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说起特洛伊之战,人们通常会发出“红颜祸水”的感叹,因为正是她(海伦)的出现,招来了强大的希腊远征军,进而直接导致特洛伊城的毁灭。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毕竟,“事非耳闻而目见,不可以臆断其有无”。现存于人们心中的海伦,归根结底不过是在文学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作者所希望我们看到的人物形象罢了。至于,海伦在此战之中到底扮演者怎样的角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是否真该为千年名城的毁灭而负责等?则都需要我们以严谨、审慎的态度,将其放回到具体的时代环境之中,进行考究和探索。所以,接下来,我将不揣冒昧寡陋,就文学作品和历史史实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得出一个相对公正的评断。如有不妥,还望诸君多多海涵,不吝赐教。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1)

一:溯因特洛伊——在帕里斯和海伦的爱情背后

据《荷马史诗》记载,特洛伊之战是由于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王后海伦引起的,是一场典型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战争,看到这或许我们也会理所当然的同意这个观点,并可以为此找出非常丰富而且详实的史料来加以证明,比如:“夏亡以喜妹,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等等!但这真的就能证明“自古红颜多祸水”么?还记得唐代诗人罗隐曾说过:“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我虽然并不十分赞同兴亡自有时的说法,但其后面两句诗又确实很具有驳斥作用。

毫不夸张的说,千百年以来的中国人都已经习惯了将亡国之恨,破家之仇加诸于女性身上。而且还总是这样的振振有辞,冠冕堂皇!或许有人会说这与本文即将论讨的问题没有关系,但我想说的是这问题对于本文恰恰有着至关重要的干系。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2)

试想在那样一个男权至上社会里,处于附庸地位的女性真的能左右一国命运么?对于那些经过大浪淘沙万千残酷角逐的男性来说。他们真的会为一个女人而视倾国倾城于不顾么?所以,太多的时候,男人们出于为了回避问题,转嫁责任。从而来维护保存自己的名誉,地位,身份,碌位的目的。处于附属地位的女性便自然而然的成了不做二选的替罪羔羊。

而在我看来,接下来即将谈论的海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便也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哪怕她有天下无双的美貌,天下无双的权势,天下无双的财富。但归根结底她终究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永远的附属品。一个随时都可以成为男人们用来实现其野心从而为其丑陋血腥的行为做遮掩的招牌而已!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3)

所以我始终坚持,如果我们真想了解特洛伊之战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先从红颜祸水的误区中走出来,将指向海伦和帕里斯的矛头移开,将对阿喀硫斯的崇拜收起,将对赫克托尔的同情带走。然后以冷静的思维和平静的目光去看待去分析这场战争,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一些原本没看见的东西,纵然我们未必能见到大海的最深处,但至少我们的见识不会只是停留在海面上!而要理解这场战争,我们至少得先搞清楚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明确海伦在此战中的地位,第二:明确当时的社会环境,第三:明确历史的发展。或许只有当我们了解了这三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的去讨论这场旷世的战争!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4)

二:战争的由头——如何定位海伦的战争地位

首先,我们得给海伦来一个准确的定位,因为对她的定位将直接关乎着这场战争的性质,所以她到底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呢,还是只是一个可怜的替罪羊呢?到底是一个水性扬花红杏出墙的女人呢,还是一个为了爱情而勇敢反抗不惜牺牲的女性呢?这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理性的眼光和智慧去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去明了这场战役的意义所在!

在帕里斯出使斯巴达之前,《希腊神话故事》里就曾对海伦的生活进行过描述:“美丽的王后海伦在丈夫外出期间孤零零地住在宫殿里,过得十分单调、泛味,感到非常寂寞。这时她听说一位外国王子即将率领强大的战船来到锡西拉岛,便怀着女性的好奇心,想看看这位王子和他的武装随从。”通过这寥寥数语我们便不难觉察到还伦的何等的空虚寂寞,尽管她拥有令世界上所有女人惊羡的财富,地位与美貌。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5)

有人曾经说过:“爱情是女人的生命,没有爱情的生命不过是一具空壳。”所以,显而易见的,斯巴达王或许爱海伦。但更多的是,他可能只是爱海伦的躯体而已,所以当帕里斯到达斯巴达时,便产生了下面这一幕:“他看到端庄的王后走进来,说不出的惊羡,那双高举起向天祈祷的手不禁垂落下来。他几乎不能控制自己。”关于这一细节或许我们会感到十分的惊诧,从而怀疑帕里斯是不是真心的爱海伦,对于海伦他到底是为性而爱还是为爱而爱。在此我们当注意一个常识,男孩在被一个女孩征服之前通常是先被女孩的外貌征服的,然后才会产生至死不渝海枯石烂的爱情!所以,当帕里斯觉得海伦就是爱情女神承诺送给他的女子时。他便一心想得到她,父亲的委托,远征的计划顷刻间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他觉得带领着成千上万的士兵远征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海伦。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6)

“他一头长发,穿着东方闪亮的金丝长袍,身材魁梧,十分动人。顿时,她丈夫的形象从意识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位年轻而英气勃勃的外乡人,他深深地烙在她的心上。”这是海伦对于初次见面的帕里斯最直观的影响,很显然的海伦对于这个从亚细亚来的俊美的王子产生了好感,而且还是非常强烈到的好感。或许帕里斯对于海伦更多的也是性与肉的冲击。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从他们相见那一刻开始,生命的时钟已经开始悄然转动,因为当帕里斯进驻王宫以及其最后将海伦带走,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然后他带领他们冲进王宫,把希腊国王的财富掳掠一空,并劫走了美丽的海伦。海伦表面上在反抗,可是心底里并非不愿意跟他走。”由此可见,海伦已经彻底的迷上了温文儒雅的异国王子了,而这风度翩翩的王子也已经被仪态万方的海伦迷住了。如果说,起初的他们是被对方的外表吸引,那么到希腊人攻打特洛伊的时候这两人便已深深的相爱了!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7)

