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都听过这话,可再问一句,九子都是谁?竟没人能回答。

在网上查了大量资料,不禁笑了。

明弘治帝朱佑樘是个认真的人,一天他忽然想到听说过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九子都是谁呢?他写了张纸条给下面人。纸条转到大学士李东阳手中,把这饱读诗书的大学问家可难为坏了,哪本典籍中也没有记载呀!因为龙生九子是民间传说,东乡传的是这九位,西乡传的是那九位,竟没个准说法。东问西问,终于凑齐了九子的名子上报给皇帝。自此,书上记载了九子的排序与名字。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故事(龙生九子的传说)(1)

然而,李东阳报给皇帝的只是一家之言,别说民间流传的版本不买帐,就连他的学生——杨慎(史称明代第一才子,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那位)在记述老师话时,记得也和他不一样。所以直到今日,对此也没有一个定论。

中国邮政出过一套龙生九子的邮票,本文就以它为准吧。

先说说龙生九子的传说。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定天下,并赐斩仙剑。刘伯温号令龙王助战,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就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的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德圆满准备返回天庭复命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助他雄霸天下。

于是他用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不愿,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中的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故事(龙生九子的传说)(2)

八个兄弟见赑屃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一起留在了人间,却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

九子化作神兽留在人间,人们根据他们的不同本领,安置在虽然不同,却都很贵重的位置上。

囚牛,平生喜好音乐,人们把他雕上琴头,这是随时听琴的位置。

睚眦(音:牙字)嗜杀好勇,偏又心胸狭小,留下了睚眦必报的成语,人们把他铸在刀剑柄上做吞口。

狴犴(音:避暗)其形似虎,威武,喜诉讼。这很奇怪,龙家族里也有爱打官司的!人们把他置放在牢门上,以震摄罪犯。是明辨是非、伸张正义的神兽。

狻猊(音:酸尼)形如狮,喜静喜坐,偏爱烟火,人们把他塑在香炉足上,可以常伴烟火。

饕餮(音:掏贴四声)鉴赏佳肴的美食家,却又咀馋身懒吃喝无度,人们把他留在古代烹饪食品的鼎器上。

赑屃(音:闭细)龟形,力大无穷,人们安排他驮石碑。是长寿、吉祥、鸿运当头的保护神。

螭吻(音:迟稳)喜登高远望,且能灭火,安放屋顶防火镇宅。是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

蒲牢 吼声巨响,被置于大钟的钟纽上,可常听钟声。

貔貅(音:批修)生性凶猛,专吞金银,肚大无肛,可聚财辟邪。

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不同。当代年青人对此肯定难于理解,因为它完全违背遗传学!

即使单从字面上理解,也很让人起疑,龙生了九个儿子,每个都不是龙,那龙子龙孙何来?

民间传说是人民的共同创作,虽混乱却也有着正面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孩子不按父母的设计去发展未必就是坏事,或许顺其自然地成长发展,孩子更容易寻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惠灵顿雅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