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

年关将至,每年此时都会有一大批人怀揣着对未来能拥有更好生活的期盼离开一线大城市,如候鸟迁徙般寻找下一个栖息地。然而,人终究不是鸟,大部分人渴望在一个地方安定、长久地生活。漂泊者之所以漂泊,无非是希望能在更多的选择中找到一份热爱的事业和生活。

如今,新领域、新职业喷薄而出,其中视频创作成为很多人踏上回家之路的选择。尤其是从2020年开始,视频平台对原创作品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大,以爱好获得收入正在成为可能。“回家自由”不再是漂泊者呼喊的口号,而是他们触手可及的生活。

新年伊始,「三联生活传媒」携手「抖音」和「西瓜视频」寻找到三位返乡的中视频创作者,他们分别是致力于奇思创作的手工耿、传播云南人文美食的滇西小哥和展现幽默东北日常的张同学。我们与他们聊了回乡之初的抉择、创作的痛与乐,以及畅想中的未来。他们通过创作,为生活创造了最好的答案。

三联生活传媒 × 抖音 × 西瓜视频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2)

@手工耿

重启“无用”人生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3)

2021年12月深冬,保定杨村一处农家大院里,耿帅顶着一头长发,穿着标志性背带裤,坐在最新作品“安保巡逻机甲”驾驶位上操纵机器人,他的弟弟耿达拿着手机协助拍摄。这个机器人不仅会旋转还能出拳、喷水,背后两个大音响自带BGM。除了一头长发,耿帅跟杨村的大多数青年没什么区别,但在网络视频的世界,他的个人账户“手工耿”在全平台共有几千万粉丝,深受大家喜欢。

安保巡逻机甲的作品拍成了两条视频,发布后迅速收获了大量流量,光是在抖音这一个平台上就有50万点赞。一条粉丝留言被顶到最高:你要问它有什么用?可能确实没有什么大用处。你要问它有什么意义?朋友,浪漫就是最大的意义。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4)

老家杨村的工作室中,有一间巨大的仓库 储存了手工耿多年以来的各类作品

对粉丝们而言,看到“耿哥依然在努力发明没用但好玩的东西”,是这无聊人世间少有的精神慰藉,但对耿帅来说,这条“无用”之路却满是波折与挑战。

出生在“铁匠之家”的耿帅从小就是个好奇心重、爱琢磨的人。家里的表、收音机会被他当做试验品拆掉再重组,脑子里想的小玩意也能很快做出来。但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而言,爱好根本是一个遥远的奢侈品。为了生活,耿帅16岁初中毕业后就与同乡同岁的青年人一起外出打工,在拥挤的大城市间辗转游荡数十年。他打过杂,卖过手机,进过工地,机械式的劳动让他内心苦闷,半生漂泊让他思念家乡的舒适。耿帅不想迷茫地度过一生,他要回家创业。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5)

手工耿在保定市的建材市场中寻找材料

摆在耿帅面前的第一个难关是平衡好家庭的责任和创业的风险。2017年,耿帅与弟弟分家各自独立,他对责任有了更深的思考:“我可以在家人和创业中找一个中和点,给自己一两年时间试一下,失败的话继续外出打工。”他开始做些创意手工,并把作品拍成视频发在网上,试图增加售卖的渠道。

但这个“中和点”并不被家人理解。耿帅的创业不是包工程、开工厂这些农村人熟悉的事情,而是憋在家里做别人看不懂更卖不出去的不锈钢物件。母亲嫌弃他的不锈钢钱包磨裤子、钢丝拖把拿着沉,总会埋怨道:“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是真没用啊!能养得起人吗?”村里人也议论纷纷,觉得耿家大儿子不务正业,一天到晚闷在家里做些奇怪的事。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6)

手工耿正在制作“安保巡逻机甲”

然而,家人和村民看不上的那些“没用”的作品却在网上找到了知音。创业的转机出现在2018年,耿帅慢慢增加手工作品的复杂程度,把视频时长拉长到一条1分多钟。第一个爆款作品是“脑瓜崩辅助器”,耿帅在视频里详细介绍了灵感来源,并展示了脑瓜崩的巨大威力,弹碎了一个鸡蛋和一个玻璃杯。这条视频为耿帅带来全网几百万的播放量和几十万粉丝,完全超出了预期。

