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闺蜜和我讨论孩子上兴趣班的事,面对五花八门的选择,她完全没了主意:

看见隔壁老王家儿子小提琴比赛拿了冠军,她暗搓搓地想给孩子送去学小提琴;

看见朋友圈的娃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她动了给孩子报个英语班的念头;

看见别的小孩口齿伶俐大大方方地表达,再瞅自家娃像个闷葫芦,她又想去报个小主持人班;

……

其实,这并不是闺蜜的个例,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兴趣班问题上,都遇到了相似的麻烦:

兴趣班太多,不知该选哪个好;

花了上万块钱报了兴趣班,孩子上了两次就没兴趣了;

接送孩子时间和上班冲突,不得不请假配合兴趣班时间。

当然,也有特例的存在,有的父母不费吹灰之力就给孩子选好了兴趣班,并且孩子还特别喜欢,整天嚷嚷着去学习,而且一学就是好几年。

同是给孩子选兴趣班,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才是POA:可复制的极简管理哲学》指出:因为人的思维方式不同,面对问题和选择,做出判断和思考的依据各异,所以结果自然不同。

幼儿启蒙课程表(上兴趣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1)

那么,父母该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为孩子选兴趣班,既能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也满足自己的期待?

书中也给出答案:POA是正确决策和有效行动的密码。

为什么我们费尽心力为孩子挑选的兴趣班,他却提不起兴趣?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是如何给孩子挑选兴趣班的,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1.家长:我不要你喜欢,我要我喜欢

在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释放表述节目《少年说》中,有一个喜欢踢足球的男孩,他在第一次接触到足球时,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热爱,一心想成为专业足球运动员,却遭到妈妈的极力反对。理由是:要是现在去专业的足球学习练习,文化课势必会缩减学习时间,而如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押在足球上,就目前的足球市场来看,以后可能就业都难,到时候,一没有考上好大学,二没有找到好工作,一切都来不及了。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兴趣班时都有过类似的举动,什么兴趣班有前途或是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而不顾孩子意见,挑选了孩子不喜欢的兴趣班。试问,这样的兴趣班,孩子怎么会感兴趣,更别提坚持学下去了。

罗振宇曾经说:拥有自我驱动力的人,会想方设法找到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与工具,进行自我学习、探索,或与人合作与创新。而没有这种强烈动机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资源、工具,都没有用。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第一驱动力,与上述相反的是,如果孩子不喜欢,无论父母提供花费多少财力精力,提供多少优质资源,也无法唤起孩子学习的热情。

幼儿启蒙课程表(上兴趣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2)

2.孩子自己挑选兴趣班,但没多久就失去了兴趣

朋友带孩子去体验击剑课程,课后孩子很喜欢,不断央求妈妈给自己报名,并且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一定会坚持学下去的。

可三节课下来,孩子开始想尽办法逃避上课,就算是被强制拎进教室,也是躲在墙角,不参与课堂互动,更可气的是,有一次孩子居然趁老师不注意溜出教室,在另一间空教室里坐等下课。

朋友很不能理解,明明是孩子自己挑选的兴趣班,为什么依然不能坚持学习?

《这才是POA:可复制的极简管理哲学》一书中指出:用心渴望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目标必须来自“强烈改变的愿望”和背后的“why”,缺一不可。

孩子虽然对击剑感兴趣,但在报名之前,父母并没有帮助他挖掘内在学习目的,比如去参加击剑比赛赢得奖杯,或是班里有喜欢的女孩子,想要和她一起学习等等。孩子体验一节课后被击剑的形式吸引,而且击剑的衣服特别酷,平时很少接触到,所以感到很新奇很好玩,而父母误以为这是喜欢的表现。

幼儿启蒙课程表(上兴趣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3)

利用POA思考模型,轻松挑选兴趣班,促进孩子坚持学习

POA思考模型最初是由“半度先生”品牌创始人张宁在管理公益组织中提炼出来的心法,他认为,必须让每个人都能在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思维框架下行动,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分散流动型组织的决策问题。

《这才是POA:可复制的极简管理哲学》的作者查理,在张宁先生的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让POA思考模型从公益走向大众视野,任何领域都能用这个底层思维模型,探寻问题的本质,高效实现目标。

POA思考模型有三大支柱:

O是Objective指代目标,在POA极简思考法中,首要原则是“凡事先问目标O,这个O(目标)不但解决了方向问题,还澄清了Why,即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做决策和选择的依据。

