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诗评万象”。
元曲之佳,贵在朴实自然,
于辞藻本色中,蕴世态酣畅。
曲尽人情,品之如饮烈酒,
跌宕起伏,如一骑而绝尘。
元代文学,从1234年蒙古灭金,
统一北方,至1368年元朝灭亡,
历时134年。蒙古的铁骑,
未能踏碎文人的乡梦,
儒生之不幸,反成就了曲剧的繁荣。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元杂剧):
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
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
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为诗歌,杂剧为戏曲。
杂剧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文学成就最高。
仅就《录鬼簿》及其续编中所记,
元代参与杂剧创作的就有二百二十多人,
我们择其精华,成一元曲极简史,
带您领略元代的光风霁月,元曲的溢彩流光。
| 元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元】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早在宋金南北对峙之时,赵秉文为天下文宗,
其悦元好问之才,谓少陵以后无此作。
使他名震京师,号为元才子。
身经亡国之痛后,他拒不出仕,
晚年不问世事,筑“野史亭”于家中,
纂《金史》以度余年。
他一生以诗歌独步天下三十年,
为元代文章之祖,也是散曲的主要开创者之一。
元氏文风争奇求胜,自成一格,
这首“小圣乐”曲牌,就是他的独家创制。
后世文人中,有人说他的词曲
“构思宵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
有人说他“慷慨悲歌,有不求工而自工者。”
今人续琨则称誉他“隐为元曲豪放之祖”。
凡此种种,皆为中肯之评价。
他的散曲脱胎于词,虽数量不多,
但以承前启后计,居功至伟,
正是“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
01
初期—关汉卿
| 元 · 刘贯道《元世祖出猎图》
《感天动地窦娥冤》(节选)
【元】关汉卿
【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
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
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双调·沉醉东风】《送别》
【元】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前程万里。
忧则忧鸾孤凤单,愁则愁月缺花残,
为则为俏冤家,害则害谁曾惯,
瘦则瘦不似今番,
恨则恨孤帏绣衾寒,怕则怕黄昏到晚。
【大德歌】《四季》(节选)
【元】关汉卿
【春】子规啼,不如归。
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夏】俏冤家,在天涯。
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秋]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
[冬]雪纷纷,掩重门,
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关汉卿生性倜傥,博学能文,
而且为人幽默,聪慧冠绝一时。
他曾在太医院做医生。由金入元后,
到戏剧繁荣的杭州客居,作《一枝花·杭州景》,
留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之句。
由于性喜自由,常流连勾栏瓦舍,
与倡优之辈往来密切,为一代梨园之领袖。
关汉卿与白朴、郑光祖和马致远
并称元曲四大家,且位列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著作等身,创造力极强,
笔下的人物,可悲可喜,仪态万方。
无论是女性委婉细腻的心态,
还是雄浑壮阔的战争场面,
或悲戚惨淡的世态人情,
他都可描绘得天马行空,
其兼采众长,出神入化的笔法在当时无人能及。
02
初期—石君宝
| 元 ·张中 《 枯荷鸳鸯图》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元】石君宝
雨后有人耕绿野,月明无犬吠黄昏。
【混江龙】东君堪羡,买春光满地撒榆钱。
你看那王孙蹴鞠,仕女秋千,
画屧踏残红杏雨,绛裙拂散绿杨烟。
我逐朝席上,每日尊前,可临郊外,
乍到城边。据此景好着人无意相留恋。
词云:郑元和风流学士,李亚仙绝代婵娟。
曲池前偶逢情赏,杏园后益显心坚。
早遂了跳龙门桂枝高折,空余下莲花落乐府流传。
石君宝以家庭、爱情剧见长,
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
《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和
《诸宫调风月紫云亭》,部部皆是上乘之作。
《曲江池》是根据白行简《李娃传》改编而成,
讲述了妓女李亚仙与公子郑元和的爱情,
剧中重点刻画了李娃对爱情的坚贞和纯洁的性格,
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比《李娃传》有所提升。
石君宝的作品文辞质朴,情节生动,富于变化,
既适合案头阅读也适于搬演,
是元杂剧中颇具个人特色的一位作家。
03
初期—白朴
| 元 · 钱选《扶醉图》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节选)
【元】白朴
常记得碧梧桐阴下立,红牙箸手中敲。
他笑整缕金衣,舞按霓裳乐。
到如今翠盘中荒草满,芳树下暗香消。
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
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
一点点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
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
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
今日梦境相寻,又被他惊觉了。
《裴少俊墙头马上》(节选)
【元】白朴
【混江龙】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
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
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
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
【寄生草】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
人和柳浑相类,花心吹得人心碎,
柳眉不转蛾眉系。
为甚西园陡恁景狼籍?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
白朴8岁就在金元之乱中失去了母亲,
幸而被父亲的好友元好问抚养成人。
也许是受到元好问的影响,
他诗才横溢,信手成篇。
离乱之殇使他自我放逐,流连山水,
常与前朝耆老聚饮,或交游于瓦舍勾栏,
以前朝遗民自适,由于对时局不满,
曾多次婉拒出仕邀约,自愿一生隐逸,
却不免愤世嫉俗,失落哀叹。
他擅写词曲,寄情高远,笔调严谨,
清丽朴素却不失文采,满心志向皆入曲,
多成傲世之作,为后人传颂。
04
初期—王实甫
|《西厢记》插图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节选)
【元】王实甫
【仙吕·赏花时】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
门掩重关萧寺中;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池塘梦晓,阑槛辞春;
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王实甫活跃于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
是杂居的鼎盛时期,他的生平记载不详,
似曾为官,与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
为梨园常客,醉心“风月营”和“翠红乡”,
熟悉才子佳人式的风韵格调。
他的作品《西厢记》被誉为“杂剧之冠”,
共有五本二十折,每本之间都有情节的起承转合,
丰富了艺术力和戏剧性,并在强烈的情感中,
表达了对人性本善和自由的炽热渴望,
成为后人竞相模仿的范本,
《牡丹亭》、《红楼梦》等经典之作,
都从《西厢记》中汲取过营养。
05
初期-马致远
| 元 · 颜辉《李仙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节选)
【元】马致远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
我、我、我携手上河梁。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
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
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绿纱窗;
绿纱窗,不量思!
