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锡铭《元敕赐雍古公家庙碑》,在甘肃礼县就现存有两个版本,即赵氏版和石氏版赵氏《元敕赐雍古公家庙碑》,在《甘肃金石录》、《陇右金石录》都有录入,石氏版《元敕赐雍古公家庙碑》,陇西锡铭昨天根据《礼县礼店石氏家谱》辑录《赵氏先庙碑》为作者程钜夫文集《雪楼集》所录陇西锡铭据此三个版本,加以参照整理,寻找其中的规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郭家庙碑最早的版本?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郭家庙碑最早的版本(元敕赐雍古公家庙碑和赵氏先庙碑对照)

郭家庙碑最早的版本

石锡铭

《元敕赐雍古公家庙碑》,在甘肃礼县就现存有两个版本,即赵氏版和石氏版。赵氏《元敕赐雍古公家庙碑》,在《甘肃金石录》、《陇右金石录》都有录入,石氏版《元敕赐雍古公家庙碑》,陇西锡铭昨天根据《礼县礼店石氏家谱》辑录。《赵氏先庙碑》为作者程钜夫文集《雪楼集》所录。陇西锡铭据此三个版本,加以参照整理,寻找其中的规律。

石氏版《元敕赐雍古公家庙碑》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臣程钜夫奉敕撰(锡铭注:程氏《先庙碑》无)

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赵孟頫奉敕书并篆(锡铭注:程氏《先庙碑》无)

先王之制,诸侯庙五,大夫三,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礼也。是以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祭器为次,居室为后,而宗庙之器局可铭者而无不著焉,所以庆,所以劝也,忠孝之道备矣。

今天子稽古右文一本于礼,河洛之思,羹墙之见,慨然延念先正之臣,(锡铭注:程氏《先庙碑》有“克”)左右,乱四方,其股肱心膂之际,固已彰于彝常,焕乎其足征矣。乃若国家,所以报往而劝来者,犹以为未足于(锡铭注:“足于”,程氏《先庙碑》为“底)极也,爰命公卿举先猷、展故实,而隧章之典行焉。

于是陕西行御史台太子少保麟,(锡铭注:赵氏家庙碑为“以侍御史世延”,程氏《先庙碑》为“以永古特氏父子”,无“父祖”二字),父祖勋代,列上公章,有旨集博士礼官议。议既上诏赠故中书省参知政事、荣禄大夫、配雍氏冀郡夫人,赠故征西大元帅吉莲为(锡铭注:赵氏家庙碑为“征行大元帅按竺迩”,程氏《先庙碑》为“征行大元帅按扎尔”)为推忠佐运定远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护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锡铭注:赵氏家庙碑为“忠宣”,程氏《先庙碑》为“武宣”)历官至右丞相(锡铭注:赵氏家庙碑缺此职务),初配白氏,秦国夫人。麟为汉军元帅,(锡铭注:程氏《先庙碑》、赵氏家庙碑均为“故蒙古汉军元帅国宝”),推诚佐理宣力功臣、太尉、上柱国,追封雍国公,谥忠宣,配甄氏,雍国夫人,(锡铭注:程氏《先庙碑》、赵氏家庙碑“有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之句,后为梁国公,谥忠宪,配云氏梁国夫人。明年,公孙世延入参大政”,但程氏《先庙碑》为“谥忠定”)政以咸熙,天子嘉焉,又赠其祖(锡铭注:程氏《先庙碑》、赵氏家庙碑皆为“曾祖”)故群牧史熙公(锡铭注:赵氏家庙碑为“默公”,程氏《先庙碑》为“达衮”),彰义保节衍庆功臣、资德大夫、御史中丞、上护军,追封冀郡公(锡铭注:赵氏家庙碑也是“冀郡公”,程氏《先庙碑》为“云中郡公”),谥忠毅(锡铭注:赵氏家庙碑也是“忠毅”,程氏《先庙碑》为“贞毅”),配韩氏(锡铭注:赵氏家庙碑也为“韩氏”,程氏《先庙碑》为“鄂喇(la)琨氏”)冀郡夫人(锡铭注:赵氏家庙碑也为“冀郡夫人”,程氏《先庙碑》为“云中郡夫人”)。繇是参政之先,三世六代,俱蒙加恩,(锡铭注:程氏《先庙碑》、赵氏家庙碑均增“又明年,参政拜中丞,迁右辖分治云南,天子顾中丞:非君不可,复拜中丞”句)。以乃祖,乃父勤劳皇家,宜勖其生平,著之秘祀,庶几永启厥后。爰诏臣钜夫,文其家庙,丽牲之石。臣惟上之于下,郅隆者恩也,大复古始者,礼也,感激奉诏为石。(赵氏家庙碑有“谨按忠宣公雍古氏,云中世族,幼孤育于外,曰术要甲,因姓舅姓,转而为赵。”程氏《先庙碑》为“谨按永古特氏,云中世族,武宣公幼孤育于外,曰卓裕勒嘉,因姓舅姓,转而为赵。”)忠穆(赵氏家庙碑为“忠宣”、程氏《先庙碑》为“宣武”)智略深长(程氏《先庙碑》为“沈雄”),弓马绝世,未冠材器已显。攻城掠地,所向无前。扈太祖平河湟,从太宗下岐凤,(程氏《先庙碑》有“馭强俊”),取平凉、庆原、邠泾,如风陨草。金人固守关河几二十年,一旦忠穆(赵氏家庙碑为“忠宣”、程氏《先庙碑》为“武宣”)假道,捣虚如天坠地涌,良平之智不及施,贲育之勇无所用,心碎胆裂,莫之能及。睿宗深所嘉赏,金繇之遂墟矣。而奉律西征,陇右遄定,进兵蜀道,首集阶文,守汉制阳三边、纳土番、收后效,成都夔门之战,江油引诱之师,皆其功之较然者。多谋尚义,爱下恤民,所至捄弥戮、赎俘囚、辑降附,则所惠益广矣。然则开国之功,不后诸将,而略不满假,退然若无,所谓劳谦君子者与。忠穆虽出将家,自幼学问雍容闲雅,言貌甚笃,盖忠穆积苦兵,间而敬礼儒生,恒戒军中无毁文籍,是宜有佳子弟之报。慷慨倜傥,能得人之欢心,勇于当敌,爱恤士卒,有古名将之风焉。重庆南丹之战,皆居军锋,或降或歼,无不如志。火都授首,策之弥精,思立奇功,以承先志。乃招属户,修废州,虎视西南,别授羌戎寄。于是徼外羌渠,畏威款塞,列于王会,初不自以为功,降羌爵反出其上,殷勤逊谢,益简帝心。君子有终世继其美,古之名将有莫能及者焉。窃尝究观,成功之臣弗居者百一,而矜以致败者何多也?若忠穆忠宣,为而弗有,有而弗恃,簪组蝉联,式克宜于令闻。