不断增加的点击和粉丝数,让耿帅看到了视频创作的能量。有点击就有收入,耿帅不再把卖手工当成目的,而是专注于创作,绞尽脑汁做出更复杂,也更“没用”的作品。他曾打造了一件可以一边打咏春拳一边削菠萝的机器,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物件被他硬撮合到一起,产生了爆炸的化学反应。耿帅还做过一件倒立洗头机,人倒立着把头伸到洗衣机一样的滚筒里,头发在里面不仅可以漂洗,还可以烘干。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7)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8)

“微笑辅助器”与“倒立洗头机”

“没用”这个伴随了耿帅许久的标签,也被他的作品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能让人心情愉快,也是一种有用。”耿帅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有灵魂,就像周星驰的电影,表面无厘头,内里却可以道出人间真实。他曾制作出一个“笑容辅助器”,灵感源于周星驰的《喜剧之王》,戴上这个装置,使用者的嘴会被撑起,可以假笑一整天,小人物对自我的幽默讽刺和对生活的心酸苦楚杂糅在笑容里。那是耿帅前30年人生的缩影。

没有实用价值但有精神意义的创作让耿帅在视频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而且实现了他留在杨村的心愿,完成了对家人的责任。耿帅的父亲和弟弟不需要再辛苦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家协助他拍摄、创作,母亲也不再说他做的东西没用,忍不住逢人就炫耀自己是手工耿的母亲。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9)

“安保巡逻机甲”正在完成最后的组装

面对人生如此转变,耿帅憨笑了一声,说:“以前我觉得一天赚300块就很成功了,现在感觉我的价值还能更多一点。”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0)

@滇西小哥

带着云南走出去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1)

深冬的云南,阳光打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大山深处的保山市牛汪塘村,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董梅华骑着三轮摩托车带着宠物狗大王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妹妹阿霞和两位摄像阿春、阿凯,他们一块儿朝村口那棵大木瓜树走去。董梅华定了滇西小哥最新一期主题:凉拌木瓜丝,他们要在一天内把素材拍出来。

“滇西小哥”是董梅华的视频账号名称,全网有2000万粉丝,他们无不被董梅华镜头下的美食美景所吸引。然而,粉丝们心向往之的彩云之南、田园仙境,却曾是董梅华最想逃离的地方。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2)

秀丽丰饶的云南,即使在12月深冬也依旧温暖

贫穷,是她对家乡最深刻的记忆。1岁左右董梅华便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城市,她羡慕城里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而妈妈说“她是村里的孩子,只能回村里上学”。这种落差让董梅华心里扎了根刺,她一定要到大城市去。高考,实现了董梅华去外面闯一闯的夙愿,她考上了四川的一所大学,毕业后留在当地打拼,做过销售、教育培训、市场,每一份工作都拼尽全力,就是想在城市里安定下来,不再回到偏远的家乡。

当逃离家乡的愿望接近达成,她忽然又看破了这个执念。2016年,董梅华的父亲得了重病,她回乡照顾了两个月。原本一家人四散各地,工作的工作、求学的求学,十几年里聚少离多,父亲的病让大家重新汇聚,一心想着向外闯的少年,发现家人可能比雄心壮志更重要。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3)

如今,董梅华的父母在村中经营小卖部

两个月的时间也让她重新认识了家乡,云南四季如春、阳光灿烂,而董梅华对四川只有阴天和湿冷的记忆。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家乡可以一年不间断地长出丰富多彩的食材,菌子、酸石榴、象牙菜、芭蕉花⋯⋯董梅华这才意识到,曾经那颗“逃离”的心忽略了太多家乡的美好。