马致远身上有着传统文人的进取心,
他年轻时汲汲功名,向往“龙楼凤阁”的生活,
但奈何生不逢时,仕途坎坷,
长期屈身下僚,只得以超脱旷达自处。
晚年看淡世事,放下一切名利,
以清风明月为伴,安享田园之乐,
怡情适性,返璞归真,安然自得。
马致远乃梨园名士,有“曲状元”的美誉,
他的散曲,亦雅亦俗,
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备受推崇。
杂剧中融入对时代的感悟,
以古托今,伤时局,叹命运,
但往往劝人超然物外,寻求生命的升华,
是四大家中比较洒脱的一位。
06
中期—张可久
| 元 ·赵孟頫 《 幽篁戴胜图》
【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元】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蟾宫曲】《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
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张可久字小山,是元后期的散曲大家,
同乔吉和张养浩齐名,终其一生仕途平平,
古稀之年仍为幕僚,八十岁了还只是监税小吏,
怀才不遇的他寄情山水,与人唱和间虚度年华。
张小山最擅写景,语言清丽,华而不艳,
开元曲雅正之风,其词虽含悲带戚,
却怨而不怒,这也与他常年沉抑的生活经历有关,
李开仙评价他“瑶天笙鹤,不食烟火气”。
07
中期—郑光祖
| 元 ·赵雍 《 人马图》
《迷青琐倩女离魂》(节选)
【元】郑光祖
【醉春风】空服遍?面眩药不能痊,
知他这腌臜病何日起,要好时直等的见他时,
也只为这症候因他上得、得。
一会家缥缈呵忘了魂灵,一会家精细呵使着躯壳,
一会家混沌呵不知天地。
【迎仙客】日长也愁更长,红稀也信尤稀。
春归也奄然人未归。
我则道相别也数十年,我则道相隔著数万里。
为数归期,则那竹院里刻遍琅玕翠。
【正宫】《塞鸿秋》(节选)
【元】郑光祖
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
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
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褥。
王维旧画图,杜甫新诗句。
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郑光祖早年习儒,后来补缺当上了杭州路吏,
品性端方正直,为时人所敬重,
他不善结交官场,只与伶人过从甚密,
勾栏教坊中尊其曰“郑老先生”,
是南方杂剧圈中的Boss级人物。
郑光祖笔下多为落魄文人,性格刻画细腻入微,
辞藻俊美,意象开阔,感情真挚,一气呵成,
王国维曾评价他的代表作《倩女离魂》
“此种词为弹丸脱手,后人无能为役”。
08
中期——姚燧
| 元·刘贯道《消夏图》
【中吕·醉高歌】《感怀》(二首·节选)
【元】姚燧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
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十年书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
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
【元】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姚燧的父亲为忽必烈幕府,元代最早的汉儒大士,
受到家庭影响,姚燧十三岁拜理学家许衡为师,
终生学养深厚,官运亨通。
但他始终觉得培养人才比当官更重要,
于是随军队到各地兴办学校,
“五年三人蜀,十病九归秦。”
姚氏一生鞠躬尽瘁,堪当官者模范。
他在闲暇之余,喜游山历水,
了解风土人情,这使其散曲小令中,
浸染了浓郁的民间色彩,雅洁蕴藉,
淳厚隽永,他长于爱情心理描写,
将缱绻悱恻之情,刻画得丝丝入扣。
09
末期—张养浩
| 元 ·任仁发《 张果老见明皇图》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双调】《雁儿落兼清江引》
【元】张养浩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
过中年便退官,再不想长安道。
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
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
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
张养浩出生于富裕之家,
少有才学,作《白云楼赋》,
被地方官赏识,入仕为东平学正。
后到大都活动,因文才卓著而得官,
其为人简朴,后因直谏被贬为平民,
仁宗即位后重被起用,几番沉浮后仍恪尽职守,
张养浩一生身经六朝,官至礼部尚书,
晚年归乡闲居,朝廷七请而拒出,
后治理关中旱情,积劳病逝于任上。
他的散曲文风豪放,气势恢弘,感情沉郁,
多以济世爱民为题材,襟怀高远,寓意深刻。
赋闲期间,他纵情诗酒,寄傲林泉,目之所及,
皆成文章,留下很多清丽自然的篇幅。
10
纪君祥
| 元 ·吴镇《 墨竹谱》
《冤报冤赵氏孤儿》(节选)
【元】纪君祥
【仙吕·赏花时】枉了我报主的忠良一旦休,
只他那蠹国的奸臣权在手;
他平白地使机谋,将俺云阳市斩首,
兀的是出气力的下场头。
【煞尾】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晋国山河百二雄。
显耀英材统军众,威压诸邦尽伏拱;
遍拜公卿诉苦衷。
提起冤仇泪如涌,要请甚旗牌下九重,
