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使用感悟1.内容变化并不大,编排顺序巨变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新教材,毕竟高考内容变了,化学地位也变了备课组主动出击:吸引学生开设选修课(化学通俗演义,既是选修课有些内容也可以用在化学课堂上,上课内容不完全是化学史后期加入学术相关),实验室开两门最有特色的实验选修课(全校唯二的实验选修课,其余科都没开放实验室);弘扬化学正能量(三位老师在化学故事会中得到重庆市一等奖),改变学生头脑中的固有印象,科学本身没有对错但是人有;合理安排进度和难度,尽量避免学生一开始就掉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在阅读路上的重要阶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阅读路上的重要阶段(摸索中前行阅读中提高)

在阅读路上的重要阶段

——新教材使用感悟

1.内容变化并不大,编排顺序巨变。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新教材,毕竟高考内容变了,化学地位也变了。备课组主动出击:吸引学生开设选修课(化学通俗演义,既是选修课有些内容也可以用在化学课堂上,上课内容不完全是化学史后期加入学术相关),实验室开两门最有特色的实验选修课(全校唯二的实验选修课,其余科都没开放实验室);弘扬化学正能量(三位老师在化学故事会中得到重庆市一等奖),改变学生头脑中的固有印象,科学本身没有对错但是人有;合理安排进度和难度,尽量避免学生一开始就掉队。

2.向专业书籍、专著和核心期刊学习,找到前进的方向。抽教研活动时间一起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放法。试图改变化学“矮穷矬”的固有印象,让它变得更“高大上”一点。“气体摩尔体积与炸药的研发”(简单课件和设计展示,下同)、“气体摩尔体积与火箭推进剂”、“气体摩尔体积与潜艇供氧剂”、“自然界中硫和氮的循环”等,后面有时间可以给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在教材和教学中的深化运用。气体物质制备方法(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物质认识的两个角度(类别、价态以及价类二维图);化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一篇论文作为事例);以伏打电堆为主线分析化学电源的发展历程,扩大模型的使用范围。

4.放大细节,扼住实验成败的关键。“导入气体”操作的深度分析(选取论文中的某些部分展示);锌氢电池硫酸根离子移动问题(其实朝负极移动,到达某一限度,宏观上来看就不再移动了);为什么氨气催化氧化产物是一氧化氮而非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变为二氧化氮反应是放热的,高温情况下不利于其产生);为什么工业制粗硅的产物是一氧化碳而非二氧化碳(高温情况下更有利于一氧化碳的产生,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的;且变为一氧化碳的熵值更大)。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为什么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定量计算演示,最后结果浓度等于密度除以摩尔质量(能够定量的一定定量,这是一门科学的特征“有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趋势”)。

5.形象的比喻,让教学做到“深入浅出”。氨气溶于水的平衡移动原理就好比:国家的税收和扶贫政策(某人中了一等奖,这时国家税收出手限高;某人生成暂时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没有着落,国家开始扶贫,送温暖发补贴)。

6.试图搞清楚一些热力学概念,焓、焓变、熵、熵变(遗憾的是现在都还不是很清楚)。

7.试图一件事情有多样的成果体现。做一个事必须要认真做,做了必须要有成果物化出来(只有这样在各类评比中你的材料才厚)。做一件事可以水平一般,但是我希望自己程序是规范的标准的(唐江澎校长学校的设计大赛),比如公开课(电子版教学设计、课件、课后反思);校本教材(前期规划、每个时间节点要完成什么、到什么时候结束);命题(双相细目表、命题意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以后命题费启发。这也是我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