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岁时节令》由敦煌研究院主编,秉持“传承、人文、诗意、生活”的核心理念,将他们对敦煌的研究和发现,以“岁时节令”为媒介,结合壁画、塑像、文献资料等形式,诠释了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的内涵和习俗文化,向读者奉上了一幅幅精美的艺术画卷和一页页丰满的历史记载。
作者们用真实、鲜活的历史记录向今人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并借此书传承这份文化。
二十四节气诗
何为二十四节气?
简单来说,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气候对一年进行的节令划分。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以倒计时的形式惊艳亮相。当时,极具东方美的直播画面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震撼,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溢出荧屏,让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书中,岁时不是简单的一幅画面,是诗歌、是壁画、是雕塑、是历史文献记载,是一个个的传承。
每个节气、节日就是一个章节,章节的名字就是节气、节日的名字,节气、节日单独成页,另有相对应的诗画,设计、印刷均十分精美。如果你舍得拆书,将它们单独取下,用此便可以组成一个精美的“节气节日历”,切不会像日历一样有时效性,而是年年岁岁皆如此。
小满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发端,然而今年的春天虽然如约而至,但是温度却始终未有明显回暖,已然过了立夏,却没有多少夏天的模样。在过去不久的谷雨,不知你有没有洗谷雨澡,求个万事如意,烦恼少;在即将到来的小满,不知你是否会食些苦菜,败败火祛祛热。
每个时节有对应的气候和物候,如果能在每个节气都应季而为,享受好当下的美景、美食,不失为最好的安排。就像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曾说过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书中作者也说:“谁还没点不负春光不负己的理想,并为之暗自下过注呢?”
有多少人,将敦煌列入自己的人生清单?
敦煌好像覆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来是因为它地处大西北,地理位置偏远;二来是它具有浓厚的异域色彩,显得与众不同;三来是佛教文化的渲染,令人肃然起敬。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据点,敦煌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还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如果没有像本书作者一样的研究员们,这层面纱会始终隔在我们的眼前,不得见庐山真面目。
在敦煌,莫高窟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又称“千佛洞”,始建于366年,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这本书中,莫高窟不再是飘飘欲仙的飞天形象,而是更加贴近生活的形象,例如十二生肖、青山绿水、农耕、狩猎、烹饪、挤奶、祭祀、降雨,等等。当然,少不了菩萨、僧众、供养人等重要代表。
每个章节,作者从与敦煌有关的节气、节日的记录生发,形式不尽相同,但全部都是信息量满满,值得读者好好学习一番,说不定会增长一些奇奇怪怪的知识。
莫高窟存世已余千年,古老的文化传承,让人感慨。历史是限定款,岁时节令也是限定款,书也是限定款,都当好好珍惜。“秦时明月汉时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今日十五,又是一个月圆之夜。这轮明月,不知已在多少的古人和今人的头顶上东升西落,好似生生不息,日日反复。
人们对日夜变幻、四季轮转习以为常,这些是自然规律,然而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度过每一个节气和传统节日呢?看过此书,我想着如果冬至能按唐代的旧俗,休假七日,那可是极好的。
十五月圆
现在,受疫情困扰的普罗大众时刻忍耐苦楚,希望五月五日天中节时祈愿,一切恶事尽消灭。让疫情赶快结束,让岁月一切静好。急急如律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