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家中藏有两部半书:七十回本《水浒传》、百回本《西游记》,半部《三国演义》,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四大名著”的原版书。

因为这个“家传”,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囫囵吞枣的读梁山好汉的故事。屈指算来,时间早已过去好几十年了。两代人的“水浒”情结,也随着沅江东逝水而难以追溯,但这样的家传却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因而,我是以两代人的情怀解读《水浒传》,来写这篇文章的。在漫长的阅读解读过程中,我终于找到了破解《水浒传》的总钥匙,一部伟大的著作也极有可能因我的解读而归还本真。施耐庵在书中所寄托的伟大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也将让这部史上最伟大的小说重新焕发它应有的光芒。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1)

父亲讲的故事

我父亲没什么文化,但却把这两部半书读得滚瓜烂熟,讲古摆龙门阵,能够把“舌战群儒”的原话一字不漏的复述出来。

我父亲是我们那个小城非常著名的业余“说书人”,经常与朋友聚在一起摆古说今,讲述英雄故事。《水浒传》也是父亲经常讲的一部书,大人小孩都爱听。记忆中,我听到父亲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洪太尉误走妖魔”。

每当我想着写一点有关《水浒传》文章,重读这部名著时,忽然想起老父亲曾经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朱元璋儿童时的传奇。

讲朱元璋做放牛娃,扮皇帝杀牛“大宴群臣”这个故事时,我清楚的记得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洪太尉在龙虎山上碰到的张天师,很像朱元璋。

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几乎每次接触到《水浒传》,“张天师—朱元璋”就在我脑海里回荡,几十年来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又想到了父亲讲的另外一个故事,说的是朱元璋立朱允炆做太子时,北方真武大帝请多闻天王派了一只白毛老鼠兴妖作怪。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2)

正是这两则故事,让我逐渐进入到《水浒传》的深处,一层层的揭开了《水浒传》神秘的面纱,终于找到了破解《水浒传》的总密码。

这个密码,其实就隐藏在“三月初三”这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里。

我阅读过非常多的《水浒传》解读、研究的文章,却从来没有读到有谁重视这个施耐庵刻意标注的重大时间节点。而我也是经过了好几年时间的思考、求证,从文本中又找出了一条与之相关的细节,终于破解了“三月初三”之谜。

这处细节,就是宋江在九天玄女庙的经历。

书中写道,宋江在两个青衣女使的引领下,来到了玄女殿。其实,施耐庵以“龙墀”这个专门指代皇帝的词告诉读者,宋江不是在玄女殿见到的九天玄女,而是在皇宫见到了皇帝。

九天玄女先让宋江吃了三杯仙酒、三枚仙枣,又传授了三卷天书,天书长五寸、厚三寸、宽三寸。这一连串数字组合起来,其实就是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三月初三”这个神秘的时间节点再一次令我十分迷惑。

但是,经过反复细读文本,对照历史年表,查阅历史资料,考证宗教神话,我终于破解了“三月初三”之谜,悟出来了老父亲当年谜一样的传说故事。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3)

洪太尉“误走”了什么样的妖魔

“三月初三”就是真武大帝的诞辰,这个总符码的隐喻中,包含了两个皇帝:北宋的宋真宗、明朝的永乐大帝。

历史上,最先把民间传说中紫薇大帝驾前神将封为真神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上的尊号是“佑圣玄武灵应真君”。宋真宗赵恒是第二个给这尊大神上封号的皇帝,他所上的封号是“真武灵应真君”。最后一个上尊号的皇帝,就是朱棣,他把这尊大神定位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

从这些尊号中不难看出,朱棣对玄武大帝已经崇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宋徽宗曾经给玉帝加尊号,也不过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朱棣简直把玄武大帝抬高到了几乎与玉皇大帝相当的位置。玄武大帝就是朱棣的“上帝”,他就是上帝之子,而且,还要“镇天”。

无疑,朱棣封玄武大帝,目的就是宣称自己要“镇天”的正宗“天子”。果然,他还真的“镇天”了。

唐太宗封玄武真君,同样与《水浒传》有关联,龙虎山伏魔大殿镇锁的天罡地煞,就是玄武大帝所降服的妖魔。而且,还是大唐洞玄国师做了首任“监狱长”。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4)

