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1)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853位真人故事

我叫贺建@筠屹制笛师贺建,00后,从10岁开始钻研竹笛乐器的制作和演奏。

一根竹子经过千刀万剐,才能成为上等乐器。人亦如此,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自我。

我和哥哥从小自学竹笛吹奏,十几岁时不顾父母反对,开始近乎痴狂地钻研竹笛制作。昼夜不分,废寝忘食,在创业路上历经了诸多坎坷。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2)

(我和我自制的竹笛)

我从小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长大,这里民风淳朴,生活休闲。

每当夜幕降临,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便聚在一起吹拉弹唱。我从小受到环境的熏陶,渐渐对这些乐器很感兴趣,尤其是竹笛。

我四岁开始和哥哥一起跟着大人练习吹笛。到了十多岁,我们对笛子的热爱有增无减。但在当时的家庭条件和环境,根本没有能力为我们去找专业老师辅导,更没有机会去专业学校学习。

我们经常在网上查阅一些教程视频资料,如饥似渴地跟随自学。

有哥哥的陪伴,我学得很用心,渐渐学会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可我们时常为买不到一根质量好的竹笛而苦恼。

在偏僻的山区,周围根本没有乐器店。想在网上买,但快递到不了我家。打听到有村里人翻过大山到外面务工,哥哥就央求别人帮我们买回来。

可是因为不懂挑选,他们带回来的竹笛质量一般。但这并没有阻挡我们学习竹笛的热情,两人彼此鼓励,一起日复一日地练习。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3)

(刚来长沙务工,我们买了很多笛子练习吹奏)

初中毕业后,我和哥哥已经会演奏很多简单曲目,但由于未经专业指导不自信,不敢以竹笛作为谋生的工具。

迫于生计,我们来长沙务工。我找到了一份建材行业的工作,哥哥也找了一个与竹笛无关的工作。

我工作的地方离浏阳河很近,晚上下班后,一个人带上笛子到河边吹奏,经常一练就是五六个小时,半夜12点钟才回家,日复一日。

坚持的时间久了,听我吹奏的人也多了起来。我因此认识了一些从事音乐行业的朋友,通过他们介绍的互联网平台,又有幸结识了一些喜欢吹笛的朋友,跟他们一起交流学习。

其中有一个音乐培训机构的老板,听我吹的还不错,就问我说:“你天天在这里吹笛子,是做什么工作的,干脆去我那里上班好了”。当时的我对从事竹笛行业还是不自信的,听他这么一讲,不由地向往起来。

父母亲受保守观念的影响,是极力反对我们学竹笛的。在他们眼里,那是不务正业,年轻人就应该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学一门靠谱的手艺。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4)

(我用竹笛演奏)

可是,我们并未听从父母的话,反而在竹笛这条路上越走越深。

经过考虑,我辞掉了在建材行业的工作,跑去参加笛子考级,步入到培训机构的竹笛教学行业,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哥哥也辞了工作,前往中国竹笛之乡杭州。

哥哥来到杭州后,找到了当地的一个小作坊当学徒,边打工边学习制作竹笛手艺,在那里一待就是3年。

我在乐器培训机构教学时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吉他、钢琴等西洋乐器很受欢迎,而愿意深入学习竹笛等传统民族乐器的人相对较少。

目前从事传统民族乐器的老年人偏多,如果没有年轻人新鲜血液的加入,很可能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希望竹笛能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竹笛魅力,而不是只是高高在上摆在文物馆里。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5)

(哥哥在用心制作竹笛每一道工序)

带着这样的初心,我萌生了创办自己竹笛公司的想法,想让竹笛文化影响更多的年轻人。

我之前从事的是竹笛吹奏,自己会吹,而且吹的还不错,哥哥也在这个行业里学习制作3年多,于是我们兄弟二人共同商量创业的事。结果两人一拍即合,我辞去长沙的教学工作来到杭州西郊的中泰乡。那一年我19岁。

抛弃外界的繁杂,只为心中梦想开花。

中泰乡距离杭州市中心25公里,当地所产的苦竹,是我国制作上等竹笛的高档材料,而中泰乡的铜岭桥村是得天独厚的竹笛原材料产地。

这里四面青山环抱,山峦蜿蜒起伏。对于习惯了城市里热闹喧嚣和灯红酒绿的年轻人来说,很多人是不适应的。

没有繁华的生活也罢,我们还面临着不会做饭的问题,在城里饿了可以点外卖,在这里只能自力更生,慢慢适应。哪怕去理发,也要跑到十公里之外的镇上。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6)

