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当你放弃依赖才会成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当你放弃依赖才会成长(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

当你放弃依赖才会成长

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

我也没办法,是xx让我这么做的......

结果都已经安排好了,我再努力也没用......

都怪XX,都是他非要那样做,结果把我们都害了......

哎,要是xx能再坚持一下就好了,我们就赚钱了......

说这些话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察到这里面的消极意味,这样的话说得再多,也于事无补,并不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可是大家还是经常这样抱怨,把问题和责任都归咎于别人或者环境,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二战时候的犹太裔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给了世人很好的启示。

维克多.弗兰克尔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他非常痛苦,因为这通常就意味着死亡,和他一起被关进集中营的还有许多犹太人,他们在集中营里受尽煎熬,每天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心情也逐渐从最开始的愤怒转换为消极的等待“命运”的裁决,最终精神崩溃,等待死亡降临。

可是,在这种必死的境遇里,弗兰克尔发现一些人不仅活了下来,而且精神饱满,他们每天用玻璃片把自己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坦然而高贵地面临苦难。

弗兰克尔深受这些人的感染,他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决定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集中营里组织歌唱等各种活动,直到和部分幸存者一起渡过难关,重获自由。

弗兰克尔出狱后,写了一本著名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在书里,有这样一段流传后世的名言: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

消极,就是把失败、苦难的责任推给其他人,只会怨天尤人,把自己定义为受害者,屈服于困难。虽然这种宣泄一时间可以缓解痛苦,可是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把人一直拉向长久痛苦的深渊,越来越消极,离光明越来越远。

一个人从依赖期走向独立期,第一个最重要的习惯,就是“积极主动”。积极主动是从环境决定论、命运决定论手中夺回人生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即使是看上去不可能的事,也要坚信只要自己做出最积极的、主动的改变,就能让事情变得更好。

怎样才能做到“积极主动”呢?

第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留下足够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下结论

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即使以你的经验觉得不可能,也不要脱口而出给予否定的回应。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至少给自己留出30秒的缓冲期,仔细想一想,把自己从被感性和情绪控制的直觉中拉出来,夺回思考的控制权,然后用理性来分析,给出尽量客观的结论。

第二、用积极的语言,不用消极的语言。

一句话说多了,就变成了人的潜意识,这种暗示会让人不自觉地遵照执行。当你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的话时,潜意识里已经把自己限定死了,你真的可能再也难以进步。你要多用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比如说:“我再试试,也许会发现新办法”、“我能变得更好”,这些话会让你获得正能量,不被消极的情绪控制。

第三、减小“关注面”,扩大“影响面”

人们喜欢关注各种新闻,比如美国大选、气候变化、火山爆发和一些明星的八卦消息等,这些都属于你的“关注面”,可是关注面里有很多东西是个人无法影响的,你即使再关注,也没法改变什么。但是关注面里有部分是个人可以影响和控制的小圈子,这就是你的“影响面”。

个人要学会把自己的时间和专注力用到影响面上,比如:你不能决定北京的房价是涨还是跌,但是你可以努力让自己更有价值,赚取更多的钱;你不能控制周围人的情绪,但是你可以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增强与人的高效沟通能力;你不能决定未来是坦途还是坎坷,但是你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好心态,做好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