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是十二载拼搏之后的收官之笔,也决定着考生未来的人生走向,但一切不是绝对的,在当下社会变革快速发展的年代,机遇与挑战永远并存,高考绝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有人说高考是社会分层的开始,其实一生中真正比拼的往往不是一场考试,而是你对待自己未来的态度、规划、视野和对自身的正确认知及周围资源的利用,人生的发展其实和一个地区的发展是一样的,有的拥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什么时候也不会太差,如北京作为首都,各种资源必然向其汇聚,想不发展都难,而一些城市则是依托国家政策而兴,如深圳,还有则是依靠资源而兴,石家庄因铁路而兴,鄂尔多斯靠矿业而兴,也有的一些城市靠思路而兴,如温州,我们河北背靠京津拥抱渤海、资源丰富,但是为何落伍了,是思路。

而高考志愿也是一场思路的比拼,这个思路的关键是首先正确认知自己,其次是对自己未来发展的规划,最后才能做出理性抉择,让自己赢得先机,当然好的大学提供的资源多机会也会更多,但是并不是普通高校的孩子就没有机会,关键还是在志愿方案设计时就要做好发展规划,当下许多家长和考生动不动就会说将来考研,在2015年之前,由于就业形势相对要好很多,所以那时清北的升学率也只有50%左右,而现在随着疫情的发展,就业越来越难,大量名校的孩子加入了考研大军,普通高校考研率也在逐步下降,像原来的考研神校曲阜师范大学曾经创造了93%的考研率,但是现在已经回落到20%左右,更不要说普通二本了,考研的机会也在减少,所以对于一些成绩不高的考生尽可能在志愿方案制定时,制定面对现实以就业为主适当兼顾考研的升学就业规划路线图。

鲁迅说过一句名言“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理想”。一些孩子在高考后选择志愿时,往往都会有“我喜欢…”“我不想…”等等理想化的想法,理想和现实之间是先完成现实后完成理想。结果在四年大学甚至加上三年读研结束后,发现现实和梦想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所以在志愿填报时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回归理性面对现实,在不具备实现梦想条件的时候不要过早地让理想化影响到未来的就业,先不要急于讲我要实现我喜欢的,我要实现我愿意的,我要实现我理想的。俗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们总是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理想与现实能够同时兼而顾得的恐怕是少之又少?只有现实而没有理想,就仿佛一个人只有躯壳,而丢失了哪一颗“心”?只有“理想”而不顾“现实”?那也是一种永远地“幼稚”?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那种结果,要么成大器?要么毁灭?就仿如梵高,为了绘画,最终饿死街头,但他却铸就了一种不朽的传奇,他的画到今天成了价值连城的瑰宝!应该说,最后的他,还是成功的!而朦胧诗人顾城,却最终毁在自己的“朦胧诗里”,因为“朦胧诗”局限了他的人生,也就最终铸就了他人生的悲剧!回过头来,我们在看一些信心满满的孩子,有多少真正在毕业真正走在自己向往的路上,清华大学的建筑学可以说是全国最牛的专业之一了,原本可以进入设计院实现自己描绘人生的美好梦想,但是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毕业后真正从来与专业相关的孩子不足三成,或考公务员或进银行或当老师或进入大厂做起了IT等等,清北的孩子都这样,那其他高校如何呢?为了“理想”而奋斗?这句话?在现在这个世界,恐怕已经“老掉牙”了?为“金钱”而奋斗?让“生活”更加充裕?恐怕是更加贴近现实?所以志愿填报应该是以就业为核心,兼顾孩子兴趣梦想、个人优势潜能的基础上,解决好两个问题,我是谁?我有什么优势?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抛开现实,把自己整个儿埋进“理想”里,就会出现两种结局:要么成功,要么失败!而真正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既要“现实”而又想“理想”的人,则要付出双倍的心力!为生活,为生存,为人生的责任,我必须在现实的生活里奔波,劳累,挣钱,哪怕做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这就是“现实”一一现实是无情的,甚至是无奈的!但却也是理智的!因为一个人一定得先“活着”,才可以谈“理想”!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为人之根本!之责任!

