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在我国,共有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

除了我国,世界上也有许多国家,他们同样有着过清明节的习俗,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古人云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中无粮(古人云清明三不做)(1)

清明节的由来已久,历史底蕴丰富,关于清明节的来源也是众说纷纭,据说,清明节只是先秦时期“寒食节”的小弟。

根据《后汉书》记载,“寒食节”是古代的一种禁火习俗,在这节日中,人们不能生火,只能吃生食。

在汉朝的“寒食节”中,有些地方甚至要禁火一个月之久,一直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的地位。

古人云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中无粮(古人云清明三不做)(2)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早年流亡异国他乡,在一处渺无人烟之地,是又累又饿,可却没有什么吃的,眼看着就要奄奄一息,这时,一位名叫介子推的忠臣,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给重耳煮了一碗肉汤来吃。

重耳知晓后,感动不已,19年后,重耳当上了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晋文公大肆封赏当初陪他一起患难之人,却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劝说介子推去面君领赏,介子推却不屑一顾,反而带着老母亲隐居于深山之中。

古人云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中无粮(古人云清明三不做)(3)

晋文公知晓后,愧疚不已,亲自带人去寻找介子推,可此时介子推已经进入了茫茫绵山,若要寻出两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这时有人献计,三面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

晋文公照做,结果火灭了之后,仍然不见介子推的身影,后来,人们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在一棵老柳树下双双去世。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古人云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中无粮(古人云清明三不做)(4)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以上说法仅为故事传说,具体真假还有待考究,不过,清明祭祖的习俗,却在我国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了我国一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的核心是孝文化,是对祖先的缅怀。但是人们上坟祭祀,不仅仅是要对已逝先人的缅怀,还有就是要祈求先人的庇佑。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是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数千年文化所遗留的规矩也不胜其数,基于此,清明祭祖时,民间也有着各自不同的习俗。

其中便有一句这样说道:“清明三不做,家兴财富多”,那么,究竟是哪三件事,在清明祭祖时不能做呢?

古人云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中无粮(古人云清明三不做)(5)

一,清明祭祖不要顺便走亲

清明节,人们前去祭祀先祖,扫墓,通俗的来说就是上坟,完事后还是老实回家为好,不要顺便走亲访友。

如果在上坟之后,顺便走亲访友,这在人们看来,是极为不吉利的,这与迷信无关,除此之外,也是对先人以及对方的一种尊重。

二,不穿新鞋上坟

古人云,新鞋不踩旧人坟。

大概意思就是,上坟的时候,不要穿崭新的鞋子前去。

新鞋踩旧坟,说不定就会将坟地里的不吉利,带回到家里。

当然,这样的说法,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现在的人一般也不会讲究这么多。

古人云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中无粮(古人云清明三不做)(6)

三、借钱

清明节时不要借钱,人们上坟祭祀是要祭祀纸钱的,寓意着给另一个世界的先人送上财富,希望他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不必为了财富而发愁。

因此,清明节是给先人送钱的,这个时候去借钱,难免会有不吉利的意思。

数千年历史中,清明节中的习俗有很多,尤其是各地风俗习惯也并不是完全一致,清明节的形成过程中,囊括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渗透了我们老祖宗的价值观念!

参考资料:《左传》、《后汉书》,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