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起“幌子”一词,人们往往以为说的是“骗人的伪装”,少有想到幌子是店铺传统的行业标志这也难怪,毕竟现在较少见到传统的幌子而在以前,酒楼有酒幌,药铺有药幌,各店有各自的幌子,有以旗帜为幌,有以实物为幌,不一而论我见得最多的便是饭店的幌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临淄相国饭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临淄相国饭店(世相饭店的幌子)

临淄相国饭店

现在说起“幌子”一词,人们往往以为说的是“骗人的伪装”,少有想到幌子是店铺传统的行业标志。这也难怪,毕竟现在较少见到传统的幌子。而在以前,酒楼有酒幌,药铺有药幌,各店有各自的幌子,有以旗帜为幌,有以实物为幌,不一而论。我见得最多的便是饭店的幌子。

“幌”本意是帷幔,后来和酒旗扯上了关系,就是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酒旗;酒旗挂出去,要让人离远能望见,也叫酒望子,《水浒传》里写鲁智深下山喝酒,没走多远,“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房檐下”。故此,有人认为“幌子”是从“望子”而来——无论对不对,幌子最开始是指酒旗的,这或许能解释,为何酒楼、饭店爱挂幌子,也很容易让人记忆深刻。

幌子有挂幌、立幌之分。挂幌指的是挂在店外屋檐下的幌子,立幌则固定在店前空地,悬于高杆之上。以前东北地广人稀,公路边多有立幌,宣告有饭店在此,开门营业就挂上幌子,打烊则摘下。若是通宵经营,幌子里外还需配上光源,方便让人看见。

幌子不能乱挂,通常要与饭店的规格搭配。挂一个幌子,可能是三五张桌子的小馆,没什么菜式,就是以填饱肚子为根本任务;挂双幌的,则表示有家常炒菜,但有啥做啥,没有也别奢求;挂4个幌子的,则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饭店,能办筵席,可以品尝厨师的手艺,已然是相当不错了;至于挂8个幌子的饭店很少见,按旧时说法,那代表本店经营南北大菜、满汉全席,只要能说出的菜式,没有做不了的。要是客人点了某道菜店里做不出,客人便可以摘幌,以示此店资格不够。当年松花江北301国道便有一家饭店挂出了8个幌子,众人瞩目,一时风光无二。可有一点:东北的饭店没有挂3个幌子的,因为东北方言“三”常念做“仨”,“三幌”便有“撒谎”之意。

幌子的颜色与造型也有说法。寻常店里挂红色幌子,常以蒸笼造型为幌体,幌体下悬着红色或间杂黄色穗子,寓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回民餐馆则挂蓝色幌子,幌体略微接近汤瓶,下悬蓝色或绿色穗子,表示本店清真,食物洁净;亦有说素斋饭店挂金色幌子,对此我未尝一见,不免为憾。更有讲究的,挂幌的杆子上,也要雕龙刻凤,画上些诸如祥云、如意之类的吉祥图案,取“飞黄腾达”之意,讲究一个气派。

随着时代发展,灯箱彩绘、横幅花球等早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幌子,成为行业的标识与广告载体。但我依然记得若干年前,曾无数次看到的饭店幌子,挂在高杆上迎风飘扬,宛如某个武林门派的山门大旗,在隐世之前,招展出自己的意义和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