宋真宗是北宋最疯狂的崇道者,试图借助真武灵应真君的神力镇住北方,灭掉契丹,稳固皇权。

那么,《水浒传》又为何盘出真武大帝来隐射这样几个皇帝呢?唐太宗与真武大帝的事已做简要解读,施耐庵的这一笔是略写,主要是交代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来历。那么,宋真宗、明太宗被写进《水浒传》,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意思,就隐藏在洪太尉误走的“妖魔”的故事里。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洪太尉在龙虎山伏魔大殿中误走的妖魔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但是,看到后面的故事,才发现施耐庵不是这个意思,梁山好汉都是“上应天星”的星君,怎么会是“妖魔”呢?

梁山好汉不是妖魔,那么,洪太尉误走的妖魔又是什么呢?从宋真宗、明成祖与“三月初三”的关系来分析,难道,这两个皇帝才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5)

洪太尉名洪信,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奉宋仁宗的诏令,到江西信州龙虎山诏请嗣汉张天师,前往汴京祈禳瘟疫。《水浒传》是以北宋宣和年间宋江起义为故事主线,因而,洪太尉误走的妖魔,必定与北宋王朝有关。那么,这个“妖魔”就指向了宋真宗。

洪太尉与朱武,组合成“朱洪武”,也就是说,朱洪武“误走”了大明朝的妖魔。再以“三月初三”来解读,这个妖魔也就指向明成祖朱棣而确信无疑了。

那么,为何施耐庵要把“妖魔”指向这两个皇帝呢?《水浒传》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神机”吗?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6)

一首五言绝句道明《水浒传》主题

《水浒传》也有一首开篇词,虽然这首词是不是施耐庵所写,尚有疑问,但却在所有的版本中都有。这首词主要内容说的是“评议前王并后帝”。也就是说,《水浒传》是一部站在历史高度,以施耐庵的历史观对书中所涉及到的帝王进行评议。

在这样的主题下,施耐庵又稍微改写了邵雍的一首七律,道明自己的历史观,能够开创“人乐太平无事日”的皇帝才是好皇帝。

以两首诗开篇,施耐庵尚嫌不够,紧接着又写了一首五言绝句: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这首诗才是落脚点,是《水浒传》核心的核心,施耐庵要写的故事,其密码就隐藏在这首诗中。因为这首诗,才触发了“三月初三”的玄机,从而导致了“误走妖魔”。

这首五言绝句,前面两句高度概括了五代时期的乱象,那时,“有枪就是草头王”,哪有什么世系传承?因而,这个时代便“播乱五十秋”,根本就无法给予天下百姓“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的太平世道。

后面两句,则是把五代皇帝简略为十五帝,把五代时间简缩为五十秋。其实,五代肯定不止十五位皇帝,播乱时间也不止五十年(907-960)。虽然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但却并没有结束战乱,直到公元979年才彻底结束五代十国的历史。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7)

施耐庵之所以如此简省的写五代的历史,是因为要以“十五”、“五十”这两个出自河图洛书的天地生成、大衍之数来为下文的“感得天道循环”做铺垫。

因为五代战乱,百姓受缧世之厄,上天感动,派雷部霹雳大仙下界,“替天行道”扫灭狼烟,还天下百姓以太平盛世。

赵匡胤陈桥兵变虽然也遭到了施耐庵的揭露,以“柴世宗传位与赵检点”这句颠三倒四的话,告诉读者,陈桥兵变就是一次篡位。但是,这次篡位“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也就是“天道循环”的一次皇位传承。

写完赵匡胤的故事,便开始写北宋的皇位传承,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相继出场。但是,却在宋仁宗的嘉祐三年出了瘟疫,也误走了妖魔。

但是,施耐庵却说,宋仁宗朝误走的妖魔是“三月初三”引发的,是宋徽宗时期的张天师虚靖先生具体操作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层意思说的是宋真宗、宋徽宗这“二龙”不符合“天道循环”之理,他们原本就不该做皇帝,做了皇帝,就将“播乱”,从而“扰乱大宋乾坤”,真武大帝手下的天罡地煞就将“替天行道”。