(远离热闹尘嚣的中国竹笛之乡)

或许,手艺人本该孤独吧。面对困难枯燥的生活,我没有选择就此放弃,信心满满。

如果说这只是创业艰难的开始,那么,更艰难的还在后面。

被誉为竹笛之乡的小村庄,每家只有一户宅基地,房子都是自住,几乎是没有空房子可用来创业的。在城市我们可以找房产中介帮忙找,在这里我们只有挨家挨户的跑着问。

最终我们找到了一栋大概上世纪60年代的危房。它沧桑地矗立在那里,等待我们的到来。

这座老房子经过岁月的洗礼,门脸已经刻出一条条深深的“皱纹”,部分墙皮已经脱落,墙壁凹凸不平,门也被多年的风雨腐蚀掉了。生锈的窗户楞儿似乎轻轻一碰就要剥落,窗玻璃也早不知踪影。

房子的租金一年15000元,兄弟两人掏完身上所有的钱只有12000元。原本就不够付租金,我们还需留点钱购置一些必要的手工设备。还好我们属于纯手工行业,不用太多的机械设备,否则会更加难以承担。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7)

(用于制作竹笛的天然苦竹,我们严格选材)

我们向房东说明了情况,房东可怜我们在外面不容易,就答应我们先付定金3000元让我们先住进去。

谁知新的问题又来了。由于房子老旧,里面没通水电,我们的手工制作无法进行。

考虑到危房安装过程的安全问题,再加上身上也没有多余的钱去安装这些,两个月后我们就搬了出来,好心的房东也没再向我们多要房租。

为了节省开支,我们新找的房子租金比之前便宜了近一半,一年7800元,但房子比之前的更破旧,好在房东答应帮我们安装好水电。结果我们在这个房子里住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面临拆迁。

从收到村委的书面通知,到搬离出去,只给我们三天的时间。听到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般,我们欲哭无泪。

不知道房东是不是已经知道了要拆迁才给到我们这么低的房租,反正他是不会考虑我们损失的。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8)

(大大小小的货架上摆满了我们制作竹笛的原材料)

兜兜转转,所需的制作竹笛设备基本购置齐全,还囤了一些竹子用于制作竹笛的原材料。

没有钱再去租其他房子,还要靠我们兄弟俩搬这些设备和材料,三天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

后来政府帮忙找到一个空旷的废弃厂房,又安排些人手帮忙,我们才终于安顿下来。

就这样,在废弃厂房打地铺的生活开始了。可大半年就这样折腾没了,我们的事业还没有半点起色。

半个月之后的新年来临时,我们才找到现在工作的地方。

俗话说:好事多磨。这些困难并没有磨灭我们心中的梦想和热爱。

竹笛行业里存在一种现象,很多会做笛子的前辈们,不会吹笛子,这就导致他们做出来的很多笛子,虽然外观看起来很精致,但是不好吹。它仅是一件工艺品,而不是一件好乐器。

而且,做笛子的前辈们是不肯教年轻人的。哥哥刚来杭州当学徒时,经常通过给师傅买包烟或请吃顿饭的方式,才能让师傅多透露一点竹笛工艺。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9)

(一支笛子历经70多道工序,每道都严谨而讲究)

可是,想要做出更高品质的笛子,还得靠自己去刻苦钻研。

我们结合学校里学到的物理知识,购买声乐方面的专业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不断尝试改进。

还买来国外的乐器来研究,学习借鉴发音原理。就连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的中国传统乐器尺八,我们也买回来拆开研究,作为制作竹笛的参考数据。

竹笛制作是一项非常辛苦且伤身的工作。

首先要忍受打磨竹材的粉尘,这些对人体呼吸器官危害极大。

在炎热的夏天,需要承受着三四十度的高温,在几百摄氏度的火炉旁烘烤竹材。作大漆工艺时,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导致过敏。

车床机械和调音刀这样的利器常伴左右,开孔修孔时被刀割破皮肤是家常便饭,手工车床的危险程度就更不言而喻了。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10)

(制作竹笛的过程,手被划伤是家常便饭)

我有一次在用车床打磨竹笛内径时,一根夹在车床机械头内高速旋转的钢筋棍,被高速旋转的离心力甩开打在我的大腿上,瘸了三五天。庆幸只是甩在了大腿上,如果是甩到手上,或者是头部,那就麻烦了。

很多时候制作到最后一步,在即将完工的时候,发现质量不达标,就只能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低价流向市场,二是销毁它。流向市场最终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只要达不到心中理想的效果,我们就亲手烧掉它。

