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起唐朝会说到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在长安聚集,在玄宗时期,有一万多外国移民,移民唐朝不但能获得免签,而且还能免十年的赋税。即日起至 4 月 30 日,今日头条海量小说全场免费,可以阅读这些内容。这些外来的移民不仅仅在文化上影响唐朝,在生活和饮食上也给唐朝带来影响。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1)

比如胡服与胡食这些西域传来的食品和服装曾经受到内地各阶层的喜爱。它们的流行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展现出唐人对外来事物的接纳和包容。从物质史研究的角度,回顾相关史料,追溯"胡食""胡服"的来源、在中原地区的传播状况、本土化程度,探讨丝绸之路对于唐朝形成多元文化的作用。

唐朝的汉堡

走进唐代的日常生活,外来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胡食"与"胡服"。首先,我们来看"胡食",广义而言就是外来的饮食,主要包括:烧饼、胡饼、搭纳等。唐人爱好胡饼,恰如今天我们喜欢吃汉堡包和披萨。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2)

如果能回到唐代,你会发现长安城中卖胡饼的店摊十分普遍。长安长住的外国人有数万人之多,他们从事着商贸、宗教、文化、饮食等事业,坊市中、街道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其中胡人最多。胡饼类似于现在的芝麻饼,时任忠州刺史的白居易诗中写"胡麻饼样学京师,面脆油香新出炉",胡麻就是芝麻之意。可以想象,面脆油香的芝麻饼,可能还伴有外来香料的气息扑面而来。经丝绸之路,唐代输入了大量的外来调味品,其中最有名的是胡椒。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3)

关于胡饼,史籍、笔记小说和敦煌文书中都有记载。《资治通鉴》中说,安史之乱爆发,形势严峻,唐玄宗出逃,一行人逃到咸阳时正值中午,饥肠辘辘,非常狼狈。杨国忠买来胡饼献给玄宗,想必解了一时之急。唐传奇《虬髯客传》中李靖与红拂女夜奔太原,在灵石住店,遇到豪侠虬髯客。李靖出去买回胡饼,虬髯客抽出腰间匕首切下羊肉,两人就着胡饼一起吃。好一幅英雄相见,快意江湖,豪放宴饮的画面。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4)

另外,在敦煌文书中遗留的众多寺院账本里记录了僧人和工匠吃胡饼的情况。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到胡饼的流传范围很广,不仅在首都流行,还在忠州、咸阳、灵石、敦煌等地出现,闹市之中、乡村小路上都可以买到。根据黄正建先生的研究,胡饼类似于今天新疆地区流行的馕饼,除了只有芝麻的素胡饼还有肉胡饼,当时富贵之家,用一斤羊肉层层叠叠地铺在胡饼之上,中间夹着各种香料和豆豉,再用酥油润泽,放在炉中烤到肉半熟就吃。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5)

除了胡饼,还有一种外来美食在北方尤其是关中地区非常盛行,叫做饆饠(bi luo)。长兴坊有饆饠店,平民百姓、进士、举子都爱去店里吃。有一种说法,这是一种带馅儿的面点,比胡饼小一些;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这是由波斯传来的"大烩饭",有菜、有肉、有饭,和现在的手抓饭类似。咱们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种主食,味道非常独特。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6)

女扮男装,翻领胡服

唐代的历史多次被搬上荧幕,比如2018年的《妖猫传》,这部电影还是比较考究的,穿着基本按照唐朝风格来。唐代女性服饰到底什么样?我们可以利用史料的文字记载去复原,也可以从丰富的墓葬出土文物中去寻找答案,壁画与陶俑对我们全面了解女性形象意义重大。总体来看,唐代女子的日常装扮,由裙、衫、帔组成。裙好理解,衫是指上衣,帔是指披在肩背上的服饰,这与汉魏以来的传统服装没有太大的区别。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7)

唐三彩女陶俑

其特殊之处在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从初唐开始,胡服成为时尚,上自帝王官宦,下至庶民百姓,无不为之倾心。什么是胡服?胡服传入中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包括的范围也很广,既有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也有天竺、波斯、大食以及中亚各国的服饰,其中最常见的是双翻领窄袖抱服。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8)

历经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则天时期到开元盛世,胡服在女子时装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才子们盛赞其美貌和异域风情,大量的诗篇以她们为主角。如此一来,美的定义多了一重外来文化的浪漫风情,引领唐代女子大胆追求、模仿。结果就是女性胡服成为流行,"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化妆也有鲜明特色。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盛唐之时,女子胖胖的脸盘上以白粉打底,两腮涂抹得非常红,好像两抹红霞;嘴唇涂得很红,娇艳欲滴;眉形画得又粗又短。远远看去,眉黑、面红、唇红,浓艳而大胆。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9)

继续深入,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一时期妇女的服装从全身遮蔽到逐渐简化、暴露,这反映了什么情况?第二,天宝年间女子穿男人衣成为风尚,如何理解这一现象?从遮蔽到暴露,是女装开放程度的变化,其社会背景是唐朝经历几代君主的传承,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峰,思想活跃、艺术发达,大大推动了女装的变化,女子的衣着由保守走向开放,女服袒胸露背,敢于展示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来看女扮男装问题。穿着男子的衣服靴子,甚至戎装,受到社会上许多女子的喜爰。女子出行时还会戴上羃䍦(mili)。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10)

羃䍦最早是西域地区男子的装扮,用来遮挡西北的风沙。到了唐代,它俨然成为女子遮蔽容颜的帽子,带着长长的披巾,遮蔽全身。穿着男装的女子,是否代表着唐代妇女的自我意识较强,想要拥有和男子同样的权利和地位呢?我们来看武则天的例子,风水玄学大师袁天纲,第一次见到婴儿时期的武则天时,她穿着男孩子的衣服,所以才有"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错把则天当做男孩的误会。后来发现则天是女孩儿,非常惊讶,说出了"后当为天下之主矣"的预言。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曾经穿着男装去参加宴会,向父王、母后展现自己。她们对男装的喜好,必然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不仅是要突破内外之别,参加社会公共活动,还要谋求相对的平等地位。可以说唐代的部分女性已经拥有了较强的性别意识。但是,不同社会群体,或不同社会阶层的妇女,女扮男装的情形也不相同,女扮男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展现自己的个性。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11)

最后,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唐,自此之后女性装扮出现"衰颓化",与之前的开放、包容、热烈相反。"安史之乱"后,唐代统治阶级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提防和忌惮心理,这直接导致中唐之后的反胡之风,女子服饰逐步恢复汉魏以前的旧观,改穿大袖宽衣。化妆风格也大为变化,白居易诗中的"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脸上不擦粉,也没有腮红,嘴唇涂成泥土一般的黯淡颜色,眉毛低垂如八字。种种迹象反映出唐代观念开始趋于保守,这影响了宋及以后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了由"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的转变。

唐朝与胡人关系(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