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夏天,

南开大学特地为杨振宁先生举办了70大寿的盛大庆祝会。

在走完传统的讲话环节之后,

杨振宁以幻灯片的形式讲述起了自己的生平。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1)

他追忆童年、上学、工作的成长往事,

也回忆起了那段令人心痛的抗战岁月,

尤其是在他提及自己母亲时,

他的嗓音突然哽咽了......

我的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强,

并且克俭克勤的普通妇女,

为了一家7口的温饱问题,

她年复一年地从早一直忙到晚,

无不例外!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2)

说到这里的时候,

南开大学足以容纳几百人的会场就好像凝止住了几秒,

当时在座的学生和听客们也不免为之吃惊和动容。

可就是这样一个思维敏捷、学富五车的头脑,

竟然也会因为“母亲”这个词汇的浮现而按下暂停符。

很显然于他而言,

这里的“母亲”所涵盖的并非一般的量数单位,

原来“业界泰斗”级别的他也有温情的一面。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3)

而这时,

他的母亲早已故去了整整5年。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

在母亲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大人物不计其数,

其中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三次迁家的孟母,

她曾含泪在儿子脊梁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

当一个父亲在外奔波无暇顾家时,

身为母亲的她们便要担负起替代父亲的角色。

而往往女本柔弱的她们也比父亲的要求严厉苛刻,

势必要将孩子塑造成心目中理想的模样。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4)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在儿子刚出生后曾离家五年,

杨振宁的咿呀学语读书习字可以说几乎全来自母亲的启蒙。

杨振宁出生的那一年,

恰逢其父亲杨武之在安庆(旧称怀宁)当中学老师,

或许是为了寄托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她才特地为儿子取名为“振宁”。

当杨振宁父亲再次从美归国之时,

杨振宁已经是学校里有口皆碑的好学生,

不光能背下来《龙文鞭影》还能熟识近3000字。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5)

有专家曾耗时多年得出来一个说法,

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其实在6岁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无论是母亲的面貌、声音还是心,

毋庸置疑在潜意识里都会构成我们意识形态的基层,

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何杨振宁在提及“母亲”时心境会发生哽咽。

我们常在戏本和书上看到“指腹为婚”这个词,

而杨振宁的父母就是很典型的指腹为婚。

在杨振宁尚未出生那一年他的爷爷生了场大病,

当时为其诊断治病的医生叫做罗竹全,

治病寒暄之余才知道两家的夫人都怀了孕,

随即两家人就决定要是一家生男一家生女就结成亲家。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6)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

罗家女儿恰逢其会,

杨家男郎歪打正着,

就此这段“天定姻缘”也被写进了一张四四方方的婚约中,

这种婚姻听上去虽然荒唐却曾客观存在。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一表人才,

曾先后担任清华、西南联大等著名院校的数学系主任,

同时也是位远近闻名的留美博士;

而杨振宁的母亲罗孟华,

则是从小裹脚相貌平平的普通妇女,

受时代影响连私塾也就只上过两三年。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7)

要说这对夫妻之间的反差,

相信丝毫不亚于胡适和江冬秀夫妻。

上个世纪受西方文明洗礼的留洋学生,

不少人都在主动追求自由恋爱,

但杨武之却对自己指腹为婚的妻子罗孟华情有独钟。

杨武之和罗孟华自杨振宁出生后,

又先后生下了三子一女,

分别是杨振平、杨振汉、杨振宇以及杨振复。

旧社会,

男人有才华赚钱养家,

女人守妇道贤妻良母,

这样家里才安定幸福,

放在杨武之和罗孟华这段婚姻中同样受用。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8)

杨武之因工作繁忙经常奔波在外,

为了能让丈夫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罗孟华似乎别无选择,

只能尽可能将家里的一切安排妥当,

在这一点上罗孟华做得很出色时常让杨武之倍感欣慰。

因为夫妻俩同心同德各司其职的信念驱使,

杨武之与罗孟华这段婚姻才得以携手走过无数个春秋,

试问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杨振宁,

又何尝能让这样一对父母失望?

作为家中长子的杨振宁打小就懂事孝顺,

尤其是学业上的成绩在十里八乡也是有口皆碑的,

他的成长历程可以说一方面受到了母亲罗孟华的启蒙,

另一方面也来自于父亲杨武之的优秀基因。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9)

相比较之下父母的尊尊善诱,

母亲陪伴他的时间要远远高于父亲,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杨振宁和母亲的感情如此之深,

当然这并不影响杨振宁对父亲的理解和尊重。

他对父亲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第一次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那一刻,

杨武之曾经送给他一根自来水笔当做礼物,

那个时候自来水笔还不是很常见,

杨振宁一直都视作珍宝,

据说这支笔杨振宁至今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10)

直至1973年杨武之因病逝世前还对杨振宁寄予厚望:

集学问之大成者,

必要为中华民族争光;

我无愧于社会也无愧于先祖,

我想我此生对得起你们和你们的妈妈!

杨武之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爱国爱家爱事业爱妻子和爱孩子,

尤其是从品质上来讲,

绝对算是一位彻头彻尾接近完美的男人。

所以在杨振宁的心目中,

父亲杨武之就是自己此生追求的榜样和理想。

如果父亲带给了他欣欣向荣的光与热,

那么其母亲罗孟华带给他的则是无微不至的爱和精神气质。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11)

罗孟华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以家为大单位,

这是一件绝对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穷尽所能将一件事情做到绝对化之后便会变成一种力量,

在罗孟华身上杨振宁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力量的庞大和肯定,

以上种种皆是杨振宁之所以能取得傲人成绩的基本因素。

也难怪外界会如此流传这样两句话:

嫁夫当嫁杨武之——爱国、爱家、爱妻、爱子女;

娶妻当娶罗孟华——贤惠、爱家、爱夫、爱子女!

说完了杨振宁的一双父母,

我们再来说一下杨振宁的爱人——杜致礼。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12)

杨振宁的结发妻子杜致礼对他的影响和帮助同样不容小觑,

杨振宁跟父亲杨武之都是专情的男人,

在和杜致礼相伴五十多年如一日的感情当中,

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忠实的好丈夫,

相信单单这一点而言就比现如今的很多男人强上不止一头。

虽说在杜致礼去世后杨振宁和翁帆的感情始终受到外界的诟病,

但通过照片对比之后我们也能直观看出来,

翁帆和年轻时候的杜致礼外貌十分相像,

或许杨振宁在翁帆身上寻找到了亡妻杜致礼的熟悉感......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13)

文章的最后,

我们以许渊冲为杨振宁和翁帆作的一首诗收笔:

振宁不老松,

扬帆为小翁。

岁寒情更热,

花好驻春风。

应景式的诗句配以老顽童式的幽默,

乍一读说实话倒更像是一首俏皮的打油诗。

实际上这首诗已经将杨振宁与翁帆的感情刻画地十分到位:

没有年龄的人不会变老,

你和你的新娘扬帆远航。

爱情会使寒冬温暖美好,

春天永远伴随新郎新娘。

杨振宁与前妻几个孩子(杨振宁的父亲母亲)(14)

现如今杨振宁和翁帆每次现身镜头前时的画风都十分有爱,

相信二人会以实际行动来证明年龄并非会阻碍相爱的灵魂!

谢谢观赏,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娱乐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