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中学时班主任并非仅有一个,但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高二分班后的班主任老杨。他刚正不阿,以身作则,恩威并施,因材施教,是对我一辈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良好塑造的男人。以至于到现在我的脑海里还能时常回荡起他的身影,总能想起他那些发人深省的话语。我永远对他敬爱着,在我看来,他算是我另一个“父亲”。

征文《我心中的班主任》(谨以这篇文稿纪念我的中学班主任)(1)

先说一下我的高中一年级的班主任,我就称他老赵吧,和后来的老杨风格大相径庭。老赵不能算是一个正直的人,他在课上总是说自己的郁闷往事,似乎时时刻刻都在诉苦。其实他的讲课水平并不低,但总是给人一种很不稳重的感觉。我知道,他是想和我们做朋友,达到亦师亦友的效果。但我认为,亦师亦友是建立在师生能够相互理解,并且都有足够道德水准的前提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其结果只会是非师非友,学生也不能把老师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反而效果不好。

事实果然如我所料,因为我们学校是北京市郊区的区重点,生源不是很好,学生群体素质不是很高,根本不能和西城区、海淀区的名校相比,所以老赵的想法彻底落空了。他虽然在生活中尽力展现给我们他体谅我们的一面,并做了很多带给学生利益的事情,但因为他的间歇性发飙,导致许多学生在分班之后对他的印象并不好,在背地里也有风言风语。我理解他的想法,但是老赵这么做属实进退两难,我在毕业后见面时也给足他面子,这就够了。对我而言,我们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师生情,老赵也并没有对我有太大的启迪。如果有,那也是我对他困窘现状的反思,实际上也算不上什么好的教益。

征文《我心中的班主任》(谨以这篇文稿纪念我的中学班主任)(2)

高二之后,因为成绩和学校政策的原因,我被分到了学校的最好的两个班之一。在这里我遇到了对我高中可能以后来说也是影响最大的老师老杨。刚上高二,我的成绩已经没有高一保持得那么良好了。原因有很多:一是学习没有高一努力了,教材辅导以前每天都看,高二已经不怎么看了;二是和女生谈恋爱了,在高一取得几次全校第一之后,觉得自己已经永远是第一了。我当时有这些想法或许是因为感到高考还离我太远,加上高一已经有了一些成就导致我懈怠起来。

到新班级的初期,其实如果老杨没听说过我,我绝对不是一个给新老师留下好印象的学生。但我善于伪装,还装出一副爱学习的样子。老杨爱才,就时常在班上夸奖我。这在当时老杨嘴损人人诟病的时候是很罕见的,我因此现在也很羞愧,那时候伪装欺骗了他。老杨是个明事理的人,他也会在课上说一些他以前学生的往事(现在我猜都是吹的,毕竟只有他自己知道,想必也是激励我们)。

征文《我心中的班主任》(谨以这篇文稿纪念我的中学班主任)(3)

他说完往事学生的故事,之后表达的都是对我们的无限期望。老杨的穿着很简单:一件蓝色发黑衬衣和一件黄褐色短裤。剃个光头,穿个凉拖,很难想象他是个老师。但他的语文课确实那么深刻,不和外表一般简单。在我的伪装逐渐被发现之后,老杨开始用棍子鞭策我,他当然知道我的潜力,所以它对我还是格外关照。一开始我只觉得他是个培养学习机器的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他是畏惧的,仅仅是因为他会打我。我那时根本没有意识到高考的重要性,所以不明白老杨鞭策的意义。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的成绩开始下滑。从原来的稳健前十开始滑落到前二十甚至于三十。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考理综,我只拿了210分的成绩,这在之前分开考的时候是前所未有的。因为成绩排座的缘故,我直接稳定在第一排降到了第三排。那时候对于我的打击是巨大的,更对于我的自信产生了怀疑。

征文《我心中的班主任》(谨以这篇文稿纪念我的中学班主任)(4)

老杨一针见血地说出了我的问题:心浮气躁!在那之后,我开始稳步更新我的错题本,主动申请坐到最后的角落,主动问问题,不再掩饰自己的错误。之前在人群中,我喜欢和同学大声聊天,很多时间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在被同意搬到角落后,我时常还是会羡慕前排受老师关注的人,但转瞬我就平和了。最终到底是一鸣惊人的登顶还是成绩平庸的小丑,我早已不在意。在角落剩余一年的学习里,我学会了老杨口中的“慎独”。这对我以后的生活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我开始独立去做很多事情,开始进入我自己的状态,逐渐感受不到其他人的喧嚣,最终我不辜负老杨的期望,成功考上了我梦寐以求的大学。

征文《我心中的班主任》(谨以这篇文稿纪念我的中学班主任)(5)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我的语文成绩都很平庸。但出乎意料的是初高中的语文老师都很喜欢我。我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我总是以“莫言来了也写不好高考作文”来安慰自己,认为以后会有人理解我。老杨是语文老师,怕我脱离大家太久,丧失了“说话”的能力。所以他总会提问我,或是开我的玩笑。那时的我早就不介意在大家面前出丑,我只是越发觉得老杨的可爱。

到了高三,很多人对他的棍棒怨声载道,我知道这是中学最后美好的时光。那是源于一个五十多岁的老顽固对学生的期待,他相信他一定能把我们的成绩提高一个档次。在一个工资只有几千,还总是拖欠奖金的学校里,老杨能有这样的信念,着实让我大为震惊。他根本就是在一开始,为了我们的前途付出一切。他在我们成绩不好的时候会大发雷霆,现在想想其实根本没必要,我们的前途跟他又有多大关系呢。可老杨就是这么可爱的人,纯粹的人。在生活上也很关注我们,主动督促我们去跑步。别的班也效仿,但在北京山区的大冬天,只有我们班还在坚持着。从我们身上也体现了老杨的韧性,我们不是被逼迫的,我们要与高考拼个你死我活。

征文《我心中的班主任》(谨以这篇文稿纪念我的中学班主任)(6)

高考出分后,我们开了最后一次班会,那是我最后一次再见老杨。他给我们做了最后一次班会。那是一个阳光的下午,考了高分的我自然感觉很惬意。很多话我都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最后一句话“过了今天,我们就再也没关系了,我们的师生情尽了。”我听了这句话,先是不解震惊,后来释然。一个老师,不图名利,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永远刻在心里。班会结束后,老杨还是表达了对我的祝贺。我也对他说了最后一句话:我一直理解你。他笑了一下,包含了满足。

这么多年了,我已就能记住他的坚毅,我想对他最大的满足,或许就是对他所作所为的理解,对他一句认可罢了。他不求有什么回报,只是在我们那个年纪,出现的一个高尚的引路人,但这对我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