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一度是晋豫区首脑机关驻地,也是阳南县党政机关主要驻扎地,它被誉为阳城县的“小延安”,红色革命的故土——暖辿村。
驾岭乡暖辿村位于阳城县驾岭乡西,距乡政府5公里,壁索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182户,386口人,总面积6.3平方公里,共有土地1180亩,林地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生态环境优越。
沿着壁索公路,我们来到了村口,一座木结构门楼上面“暖辿村阳南抗日县政府旧址”12个金色大字一下映入眼帘,在群山翠柏间显得格外醒目,让人不禁想进村一探究竟。
走进村里,随处转转,立刻让人觉得有一种和其他农村不一样的感觉:一是村里很干净,街道巷口随处看不到垃圾;二是村里街道两旁房子的墙壁上满是宣传标语,红色壁画,让人仿佛一下回到了那个革命峥嵘岁月,令人难忘。我不禁好奇,这个小山村为啥变得如此美丽?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暖辿村支村两委把发展红色文化乡村旅游作为群众增收致富总抓手,大力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基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农村要发展,离不开强有力党支部的领导。暖辿村共有党员24名,3个党小组。在2013年以前,暖辿村党支部还属于软弱涣散后进党支部,基层组织领导力弱,发展严重滞后。2013年,干了二十多年的老书记由于身体原因提出不再继续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新上任不足两年的村长刘培军以自己工作经验少怕干不了为由,不敢兼任村党支部书记。驾岭乡党委了解情况后,及时委派乡党委委员原春苗兼任暖辿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帮扶。帮扶首先从抓党建开始,强化党日活动,加强党员管理,要求党员亮身份,亮服务,以身作则树榜样,党员挂牌承诺由室内到室外;同时,采取积分制,包片包任务,使党员人人身上有担子,心中有责任,班子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得到增强,支部面貌焕然一新。
新面貌、新作为。支村两委首先从群众反映未解决的民生遗留问题入手,对群众最关心的吃水不干净,水量不足问题,组织党员干部对水源入口蓄水池进行了清理、加固和密闭覆盖,解决了多年来的吃水问题;铺设了污水管道解决了群众污水排放问题;拓宽和修复了田间道路,方便了群众收种庄稼;建起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全村70岁以上老人的中午就餐问题,干群关系得到根本改善。
2015年,县委县政府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垃圾不落地工作,暖辿村积极响应,先后两次组织党员干部赴晋城市城区洞头村学习取经。现任党支部书记刘培军说:“我们去了洞头村两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环境卫生搞得特别好,让人感觉很舒服,回来后,我们就开始搞垃圾不落地。每天有垃圾清运车定时收集垃圾,全天有四名保洁员对村内卫生进行保洁,党员包片监督,确保了村内干净卫生。”
暖辿村属于涉贫村,刘培军说:“要改变暖辿村的落后面貌,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村里人口流失就越严重,留守人口生活更难以保障,我们除了积极主动争取外部输血外,主要靠自己积极自谋造血,发展红色旅游,带动红苗谷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暖辿村紧邻析城山、中华山景区,穿村而过的壁索公路是连接两个景区的必由之路。往来两个景区的车辆日渐增多,给暖辿村的发展也带来了希望。但刘培军发现,这些经过车辆就是不进村,发展乡村旅游,没人可不行,但如何把人引进来?支村两委决定从门面入手,先后筹资40余万元在村口路边修建阳南抗日民主政府纪念亭和红色门楼,吸引游客进村。游客进来了,路不够宽,没地方停车,支村两委又筹资20余万元对全村300余米的主干道进行了拓宽硬化,开辟了一些临时停车场。人来了,看什么?谁给讲解?支村两委又争取资金20万元修复了晋豫区党委和联防司令部旧址,对战争时期设有的民政科、公安局、看守所、通讯邮政班、交通站、工商管理局、粮食科、财政科以及分区委等10多个县级“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的原址进行挂牌标识,并通过壁画形式将抗日战争时期晋豫区党委和阳南县抗日政府在暖辿村的革命战斗事迹展现在墙壁上,让游客自己通过观看壁画就可以了解这段历史。同时,还利用村里舞台开设红色剧场,上演红色剧目,并免费提供红苗谷小米煎饼等农产品进行品尝,吸引游客驻足停留。
付出总会有回报。现在,暖辿村声名远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小山村,来村里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这里也成为了阳城太岳干部学院的一个现场教学点,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基地。这里的群众种的红苗谷也不愁卖不了,钱袋子也慢慢鼓起来,群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对于下一步暖辿村如何发展,支部书记刘培军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对全村进行整体布局规划,修复革命遗址,改造厕所,拆除危旧房屋,支村两委带头兴办农家乐,发展红苗谷加工产业,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兴业,真正把‘阳城的小延安’这张名片擦亮叫响。”刘培军这样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小山村,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曹锋)
来源 阳城发布
监制 刘飞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