回家,已成为确定的选择,剩下的就是如何谋生。董梅华想的是用拍视频的方式吸引粉丝关注,在网络销售家乡土特产。她给自己的视频账号取了个男孩气的名字“滇西小哥”,很快全网就有了5万粉丝,一天能卖出几百元的货。董梅华意识到,视频创作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份有不错收入的职业,她需要把精力更专注地投入创作中。于是,董梅华破釜沉舟,购买了专业拍摄设备和电脑,自己出镜、剪辑,完成作品。前期的设备和拍摄投入足够让她在原来的城市首付一套小房子,但董梅华相信,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还不上。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4)

董梅华(右一)与团队成员弟弟阿春、摄影师阿凯 正在木瓜地拍摄

随着设备升级,内容上经历了不断试错、调整,董梅华终于找到了“滇西小哥”的风格:用最美的镜头语言描绘云南。在3〜5分钟的视频里,眼花缭乱的食材在董梅华手里变成令人垂涎的美食,生芒果凉拌青虾隔着屏幕似乎就能闻到清香,七彩杂菌锅浓郁的香气仿佛都能从手机缝里溢出来。

滇西小哥让不了解云南的人向往云南,评论里最多的感慨是:云南太神奇了,小哥生在云南好幸福。云南也让滇西小哥在一众视频创作媒体中脱颖而出。“我视频里面的每一张画面、每一组镜头,都是云南自然形成的。我觉得我的家乡成就了我。”董梅华可以回馈的,唯有更坚定、更深入地以云南为母题进行创作。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5)

董梅华(右一)正在拍摄美食制作

在创作方向上,董梅华打算尝试拍摄云南纪录片,讲述云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文化。虽然这类话题可能在点击量上有劣势,但平台对优质原创的支持,给了她足够的信心:“我加入了西瓜视频的中视频伙伴计划,我不用去想怎么变现,把内容做好就行了,有播放量就有收益,特别适合这种踏踏实实做内容的人。”

一路摸爬滚打走来的董梅华深知平台扶持的重要性。她鼓励更多同在云南的创作者加入中视频伙伴计划,也毫不吝啬地与他们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希望能帮助热爱创作的人少走弯路,专注内容创作。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6)

董梅华(左二)与妹妹阿霞(左一)、奶奶(右二)、弟弟阿春(左一)一起在老房子

“滇西小哥”已经做了5年,董梅华一直用最美的创作表达对云南的爱意,这种无形的力量吸引了一众同样热爱云南的小伙伴。以滇西小哥视频为基础,董梅华在2018年组建了电商团队,开发云南特色的美食产品,最经典的蘸水辣甚至卖到了国外。

“滇西小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云南的美好值得我们一切的努力和付出。”把云南带给世界,是她和小伙伴们最深切的期望。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7)

@张同学

成为东北生活导演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8)

辽宁营口市建一镇刚刚迎来大降温,但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也挡不住东北人赶集的热情,小小一条路上挤满了摊铺和人。张凯与二涛在大集上拍摄购物的素材,周围的乡民们纷纷围观,大家都知道这是张同学,是家乡出来的拥有千万粉丝的大名人。

2021年10月,“张同学”在抖音横空出世,3个月时间里积累了超过1800万粉丝。火箭般的涨粉速度传出了许多谣言:他是学导演的高才生;他背后有团队包装。实际上,张凯从2020年7月起才开始正式接触视频创作。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19)

张同学(左一)正在老家的集市上拍摄

在外工作多年,见多识广的张凯练就了敏锐的行业嗅觉,彼时手机视频正蓬勃发展,他看到了线上的机会:“如果在大石桥市开个服装店,你面对的是固有的流量,但如果你在线上的话,流量可能相当于地面一年的流量。”张凯意识到,对于缺少资源但风土美好的家乡松树村而言,视频创作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决定放弃外面不错的薪水和职位,一头扎进家乡开始视频创业。

事业方向有了,通往未来的道路却尚待开辟。张凯开始零基础钻研拍摄剪辑技巧,家里的老旧VCD机上堆了一沓光盘,其中有一盘是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外壳都已经磨损了,那是张凯看过不下50遍的电影。他反复琢磨电影中的运镜、配乐、表演、剪辑,悟出独树一帜的作品风格:“我一般都是用多角度和快剪的方式,对人的视觉有一种冲击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乏,增加完播率,这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一个公式。”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20)