父子祖孙,并授显服,胙之秦雍,跻之庙佑,遂将为百世不迁之祖,非甚盛德,孰跻登兹。

尝闻洛中(赵氏家庙碑、程氏《先庙碑》均为“云中”),踞西山河山之奥,原野高博,风气凝厚,秉灵异而生其间者,不出则已,出则必瑰伟绝世之材。若忠穆公(赵氏家庙碑为“雍古氏”,程氏《先庙碑》为(永古特氏)之达已数世,而方来者弥昌,其不谓之间气之钟与?且家旧于韬钤,而荣禄(程氏《先庙碑》、赵氏家庙碑均为“中丞”)服膺诗书,动必以礼,高才姱节,负天下之重望。尊天子之命,考先王之礼,于报本返始、教孝移忠之义,盖惓惓也。诗不云乎,以似以续,续古之人,斯可谓能以续者矣。揆厥源委,宜有雄,发扬蹈厉,老臣何能?然大君有命,谨摭其大者,而系之铭(赵氏家庙碑缺“铭”)。铭曰:

皇帝御宇,天盖地涵,万有咸鬯,施仁锡类。幽遐开道,恩明在上,崇功广业,礼有攸当。(赵氏家庙碑多“惟雍古氏,方才郁郁”)父子相望,扬休继庆。光于邦家,以将以相,桓至元衮,乃祖其从。乃孙与享,(赵氏家庙碑为“同宗与享”),馨香惟德,子孝臣忠,世世无双。刻此贞石,以昭渊猷,以迪永养。

戊申孟秋初,吉,孙男斌、礼店军民府元帅承旨、西征大元帅为推忠佐运定远大傅、功臣上护国、封秦国公,谥忠穆,历官至右丞相吉连立(赵氏家庙碑无立碑人和立碑时间)。

陇西锡铭将核心的、最大的区别列表如下:

涉事内容

石氏版

赵氏版

程氏版

题目

敕赐雍古公家庙碑

敕赐雍古公家庙碑

赵氏先庙碑

撰文缘由

陕西行御史台太子少保麟,有旨集博士礼官议。追封(其父)故征西大元帅吉莲为秦国公,谥忠穆。(封)麟为汉军元帅,追封雍国公,谥忠宣,配甄氏,雍国夫人,又赠其祖故群牧史熙公……追封冀郡公,谥忠毅,配韩氏、冀郡夫人。