这是为什么呢?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8)

“杜迁”、“孙立”才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

读到这里,我反倒又觉得《水浒传》中真正的妖魔并不是宋真宗、明成祖,而是导致这两次皇位传承失了礼律、违背“天道循环”的背后人物或者历史事件。

北宋时期,有一桩历史疑案,说的是“烛影斧声”,赵光义涉嫌谋杀亲兄篡夺皇位。施耐庵以“柴世宗让位于赵检点”同时影射了宋太宗的篡位,又以“杜迁”隐写了北宋帝位传承的又一桩疑案——“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说的是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母亲杜太后在病重时,密召赵普立下的帝位传承盟约,其中,私史记载有一条是这样说的:“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也就是说,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赵光义做了皇帝后,就得把帝位传给他的四弟赵光美。赵光美再把帝位传回个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天道循环”又回归到赵匡胤这个世系之中。

但是,宋太宗没有履行金匮之盟,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

这一次传位被施耐庵隐写为“杜迁”,意思是杜太后导致了北宋皇位传承失了“天道循环”,然后,“妖魔出世”。宋真宗做皇帝,原来是“杜迁”闹的妖。

杜迁、宋万分别上应地妖星、地魔星,合起来就是“妖魔”。梁山排座次时,施耐庵刻意让这两人颠倒位置,资格更老的杜迁反倒排在了宋万的后面。施耐庵这一笔大有深意,说的是因为“杜迁”,大宋王朝便成了“病大虫”,还能一万年吗?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9)

既然宋真宗就是因为“杜迁”而“妖魔”,那么,为何后来施耐庵继续说: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那时天下尽皆太平,四方无事”呢?因为,宋哲宗之后,又发生了一起类似于“杜迁”的北宋皇位传承事件,把北宋王朝直接送上了不归路。

按说,作为宋神宗第十一子的端王赵佶仅是排在第三顺位的继承人,宋哲宗身后无子,在确立新君时,大臣章惇便主张按照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帝简王赵似为皇帝。但是,太后却极力反对,说:“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于是,北宋王朝做了一次非常错误的抉择,从而,导致了亡国之祸。

这件事情被施耐庵以“宋三郎”、“孝义黑三郎”隐写进《水浒传》中,并且,故意把原本就是老大的宋江写成“宋三郎”,还以其古怪的“出籍”,隐伏了宋徽宗死于异国他乡,尸骨不能葬入祖陵的“神机”。

北宋皇位因为“杜迁”而违背礼律,也违背了“天道循环”,必然如那首五绝说的那样,“播乱”天下,“扰乱大宋乾坤”。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10)

此时的乾坤已不是“霹雳大仙”的乾坤,雷部于是放出天罡地煞,“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宋江及梁山好汉不惧“二龙”的威逼利诱,拒绝辅佐失去天道的“二龙”而只“保境安民”。

“孙立”的隐喻要难以解读得多,因为,“王道生”造假,让“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孙立”所隐喻的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从而导致靖难之役就无从所据了。

施耐庵其实就隐藏在《水浒传》中,他绝对不可能是“施彦端”,而极有可能是生活在深宫中的,能够知道甚至亲历靖难之役中“神机”之人。

因而,“孙立”导致了朱洪武的皇位传承违背“天道循环”,从而“播乱”大明王朝,让百姓再度陷于缧世之厄。因为“孙立”这个违背“天道”的妖魔,朱棣便“替天行道”。

这就是《水浒传》的核心秘密,是打开《水浒传》神秘之门的总钥匙。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11)

梁山好汉是抗金英雄

《水浒传》以五言绝句开篇立意,讲述误走妖魔、“替天行道”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线,就是发生在北宋宣和年间的宋江起义。

上文讲到,梁山好汉不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而是上应天星的“替天行道”者。但是,施耐庵又以非常复杂的隐喻,让一百单八将经历了“妖魔”、“还道”、“替天行道”的三段式曲折经历。并以梁山好汉在江湖上的种种“妖魔”行为,隐写历史大事,揭露真正的妖魔违背天道,祸乱太平世道的真正妖魔行为。“逼上梁山”,就是在“妖魔”世道里,发生的“妖魔”故事。