零下三十度的东北村子里,张凯(左一)正在和 发小二涛(右一)及其他好友拍摄视频

在抖音第一个点赞过百万的作品《感谢大叔》中,张凯在4分半长的视频里插进了近150个镜头,平均2秒切换一个镜头,配上德国神曲《加油加油》的BGM,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除了行云流水的剪辑,让粉丝上头的还有视频里的80年代回忆杀、东北式幽默、温暖的人情互动。家具都包了浆的老房子、鸡飞狗跳的农家小院、插科打诨的发小、被赊账的超市老板娘,一幕幕的场景和人物展现出没加滤镜的东北农村,亲切、热乎、鲜活。这是张凯最熟悉不过的生活,组织素材时他信手拈来,根本不需要脚本。他对自己的内容和技术都有着极大的自信,“人家一看这种东北生活,就能知道是张同学做的”。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21)

这个充满年代感的农村老房子是张凯爷爷的家, 也是他视频中固定的取景地

如今的松树村,几乎天天有粉丝慕名来拜访张同学,张凯和他们坐在炕上唠嗑、合影,朋友们在一旁招呼张罗。张凯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如今抖音平台对三农内容大力扶持,再加上村里的支持,他拉了一众老家的小伙伴准备在视频创作的事业上共同奋斗,让小小的村子再次涌现新的生机。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22)

手工耿、滇西小哥、张同学,他们都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你我身边都能遇见的普通人。当这群认真创作的普通人汇聚在一起时,正在形成社会中不容小觑的职业力量。

去不到的地方叫故乡(回得去的故乡)(23)

上抖音&西瓜视频观看《我在家乡挺好的》 了解更多创作人返乡故事

越来越多的优秀原创内容在平台聚集,平台也在想方设法保护创作者,给他们提供更稳定的大环境。2020年,西瓜视频率先提出了中视频的行业标准,即时长在1分钟及以上的视频,优质中视频内容可以在西瓜平台获得流量、分成等全方位支持。由西瓜视频联合抖音、今日头条共同发起的中视频伙伴计划,已经帮助近50万创作者将视频收入提升了3.5倍。在平台的分成补贴扶持之下,创作者可以更专注于创作本身,这必将吸引更多有表达意愿的人开启创作生涯,职业选择上更加丰富灵活。

如今,视频创作愈发触手可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手机拍摄、剪辑、发布作品。生产工具不再是创作门槛,内容核心才是每一位创作者最根本的优势。在平台助力和创作者自我提升的共同推动下,视频创作职业化的浪潮正在蓄力前进,滚滚而来。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武晓

作者丨Joyce

图片来源丨 孙川 西瓜视频

视频出品丨 三联制片厂

出品人丨 李伟

导演|JINGXI

创意统筹、策划|武晓

AE|魏铭月

制片|王晓雯

执行制片|刘昊晟、卿卿

摄影|邱甄江、张轩赫

DIT、场记|薛皓桐

摄影助理|党涛

灯光|陈银

灯光助理|杨心理

录音师|付文超

造型师|曹晓会

场务|闫宇云

云南司机|冯囯伟、陆应红、徐凤明

河北司机|欧阳懿、翟建军、荣爱春、杨德刚

东北司机|闫增帅、杨永生、李海仁

后期制作|植物星球

调色|余心言

混音|周鸣镝

特别鸣谢

云南鸣谢 |董梅华 、董梅霞(阿霞)、董进春(阿春)、刘鸿凯(阿凯)、黄小丽(阿丽)、董朝平(爸爸)、赵二凤(妈妈)、董得兆(爷爷)、董朝有(小叔)、杨琴连(奶奶)

河北鸣谢|耿帅、耿达(弟弟)、耿文君(爸爸)、李玉华(妈妈)、闫高阳(小孩1)、王泽毅(小孩)

东北鸣谢|张凯、二涛、祁云、孙权、李宝田、赵文强、小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