A是Acceleration指代方法,从单词意思上来解释是加速度,但是在这里理解为方法,就是What,这件事情该怎么做,合起来解释A就是服务目标,加速目标实现的方法。在POA体系中,A是主观构建的做事规则,它需要若干手段的支撑。我们会很多手段,但组合的思路和策略是由方法来解决的。

P是Partner指代伙伴,指能促进事情办成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在POA体系中,判断是真P还是假P有且只有一个标准:是否有共同的O,或者说是否被相同的O凝聚在一起。

这3个要素能形成循环闭环:目标O能凝聚伙伴P,伙伴P能共创方法A,方法A能服务目标O。

幼儿启蒙课程表(上兴趣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4)

POA思考模型是如何在挑选兴趣班时起作用的呢?

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在POA体系中只有一个问题,即你把孩子当成伙伴P了吗?这决定了挑选兴趣班(A)是满足了你的内在需求O(目标)还是孩子的O(目标)?抑或是你和孩子达成的共同目标(O)?

我家孩子四岁,目前报了2个兴趣班:乐高和英语。

在挑选兴趣班之前,我的目标很明确,必须要先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其次再考虑我的需求。孩子的需求无一例外是好玩,哪怕是上课也觉得就是在玩,没有上课的压力;我的需求很简单,希望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多尝试各种兴趣,最终找到最喜欢的那个,以后专门发展。

在众多兴趣班中,我首先选择了乐高,因为孩子平时就喜欢搭积木,果然,在第一次试听结束后,他表现的特别感兴趣,我当场报了名。目前已经上了一年多,孩子依然兴致勃勃。

幼儿启蒙课程表(上兴趣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5)

但英语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顺利。

我之所以中意英语,是因为有一次我在看少儿编程课程时,孩子们在编小游戏时需要用到大量的英语,而且我也有私心,毕竟英语每个孩子都在学,我也不想输在起跑线上。

英语课是带孩子试听后征求孩子意见才报名的,但在学了一节课之后,孩子便打了退堂鼓,要求我退学费,不想再上了。起初我只是劝他再坚持,等学完这学期就不学了,效果并不显著。直到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地对他说:你知道吗?等你学完乐高以后,要继续学习机器人,机器人就是要用英语在电脑上和它对话,给它下指令。

儿子一听开心极了,毕竟他是个机器人迷,自这以后,他再也没有提过退学的事情,而且更让我意外的是,有一次下班回到家,他正在看英语动画片,我惊讶地问他怎么突然看英文动画片了?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现在学习英语,以后发明机器人。

在挑选兴趣班这件事上,只有弄清自己和孩子的内在需求,才能确定目标O。

幼儿启蒙课程表(上兴趣班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6)

在确立目标O之后,接下来是拉P的过程。

接送孩子去兴趣班,首先需要人手的配合。我和娃爸平时上班,没法去接孩子,只好将这一重任交给老人。老人也是处处为孩子考虑,希望孩子多学点知识,因为这在一点上,老人和我们有共同目标,因此是真正的P。

除了老人,老师也是重要的P。有段时间,孩子有点口吃,回答问题时一个单词要说很久,老师误以为他回答不上来,便急着告诉了他正确答案。当我在看到视频后,赶紧和老师联系,告知孩子口吃的情况,希望老师能给儿子一点时间慢慢回答,只有能准确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得到赞扬,他才会有信心学下去。果然,在沟通之后,老师在提问时给足了儿子时间,儿子渐渐提升了自信心,学习的成就感也明显提升。

为了让孩子能长久地坚持下去,我们还要找到合适的方法A。

平时在家中,我们可以和孩子做一些针对兴趣班所学内容的小游戏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巩固课堂所学,而且还能拉紧亲子关系,将所学知识带入家中和父母一起玩,这也是个不错的方法A。

比如,每次在上完英语课后,我通常在睡前让孩子跟我说说学了些什么,并且玩我当学生他当老师的游戏,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另外,平时在家我也喜欢和孩子一起搭乐高,有时候我们确定一个主题,俩人一起配合搭,有时是由他自由发挥,搭出来的作品我一定会高呼喜欢。

在选兴趣班这件事上,最根本的问题是父母要把孩子当成伙伴P,找到他们共同的目标O以及实现它的方法A,这才是有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