梁山好汉的故事中,隐藏着加速北宋王朝灭亡的“宋金海上之盟”。这段历史从渭州城小种经略相公府提辖鲁达,在潘家酒楼偶遇金翠兰开始,直到宋江以玉麒麟制服照夜玉狮子,荡平曾头市为止,是书中的一条最大的隐写伏线。

在这样一条大主线中,施耐庵以鲁达做过的“关西五路廉访使”,让曾经“审关西五路事宜”的童贯暗中出场,以“金二”暗喻金国二王子斡离布(完颜宗望)与赵员外的勾搭,几乎就交代了“宋金海上之盟”的全过程。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12)

梁山对曾头市的作战,是因一个辽国汉人段景住而引发,导火线都是“马”:一次盗马,一次买马。段景住是涿州人,当时的涿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州,而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也是在辽国境内的枪杆岭被盗。这个过程本身就隐写了金国按照海上之盟的约定,先于北宋对辽国发起了攻击,并迅速的占领了辽国大片疆域。因而,段景住才能在辽国境内盗走金国王子的坐骑。

辽国汉人段景住,又是因为盗马、买马引发了战争,这样的描述,几乎与历史真实毫无二致。历史上,“宋金海上之盟”是一个叫马植的辽国汉人向童贯献平辽策,以密信奏报宋徽宗。宋徽宗大喜过望,于重和元年(1118年),以马政伪使,以买马为名,从登州取海路到达金国,经过艰难的过程达成了这个令北宋速亡的亡国盟约——这就是北宋历史真实中的一次“盗马”、“买马”。

《水浒传》说,段景住原本是一只能看家的狗,但却做了家贼,马植不就是一个“家贼”吗?曾头市之战以照夜玉狮子、玉麒麟的较量而最终收官,难道“宋金海上之盟”不就是因为“马”而促成的吗?

施耐庵之所以特别书写梁山两任寨主攻打曾头市的故事,其实早就有伏笔交代。在呼延灼攻打梁山,彭玘被擒,然后晁盖以彭玘劝说凌振入伙时,就道明了“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晁盖、宋江先后对曾头市发起攻击,就是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英雄义举。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13)

而且,施耐庵以历史真实中杨志的抗金记载,在两个种氏经略相公、鲁达的故事中,为梁山好汉在七十回书之后抗金,与照夜玉狮子的主人,灭掉北宋的“金二”王子有两次一胜一负的交锋埋下了重大伏笔。虽然北宋最终被“金二”王子所灭,但梁山却以英勇的抗争,赢得了局部战争的胜利,保了一方百姓的平安。

读《水浒传》到此,我为梁山好汉扼腕唏嘘,抗金英雄竟然变成了屈膝招安的投降派。续书《征四寇》恶意反转施耐庵原著精神,以及金圣叹之流的故意歪曲、误读、误导,为一个亡国之君涂脂抹粉,抹黑梁山英雄,让这部伟大的著作蒙受了巨大的羞辱。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14)

施耐庵伟大的家国情怀

按照历史的记载,宋江确实是投降招安了。但是,绝对不是续书写的那样,是向一个亡国昏君屈膝乞降,也不是如金圣叹所写的那样,让张叔夜痛骂一顿“万死的枉贼”,然后悉数将天罡地煞一并斩杀。一百单八将“上应天星”,张叔夜杀得了他们吗?

宋江连宋徽宗的国舅慕容知府都斩杀了,这不是造反又是什么呢。

据宋史记载,宋江杀出梁山,劫掠州府,宋徽宗便遣将征讨。但是,梁山好汉四处游击,朝廷征讨无果。于是,宋徽宗在大臣侯蒙的建议下,下诏令招降宋江。宋江不为所动,取海道继续向海州(今连云港)进击。并且,提前预告要攻打海州。

海州知府得知梁山好汉即将到达,便招募死士,在海边设伏,烧毁了宋江的船只,一战擒获了宋江的副将。宋江为救副将,便率领梁山好汉集体向张叔夜投降。

这段历史,施耐庵早在朱武救陈达向史进投降的故事里埋了伏笔。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15)

