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不戴乌纱帽,半路常逢白眼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遇到黄眼狗的人怎么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遇到黄眼狗的人怎么办(养不熟的白眼狼)

遇到黄眼狗的人怎么办

一生不戴乌纱帽,半路常逢白眼狼。

东郭悔救中山狼,西门惯养黄眼狗。

“白眼狼”、“黄眼狗”都是指的忘恩负义之人,大概“白眼狼”多流行于北方,“黄眼狗”流行语南方,特别流行语西南官话区。

一、白眼狼

白眼狼:<名>人面兽心,忘恩负义的人。官话。浩然《艳阳天》:“马凤兰关上门不让进去,骂他是喂不熟的~。”

“白眼狼”是忘恩负义的家伙,“白眼儿”呢?

白眼儿:<名>对外孙子、外孙女的戏称。冀鲁官话。天津。退休在家看~呢。

天津以“白眼儿”戏称外孙、外孙女,它的意思犹如川渝人说的“家[gā]公家婆带外孙——空[kòng]搞灯儿”。民间心理认为:外孙不比“家孙”,是别姓家的孩子,带大了不一定会孝敬自己,“带了等于白带”。这个“白眼儿”,等同于“白眼狼”。

“白眼”是什么?

白眼人:<名>瞎子。吴语。浙江永康。

白眼佬:<名>瞎子。客话。广东翁源。清水《翁源儿歌》:“年卅晡夜了月光,河背佬偷禾秧,聋耳佬听到,~看到。”

翁源这几句儿歌,相当于川渝流行的“三十晚上大月亮,老太婆起来偷水缸……”,我们在“在山居主俗话说28”:《不良于行(足拜)跛cuá》已经提到过,属于“三个和尚四方坐,不言不语口念经”那样的“颠倒话”。

“白眼”之“白”,应该不是眼白之“白”(巩膜),跟“白内障”之“白”意思差近。清昭槤《啸亭杂录·质王好音律》:“又余有狠仆某,王默告余曰:‘其人多白眼,瞳子眊焉,非纯正者。’”“瞳子眊焉”即“白眼”的具体表现。

“白眼”既然是“瞎眼”,那“白眼狼”是不是“瞎眼狼”呢?“瞎眼”跟“忘恩负义”如何挂得上钩?其理据何在?

白眼狼:白眼:怒目而视的眼光。白眼狼:本义指怒目而视的恶狼。后泛指忘恩负义的人或凶狠残忍的人。于敏《第一个回合》:“一九四八年的春天,蒋匪军队从北边垮下去,顺手一划,沿途的村子都光了。市郊的农民,早受尽了保安队的荼毒,怎经得起这大群的白眼狼。”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第十九章:“表面越老实的人骨子里就越坏!我是看透了,都是假的,一切都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到时候就反咬你一口。”(吕佩浩、陈建文主编《汉语非本义词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白眼”跟“怒目而视的眼光”(白了他一眼儿。轻视、瞧不起,也有“怒”的成分儿)似乎情状近似,但跟“忘恩负义”还是看不出关联。

用阮籍的“青白眼”也难以解释。或云:瞎眼狼,没人性云云。

二、黄眼狗

狗眼睛都是黑色的,可四川话中,有“黄眼狗”一句骂人话,比喻那些不分好坏,伤害无辜的小人,它由一些没有眼水(力),乱咬人的狗引伸而来。黄,四川话中多带贬意,如黄帮、手艺黄、好事黄了等,自然狗字前面加个黄,一听就知不是好词。我十岁的孙子最怕当黄眼狗了。一次他吃炒洋芋丝,因为里面混有姜丝,他拈到一段姜丝,又辣又辛,急忙吐了出来,大叫: 哎呀,土豆丝坏了,倒掉!倒掉!他妈说,没有坏,你吃到姜丝了,姜是增香的,没关系。因姜丝的颜色与洋芋丝的颜色相近,孙子看不出来。于是他逗趣地说:姜用黄色哄我,做了好事,还藏起来,让我当了一次“黄眼狗”,汪汪汪咬错人了!(张文海《四川方言黄眼狗》2020.10.26)

黄眼狗:<名>忘恩负义的人。西南官话。四川仁寿。

《重庆方言俚俗语集释》收有此词。川渝人有“黄眼狗,不认人”的说法;“不认人”就是“忘恩负义”。“黄”何义呢?就此词看,“黄眼”跟“白眼”之“黄、白”应该等位,取义接近。这也透露一个信息:黄、白不大可能是指颜色。

三、“眼”与“恩”和“㤿”

对比一下这两个字的读音:

眼:《广韵》五限切,上混疑。文部。

《集韵》鱼恳切,上混疑。文部。

恩:《广韵》乌痕切,平痕影。真部。

从川渝老辈儿“恩”音[ngén]推测,它似乎也可以归“疑母”。因此,我们推测:白眼、黄眼很可能跟“白恩”、“黄恩”关联。

“白”可能即“负、背”的入声形式:

负:《玉篇·贝部》:“违恩忘德也。”《类篇·贝部》:“违也。”房久切,上有奉。之部。

辜负。《古今韵会举要·遇韵》:“负孤负也。”

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战国策·齐策四)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汉李陵《答苏武书》)

“孤”、“负”互文见义。

“背绳墨以追曲兮”洪兴祖补注:“背,违也。”(楚辞˙离骚)

“黄”则可能是“臦、杭”等的记音字。

臦:《说文·臣部》:“乖也。”《集韵·养韵》:“背也。”居况切,去漾见,阳部。

“杭”等于“抗”,拒绝也,参观“草不黄俗话说”181:《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认黄》。“黄眼”即是“辜恩”。

“白眼”“黄眼”与“负恩”相当。“恩”可以关联“㤿”字:

㤿:《方言》卷一:“爱也。韩郑曰怃,晋卫曰㤿。”一盐切,平盐影。《集韵·琰韵》:“博雅:爱也。或作(忄弇)。衣检切(上琰影)”。

“㤿”变成开口韵后跟“眼”同音,因此,“白眼”“黄眼”之“眼”,极有可能是“㤿”闭口韵变成开口韵后的记音字。

再者:《广雅·释诂二》云:“㤿,忘也”,是不是表示“白眼”、“黄眼”又可能是同义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