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隋唐时期。在中央官制方面,隋朝在北朝三省制的基础上开创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唐朝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批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辖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太宗时为进一步提高效率,设立政事堂,三省合署办公。这样,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各司其职,皇帝游刃有余。三省六部制确立以后,三省制历朝虽有损益,但六部一直沿用到清末。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案及解析(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之六)(1)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在地方制度上,隋朝把州郡合并,实行州县两级制。减少管理层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减轻百姓经济负担。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管理体制,道最初是监察区,后演变成行政区。唐睿宗设节度使,玄宗时节度使权力渐重遂至安史之乱。经肃宗、代宗平定安史之乱,但又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削弱。

强化:北宋时期。鉴于唐末五代的教训,宋太祖登基以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和集权。在中央官制上,实行二府三司制。(图片展示)通过杯酒释兵权和组建禁军把军权操控在皇帝手中。地方官制上北宋实行路、府、州、县制。收回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后,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派转运使负责地方财政。这样把地方的军政财大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北宋成为短命王朝。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案及解析(高中历史专题复习之六)(2)

宋朝二府三司制

发展:元朝。元朝在中央实行一省两院制。“一省”指中书省,“两院”指枢密院和宣政院。中书省长官为宰相,相权有所反弹。枢密院掌军事,宣政院掌全国佛教及西藏地方事务。在地方实行行中书省制,简称行省制。“行”是派出的意思,行省是地方机构,但行省官员属于中央派出去的官员,代表中央去掌管地方事务。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省级行政区划的开始。

空前强化:明清时期。在中央官制上,明朝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成祖设内阁,宣宗实行票拟和批红制度,内阁取得票拟权,太监代掌批红权,实行监阁互制,从而实现皇帝专权。清初,沿用内阁制,同时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制约。康熙亲政后设立南书房,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不能参与谋划,只是跪受笔录。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地方上,明朝废行省设三司。三司为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布政司,管行政民政,隶属户部;按察司管侦察逮捕审讯,隶属刑部;都指挥司管军政,隶属兵部。三司长官为互不统属,削弱了地方。清朝根据不同民族情况,采取不同政策制度。汉族地区设立十八行省,满蒙地区地区设立五个将军辖区,藏族地区设立两个办事大臣辖区。

(下篇完)

(武夷山鹰写于20210830,如果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转发评论支持[玫瑰][玫瑰][玫瑰],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祈祷][祈祷][祈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