我曾仔细推敲过海伦和帕里斯的遭遇,发现他们之间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帕里斯因为可怕的预言而从小被父母抛弃,如果不是阿革拉俄斯的抚养,那么他便早已命丧黄泉了,而正是小时候的经历让他成了一个出众而忧郁,健壮而寂寞的王子;而海伦经常独处在王宫之内,久而久之便也养成了忧郁的气质,所以当他们两人相间之时,这种无形中的气质已经将此二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有人说过,爱情让人疯狂,他们疯狂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当是应为我们所理解的。是以笔者认为无论是帕里斯还是海伦他们都当是那种为了爱情而依然决然的人,而海伦也不是我们所想的那种水性扬花的女性,恰恰相反,她当是那种为了爱情而敢于斗争敢于拼搏的伟大女性!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8)

三: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的是明确当时的社会环境,为什么要明确当时的社会环境呢?因为人是一个社会的动物,其所作所为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所以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从地理上看,希腊诸城和特洛伊城都属于海域城邦,狭窄的土地面积,迫使他们不得不在海上寻求生存空间和生存所需要的物质资料,所以为了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料,战争和掠夺便成了势所难免的方式和手段,而当时散落在爱琴海附近的希腊城邦因为生存的需要已逐步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最为强大的城邦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他们不断的向外侵略扩张,而处于亚细亚的特洛伊城却始终还是民主的共和,他们坚决不向富有侵略性质的希腊诸城邦投降屈服,所以自然而然的特洛伊便成了希腊在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是以两国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而帕里斯出使的任务之一,就是缓和乃至于消弭两过之间的矛盾。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9)

而适逢其会的是,帕里斯和海伦的私奔事件,在给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带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外,一方面,则极大的损伤了希腊联邦的脸面;但另一方面,却又为一直在苦苦寻觅良机而始终不得其中要领的希腊城邦国一个完美的借口,所谓“师出有名”,海伦的出轨,成了希腊城邦吹响战争号角,发起亡国之战的理由。

换言之,这就象在原本便熊熊燃烧的火焰上又添加了一桶汽油,而海伦也顺理成章的成了矛盾的激化点,火药爆炸的导火索,可以说他们是在不恰当的时候充当了不恰当的角色从而引起了一场势必要发生的战争!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10)

再说,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他本身就出生于希腊英雄中最强大的王室王族。是宙斯的儿子坦塔罗斯的后裔,是珀罗普斯的孙子、阿特柔斯的儿子。这是一个高贵的家族。除了统治亚各斯、斯巴达外,他和哥哥阿伽门农主宰着伯罗奔尼撒的其他王国,希腊的许多君王都是他们的盟友。其显赫的出生,煊赫的权势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为他奠定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权威是不容挑衅的,所以在他知道自己的妻子跟帕里斯逃跑后,其“怒不可遏,强烈要求派军攻打”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已经不再是一人之荣辱,而是一国之荣辱了!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11)

特洛伊战争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正值迈锡尼文明的晚期。正是奴隶制社会蓬勃发展兴起的时候,而这时的希腊诸城邦无意也充当了这个角色,摧毁旧的,营造新的,这就是他们的历史使命,想比较而言,特洛伊所保存的更多的还是部落制时期的文明,所以当这两股代表了不同制度的力量相遇,不论有没有海伦的存在,战争总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利益永远都是不能够共享的,只有一方的灭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关键所在,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12)

四:比女人更吸引男人的是什么?是权势!

最后,我们将讨论的是希腊和特洛伊之间的关系及其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关于这一论点的讨论将为我们揭示出这场战争的性质及其所应当处地位。

当时的人们对于名誉,财富的渴慕并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阿喀琉斯宁愿战死沙场以获得荣誉也不愿意在家里享受财富,美女安渡一生,便是最好的例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对于财富和名誉的渴望便驱使他们不断的去战斗,去掠夺,因为只有战争才能满足他们这种欲望,才能体现他们的智勇,他们的谋略,他们的人生价值,而正是这种对于名誉和财富的热衷使他们的跨海征伐成为现实。

木马屠城讲述了什么道理(木马屠城一场因爱情而起)(13)

而当一个身世显赫,权势超然的人在被他人挑衅以后,无论是谁都是会恼羞成怒的,因为这已不仅仅只是荣誉问题,而是权威受到了威胁,男性尊严受到了赤裸裸的挑战,用书中提到的话是:“严重地违背了民法和宾主之道”,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妻子的不忠和被人的蔑视,更何况在那种社会环境之下,还有什么比一个处于附庸地位的女人的背叛给人带来的打击羞辱更大的?所以说从海伦被带走的那刻开始,这场战争便已经开始了,不论这女人是美是丑,这都已不在重要了!所以,就此而言,一直背负着红颜祸水的污名的海伦也因而显的更加的可怜可悯!

综上所述,我认为特洛伊战争并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战争;也不是一场哪怕无关风月但也不甚有意义的战争。他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因它是一场发生在不同制度,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兼并战争,是时代的必然趋势,是历史发展的轨迹,是一场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