早拿出奸臣帅府中,断首分骸祭祖宗,
九族全诛不宽纵,
恁时节才不负你冒死存孤报主公。
诗云:甘将自己亲生子,偷换他家赵氏孤;
这本程婴义分应该得,只可惜遗累公孙老大夫。
纪君祥生平无考,只知他与李寿卿、
郑廷玉为同时代人。其代表作《赵氏孤儿》
描写了一个以复仇为主题的悲壮故事:
春秋时的晋国大夫赵盾
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满门抄斩,
儿媳在幽禁中生下赵氏孤儿,
被门客程婴偷带出宫,
程婴为保全赵氏孤儿,
向屠岸贾献出了自己的亲生子,
并借机投到屠氏门下,赵氏孤儿也被屠认为义子,
二十年后真相大白,
赵氏一门的血海深仇终于得报。
《赵氏孤儿》是最早流传到国外的古典戏剧之一,
曾在英、法、意、德等多国上演,引起轰动,
伟大的悲剧性使其位居世界经典剧目之林,
是人类戏剧史上难得的瑰宝奇葩。
| 元·倪瓒《雨后空林图》
《赵氏孤儿》的轰动是元曲最后的辉煌,
公元1367年,朱元璋领导起义军北伐,
次年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遁,
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结束了统治。
起自金元之际,兴于瓦舍勾栏的元曲,
有书生意气,有世态人情,
随斗转星移,家国梦醒,
它的余音仍凌空绕梁,
历数百年而回响不绝。
附元曲知识:
元曲兴起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元曲体制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声情特点
元曲的宫调各具声情,音乐韵律皆可从其宫调中显现,元人芝庵〔唱论〕: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做作六吕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如下:
仙吕宫唱:〔清新绵邈〕
南吕宫唱:〔感叹伤悲〕
中吕宫唱:〔高下闪赚〕
黄钟宫唱:〔富贵缠绵〕
正宫唱:〔惆怅雄壮〕
道宫唱:〔飘逸清幽〕
大石唱:〔风流蕴藉〕
小石唱:〔绮丽妩媚〕
高平唱:〔条畅晃漾〕
般射唱:〔拾缀坑崭〕
歇指唱:〔急并虚歇〕
商角唱:〔悲伤宛转〕
双调唱:〔健捷激袅〕
商调唱:〔凄怆怨慕〕
角调唱:〔呜咽悠扬〕
宫调唱:〔典雅沉重〕
越调唱:〔陶写冷笑〕
元曲分类
元杂剧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这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可说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元散曲
散曲释名
一、元代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二、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明代朱有墩《诚斋乐府》,此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不包括套数。三、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进来。
四、20世纪以来的学者的论文,把小令、套数都看作散曲。散曲作为文体概念做终被确定下来。
散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散曲的产生
1、发源于金词根据学者研究散曲产生于金元之际,产生于民歌俚谣。金代的词已经出现曲的特点,倾向俚俗、率直、诙谐、浅白。金词对大量北方俚歌俗调的吸收,金词中的许多词牌实际上已经是亦词亦曲,很多词在文学风格上已经接近后代的曲。
2、散曲输入文坛成为散曲文学的主要途径。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仕这条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出入秦楼楚馆,而大量名妓会制乐府、唱曲,她们将民间的歌曲大量修改、传唱。文人与她们诗酒相乐、丝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民歌时调与文人创作的结合。
3、乐曲的变化。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相继入主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散曲便应运而生。
散曲的体制
一、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于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征。除了单片只曲,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如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二、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宋大曲、宋曲诸宫调发展而来的。体制特点有1、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连缀而成。2、各曲同押一韵。3、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三、带过曲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