陕西行御史台、以侍御史世延,有旨集博士礼官议。追封征行大元帅按竺迩秦国公,谥忠穆。故蒙古汉军元帅国宝,追封梁国公,谥忠宪,配云氏梁国夫人。又赠其曾祖故群牧史熙公……追封冀郡公,谥忠毅,配韩氏,冀郡夫人。

陕西行御史台以永古特氏父子,有旨集博士礼官议。追封征行大元帅按扎尔秦国公,谥忠穆,初配白氏,秦国夫人,故蒙古汉军元帅国宝,追封梁国公,谥忠宪,配云氏梁国夫人,又赠其祖故群牧史熙公,追封云中郡公”),谥,贞毅,配鄂喇(la)琨氏,云中郡夫人。

撰稿人

程钜夫

程钜夫

书丹人

赵孟頫

赵孟頫

核心人物1

陕西行御史台太子少保麟

蒙古汉军元帅国宝

蒙古汉军元帅国宝

核心人物2

征西大元帅吉莲

征行大元帅按竺迩

征行大元帅按扎尔

封号

封冀郡公

封冀郡公

封云中郡公

谥号

谥忠毅

谥忠毅

谥贞毅

夫人

配韩氏

配韩氏

配鄂喇(la)琨氏

姓氏来源

不记

谨按忠宣公雍古氏,幼孤育于外,曰术要甲,因姓舅姓,转而为赵。

谨按永古特氏,武宣公幼孤育于外,曰卓裕勒嘉,因姓舅姓,转而为赵。

族群出处

洛中

云中

云中

族名

雍古氏

雍古氏

永古特氏

立碑时间

戊申孟秋初,吉。(即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当时圣上为元武宗。)

无。(有资料显示为“旧谓立于至元丁丑者”,为顺帝至元三年,丁丑,一三三七年。)

立碑人

孙男斌、礼店军民府元帅承旨、西征大元帅为推忠佐运定远大傅、功臣上护国、封秦国公,谥忠穆,历官至右丞相吉连立

根据以上核心资料的对比,陇西锡铭大致可以推断:

1、赵氏、石氏《敕赐雍古公家庙碑》和程钜夫文集《赵氏先庙碑》,基础文字相同,核心人物和事件不同。此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2、三通碑文,用同一个内容要说明三件事:

程钜夫文集《雪楼集》所录为《赵氏先庙碑》,大概是说:“陕西行御史台永古特氏父子,有旨集博士礼官议。追封征行大元帅按扎尔秦国公,谥忠穆,初配白氏,秦国夫人,故蒙古汉军元帅国宝,追封梁国公,谥忠宪,配云氏,梁国夫人。”明年,“公孙世延入参大政”,我奉旨撰写一下《赵氏先庙碑》:他的父亲和祖父是“陕西行御史台以永古特氏父子”。祖父母为“征行大元帅按扎尔\秦国公,谥忠穆,初配白氏,秦国夫人”父母亲为“故蒙古汉军元帅国宝,追封梁国公,谥忠宪,配云氏,梁国夫人”,皇恩浩大。哦,交代一下:“永古特氏,云中世族,武宣公幼孤育于外,曰卓裕勒嘉,因姓舅姓,转而为赵。”

石氏《敕赐雍古公家庙碑》讲的是:“陕西行御史台太子少保麟,有旨集博士礼官议”,因此追封(其父)故征西大元帅吉莲为秦国公,谥忠穆。(封)麟为汉军元帅,追封雍国公,谥忠宣,配甄氏,雍国夫人,又赠其祖故群牧史熙公……追封冀郡公,谥忠毅,配韩氏、冀郡夫人。现在皇帝“敕赐雍古公家庙碑”记录这事,程钜夫承旨撰文。皇帝安排“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赵孟頫奉敕书并篆”,“礼店军民府元帅承旨、西征大元帅为推忠佐运定远大傅、功臣上护国、封秦国公,谥忠穆,历官至右丞相吉连、孙男斌立”,即以“吉连、斌”的名义立碑。时间为“戊申孟秋初,吉。”即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当时圣上为元武宗。