可是,竹笛不像大米白菜,人人刚需。我通过之前做竹笛教学工作时结识的一些朋友,帮忙介绍客户,一个月能卖出三四根笛子,收入一两千块钱,这也便是全部的收入了。

感谢老朋友们的帮扶,让我们度过了刚开始创业的艰难时期。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11)

(我在销毁质量不达标的竹笛)

虽说我们向朋友借了钱租房,身上还有负债,一个月只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还不够维持正常的生计。但我们心里却很踏实,因为终于有个地方可以安稳地制作竹笛了。

在竹笛之乡,同行有很多,但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前辈。他们从事竹笛行业多年,有自己根深蒂固的客户群,这也导致了竹笛行业的发展几近垄断,推广起来比较困难,对年轻人来说想要涌入这个行业也是难上加难。

幸运的是我们处在一个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帮助我们拓宽推广产品的渠道。

2020年年初,我开始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讲解竹笛制作。

我通过分享制作演奏的视频,展现悠扬的竹笛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吸引了不少喜欢国学文化的人加入到我们团队,成为我们的粉丝及合作伙伴。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12)

(一曲兰亭入耳边,好似人间四月天)

近几年来,随着古装影视剧的热播,也为我们的民族乐器获得了很多的推广。剧中竹笛、洞箫、古琴等剧情,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对国潮乐器产生好奇,纷纷涉足学习了解。

我们还受邀参加了很多音乐类的综艺节目、跨年晚会。因为之前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舞台演奏经验,第一次去参加节目时,站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还是有一点小紧张的。

随着参加节目次数增多,舞台经验也日渐娴熟,知名度也逐渐提升。我很珍惜民族乐器活跃在综艺节目的机会,特别用心演奏,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感知国粹的魅力。

通过沉淀,随着粉丝群体的不断壮大,竹笛购买需求量也逐渐增多,甚至一些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华侨和外国友人,看到视频宣传也会来买我们的竹笛。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13)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很珍惜受邀登上舞台的机会)

最令我开心的是听到外国友人说:“自从看你吹笛子,买了你的笛子之后,我身边很多朋友经常问我这个是什么东西,然后他们就跟着我一起学中国竹笛。”

有时他们也会邀请我去国外玩,甚至邀请我说去国外拍摄视频,开办音乐教育类的培训机构。我为我们的民族乐器、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而感到骄傲。

2020年,我终于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利用这笔资金,我们扩大了生产规模,还招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团队。

专注一件事不仅仅只是坚持那么简单,还需不停学习并为此付出更多的心血。高水平的演奏水准,才能赋予竹笛高贵的灵魂。

我对沈阳音乐学院的竹笛教授周波老师仰慕已久,一直希望能有机会拜访讨教。已78岁高龄的周波老师,退休后不再收学生。我就死皮赖脸特意登门拜访,缠着他老人家。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14)

(我为每个竹笛爱好者精心准备竹笛、纸质教程和赠品)

当我把想法和创业的初衷告诉他时,周教授觉得我这个小伙子诚恳、有上进心,最终破例收下我这个学生。

周教授作为音乐学院的老教授,早在十年前他一节课时费就高达千元,最后周教授并没有收我的学费。

周教授是我人生的贵人,他把自己对竹笛的研究,心得体会,以及演奏、教学、推动理念等灌输到我们所制作的乐器当中。他告诉我什么样的竹笛才是好的,怎样才能将一根竹笛的音色做得更完善。很感谢周教授的指引和他技术理念的加持。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不仅得到了行业内专业人士的认可,也在悄悄改变着父母辈的价值观。

小时候父亲给我买一根竹笛才五块钱。在他的认知当中,这就是一根竹子的价值。如果一根竹笛超过20块钱,那就是诈骗。

如今他们看到的是一群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组建的专业团队,扎根在这个行业里研究摸索,制作出的高品质竹笛,吹奏出他们从未听过的悠扬笛声。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15)

(承袭经典,古雅设计风格的竹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创业的路上虽然充满了坎坷,但我庆幸我们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而是敢于追寻自己的梦想。

正如电影《大鱼海棠》中说的一句话:“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妨大胆一些,去攀一座山,去追一个梦。”

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努力。在该奋斗的年龄,不选择安逸。

愿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成为自己理想的样子。那一刻,我们会说:所有的努力,统统都值得。

竹笛有啥利与弊(为做竹笛曾住废厂房)(16)

(欢迎关注本文主人公)

【口述:贺建】

【编辑:晚晴】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