看你最近考试又不是很理想,心不在焉的,这个星期你哪都别想去了。
你看看别的小朋友,又听家长的话,成绩又好,你就知道给我捣乱,你自己说你现在多大了?啥时候能给我省点心?
我跟你说啊,今天回家先把作业给我写完了,不要拖拖拉拉,不然明天上课老师检查的时候你又要挨训了……”
妈妈连珠炮似的在孩子耳边一直絮叨着,孩子本挂着的笑脸转眼只剩下委屈和落寞,撇着嘴低头不语。
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过这样一个场景:
小主人公杰瑞和哥哥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高频率说教”,杰瑞通过旁白说出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 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
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图片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少年派》中,闫妮扮演的妈妈王胜男让许多网友惊呼不已,可以说是现实中很多妈妈的真实写照,她唯恐给孩子的爱不够多,所以时时处处,都事无巨细地想要为孩子打点好一切。
最让孩子无法接受的,是孩子一回到家,她就开启了唠叨模式:
你洗手了吗?洗手的步骤知道吗?打肥皂两次,搓手一分钟……
把成绩给我弄上去,踏实稳重,有个学生样……
住校耽误学习,上网影响学习,骑车也影响学习……
每天响彻在女儿耳边的,都是妈妈此起彼伏的唠叨声,虽然妈妈唠叨的出发点是好的,可长期的唠叨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伤害,负面因子随之而来。
父母反反复复地叮嘱,不是在促进孩子的进步和独立,而是在消磨他们的生命活力,甚至孩子会产生诸多叛逆心理,比如不再听家长的话,故意犯错气家长。
太多的嘱咐一方面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另一面其实也流露出大人对孩子的不信任,而一直在不信任的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没有安全感和不自信,并且父母会因此失去孩子的尊重,引发一连串 的负面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
“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与孩子之间7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
最有效的教育,是父母有效的陪伴,并学会适当的放手和闭嘴,给予孩子尊重和空间。
“唐僧老爸”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我们应该明白“物极必反、杯满则溢”的道理,无论是亲子之间,还是朋友之间,最好的相处,都是点到为止,保持适度的界限。
(图片来自网络)
请各位家长记住:
父母的有效陪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而适度的“留空”,则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