其次对于普通二本的考生想通过考研改变不利形势的,其实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二学历。

第二学士学位与双学位的区别

双学位

双学位是指在本科学习阶段,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另一专业的学位课程。当达到课程的全部要求后,学生在获得教育部统一制作、授权颁布、学信网注册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将获得高等院校颁发的另一学科的辅修专业证书和高等院校颁发的辅修学位证书,这两个证书就是“双学位证书”。

第二学士学位

第二学士学位是指在获得第一学士学位的基础上,全日制脱产再主修另一学科门类本科专业两年,达到某高校学位授予规定条件后,被授予第二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着重培养目前国家急需的高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知识面宽、跨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第二学士学位是经备案设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高校,按照招生计划,经学校组织统一考试后录取进校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学制两年。

第一:培养模式

第二学士学位着重培养目前国家急需的高级新兴专业人才,培养一批国家急需的知识面宽、跨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第二学士位是经备案设立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高校,按照招生计划,经学校组织统一考试后录取进校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学制二年。鉴于高等学校的容量有限,而培养本专科学生的任务又很重,第二学士学位生只能根据国家的特殊需要有计划地按需培养,不大面积铺开,招生规模要从严控制,原则上限在部分办学历史较久,师资力量较强,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本科院校中实行。

双学位教育属于本科教育的范畴。是为了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探索跨学科组织教学模式,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项教学改革措施。双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所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论文和其它教学环节,不低于一定学分,且考核成绩合格,在获得第一专业学士学位的同时,经学校核准、颁发第二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第二:报考条件

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含实行学位制度以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也招收少量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含按学分制提前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均须本人自愿,在职人员报考要经本单位批准,并经过必要的资格审查与入学考试、考核,择优录取。

双学位招生范围一般是本校大二学生,报名条件是成绩较好,无不及格学科,以及满足各学校的其他要求,经录取后从大二开始学习。本科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门类学习另一专业的学位课程,达到全部要求后同时获得另一学科的学士学位。

第三:毕业证书

第二学士学位毕业证书: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根据教育部规定的统一格式制定颁发第二学士学位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并根据《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进行学历电子注册。

双学位的毕业证书是在第一专业证书上注明辅修专业,即两个专业,或者由校方颁发辅修专业证书,但证书编号不是教育部统一的编号,辅修专业毕业证不进行电子注册。学位证书是颁发第一学位证书上注明第二专业的学位,即两个学位。或由校方独立颁发辅修学科的学士学位证书。

第四:毕业待遇

第二学士学位毕业待遇:读第二学士学位不亚于考研,学习期满,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待遇等同于研究生。

双学位毕业待遇:按第一专业就业,毕业待遇一般视为本科学历文凭。但辅修二学位可以作为参考,部分省份有所认同。

第五:学费

攻读第二学士学位者在校期间按硕士研究生待遇的有关规定执行。应届大学毕业生,发给生活补助标准费和另加当地副食补贴。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的,按本人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之和的百分之九十,另加本人工龄津贴计算,由原单位负担。

教育部没有对双学位学生的学费做出硬性规定,原则上要求与本科学生的收费相同。但有的学校的热门专业如法学、工商管理等专业收费可能相对偏高。

第六:录取原则

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均须本人自愿(在职人员报考,要经过本单位的批准),并经过必要的资格审查与入学考试、考核,择优录取。考试、考核的内容,应是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考试较严(名校名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含金量可能会比一般高校一般专业研究生还大)。双学位考试较宽松(很多高校甚至收费后就入班发证,但部分高校质量较好);录取比例经省教育厅审核后,该校负责考试录取。

二学位报考条件

1、在校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在籍学生。

2、经过入学考试,考试合格后可直接入学。

3、经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在通过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考试后,即可取得大学本科的毕业证书,符合条件的学生可申请学士学位证书。

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均须本人自愿(在职人员报告,要经本单位批准),并经过必要的资格审查与入学考试、考核,择优录取。每年的报名时间约在11月前后,考试时间约为1月~4月,由各学校自行灵活安排,与研究生的报考基本一致。

考试的内容除了必要的数学、政治外,还应是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录取后,攻读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补助标准及其它待遇,按照硕士研究生待遇的有关规定执行。

学制与待遇

第二学士学位修业年限一般为2年。在校攻读第二学士学位,修业期满,可获得由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但须在证书上注明第二学士学位学科门类和专业名称。

攻读第二学士学位者在校期间按硕士研究生待遇的有关规定执行。应届大学毕业生,发给生活补助标准费和另加当地副食补贴。入学前为国家正式职工的,按本人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之和的百分之九十,另加本人工龄津贴计算,由原单位负担。

应届毕业生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后原则上应根据国家需要,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参加双向选择和学校就业派遣;在职人员攻读第二学士学位者,不转户口、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修业期满无论是否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均回原单位安排工作,不参加高校的双向选择和就业派遣。

只要是学习期满获得第二学位者,毕业工作后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而没有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仍按本科毕业生对待。

考研考普通二本有必要吗(普通二本的考生其实还有这条路可以选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