赵氏《敕赐雍古公家庙碑》讲的和程钜夫的《赵氏先庙碑》好像是同一件事——赵氏先祖的来龙去脉,但又不是同一件事。所以,修改了程钜夫的《赵氏先庙碑》,把“永古特氏”换成“雍古氏”,“武宣公”换成“忠宣公”,舅“曰卓裕勒嘉”换成“曰术要甲”,换的最要紧的一个地方“陕西行御史台以永古特氏父子”为“陕西行御史台以侍御史世延”。(陇西锡铭曰:至于“配鄂喇(la)琨氏”换成“配韩氏”这些,不再统计。要符合“雍古公家庙”除了换以上核心内容,还借了石氏碑的一些资料。惜哉,程钜夫的《赵氏先庙碑》和《敕赐雍古公家庙碑》原文都保留下来了)。

3、程氏《先庙碑》、赵氏家庙碑之“征行大元帅按竺迩、按扎尔”,按竺迩、按扎尔确定为同一个人的不同写法。征西大元帅吉莲与之对应。根据史书记载的金将汪世显守巩州,皇子阔端围之,未下。遣按竺迩等往招之,世显率众来降。因灭金有功,太宗拜他为征行大元帅。以后和汪世显一起,平定西夏甘陇川蜀大理云南这些经历。征西大元帅和征行大元帅,一字之差,不考。

“征西大元帅吉莲”、征行大元帅按竺迩、按扎尔,三通碑文都认同以下职务和配偶:“推忠佐运定远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护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历官至右丞相,初配白氏,秦国夫人。”,说明后代认同这是同一个人,用了三个不同的名字而已。

4、石氏《家庙碑》之“麟为汉军元帅”相对“程氏《先庙碑》、赵氏家庙碑的故蒙古汉军元帅国宝”,但石氏《家庙碑》“追封雍国公,谥忠宣,配甄氏,雍国夫人”,而程氏《先庙碑》、赵氏家庙碑“为梁国公,谥忠宪,配云氏,梁国夫人。”,故石麟和赵国宝同辈,不是同一个人。一点是肯定的:麟为(现任)汉军元帅,因此追封。赵国宝为“故(原来的)蒙古汉军元帅”,因为子赵世延而被追封。这时候能否这样思考:翔鸮石麟和赵国宝是亲兄弟?

5、翔鸮石麟比赵世延高一辈。程氏《先庙碑》和赵氏《家庙碑》均写到:“公孙世延入参大政”,“又赠其曾祖”;石氏版《元敕赐雍古公家庙碑》记为“又赠其祖”。

6、赵氏《家庙碑》有个严重的问题:《敕赐家庙碑》,如此严肃的事情,居然不留敕立时间和承旨人,也就是没有时间、立碑人职务、姓名,这在封建社会是对赐碑皇帝、撰文者程钜夫、书丹人赵孟頫的大不敬。翻查资料,《陇右金石录》有个信息非常重要,赵氏《家庙碑》“旧谓立于至元丁丑者”,即公元1337年,而赵世延1336年去世,这个立碑时间,比石氏《敕赐雍古公家庙碑》晚了29年,撰文者程钜夫已经去世24年,原书丹人赵孟頫也已经去世15年。以程钜夫的《赵氏先庙碑》为底本,参考本地一些族谱资料,修改部分内容立碑,情有可原。这些人都已经去世,元朝经过南坡之变,走向衰落,就不存在大不敬的问题了。

今天读历史,一定要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甘肃礼县的赵氏、石氏同时收录一块碑文,关键点有如此大的出入说明,张维先生和我一样,原来没有注意到石氏版的《敕赐雍古公家庙碑》,我们都感觉不对,但没有佐证,只好“臆断”为“误也”。同时,给我们重读历史、研究家族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

石锡铭

2022年9月1日星期三

于深圳

《甘肃金石录》简介:

《甘肃金石录》系甘肃陇西人石锡铭先生个人独资编纂。

《甘肃金石录》是石锡铭先生从1998年始搜集,八易其稿,至2022年再次印刷,历时24年。包含秦前、秦汉、晋魏南北朝、隋唐、宋(含西夏、五代十国)、元、明、清、中华民国、1950年后、待断代、补遗等各一编,分十二编、373卷,上、下两册。共计230.4万字,存目4535条。

石锡铭先生一人之力,半生心血,独资编纂《甘肃金石录》,一言以蔽之:为甘肃文史做出突出贡献。央视编导徐而缓在《甘肃金石录》的序中写道:“石锡铭先生是当今中国难得的、具有文化自觉的金石学家。他用二十多年的时间,静下心来磨一剑,精心打造《甘肃金石录》,仅凭一家、一己之力,完成了本该是甘肃大学、甘肃社会科学院、甘肃文物局或甘肃文史委等单位集众人之力、多年才能完成的一项工作。”(《甘肃金石录序》)。

《甘肃金石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局”的“作品登记证书”的登记号:国作登字-2022-A-10010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