宋江投降后,立即受了招安,在宋将辛兴宗手下做副将,献计攻破上苑洞,擒获了方腊。然后,追随童贯攻打幽州,途经大名府时,被时任元城尉的李若水记在了《捕盗偶成》这首诗中。

《三朝北盟会编》等史料记载了“招安巨寇”杨志先后在种师道、种师中手下任先锋敢死队队长,“将选锋军”攻打幽州、抗击金兵。刘韐、李钢曾经为杨志辩护,向宋钦宗请功,要求激赏杨志。杨志也因为军功,得到了升赏。

这一切,都在《水浒传》的故事中提前预写,施耐庵七十回之后的故事中,必定有梁山好汉抗金的英雄壮举。

除了鲁达、杨志的故事完全照应了历史真实外,林冲、武松的故事中,也隐藏着同样的伏笔。林冲曾经为自己写了一首“预言诗”,说他将“京国显英雄,威镇泰山东”,林教头将在七十回书之后,参加东京保卫战,显示出真正的英雄本色。武松则要去边上,一刀一枪的搏杀功名。

宋江绝不辅佐亡国之君,施耐庵为何又要写梁山好汉抗金呢?梁山好汉抗金,还是在拯救赵光义这一脉的国君呢。

这就是施耐庵深深的家国情怀,以家国情怀所书写的史诗般的英雄故事。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16)

书中以“二龙”隐喻宋徽宗、宋钦宗,但施耐庵说,宋江等一百单八将只反一朝皇帝,这朝皇帝说的就是宋徽宗。

《水浒传》中,宋江虽然不断攻打州府,与宋徽宗作对,扰乱大宋乾坤。但是,却经常表达期待圣主降光,尽忠报国的强烈愿望。有读者大概据此,依然认为宋江就是梁山最积极的招安派。其实,这正是施耐庵为宋江率领梁山好汉抗金的预写伏笔。

却说梁山好汉在晁盖的带领下,下江洲劫法场,黑旋风李逵一路冲杀,把他们引进了白龙庙。

施耐庵在书中以大量的生肖信息,隐伏他要写到的皇帝,这部书本身就是要“评议前王并后帝”。因而,书中所有的“龙”,其实都是“真龙”。

宋钦宗赵桓生于公元1100年,这一年干支庚辰,就是一条“白龙”,白龙庙则说的是宋钦宗的“庙堂”。这就意味着宋江将在这个时期,与种师道、种师中、李纲等名将携手抗击金兵,“保境安民”。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17)

在国难当头之际,施耐庵放弃了“天道循环”,以超越“天道”的人文主义精神,不再以此来作为“替天行道”的目标。而是以“保境安民”为至高无上的“天道”,写梁山好汉为国尽忠,保家卫国,最终如攻打曾头市那样,发誓“保境安民”,荡平北宋境内的金国势力。

然而,北宋毕竟还是灭亡了,施耐庵早在九天玄女庙的故事中,预伏了“二龙戏水”的结局。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金国拘押,在五国城“坐井观天”。

但是,梁山好汉的抗金壮举却是这一个时代英雄主义在《水浒传》中的高度浓缩,施耐庵必将以他高超的表现手法,书写悲惨历史中的伟大人文主义情怀,塑造一群天神般的梁山好汉。

这是一部伟大的史诗级别的英雄故事,在一个王朝即将走向灭亡,或者已经灭亡的时刻,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好汉奋不顾身,慷慨奔赴国难,为天下苍生“保境安民”,书写了一段悲壮的英雄传奇。

而在书中的另外一条主线中,施耐庵也是在战乱之中,寄托了对挑起战事者的极端蔑视。《水浒传》中的黄文炳惨死,潘金莲、西门庆被好汉武松斩杀,栾廷玉张皇失措的逃亡,洪太尉的骄矜自大与狼狈不堪……,等等,都是施耐庵家国情怀的一种表述。

战乱对“天下太平,四方无事”的破坏,令施耐庵十分愤懑,那些被隐喻挑起战祸的人,施耐庵都予以毫不留情的鞭笞与讽刺。

多角度品读水浒传(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的伟大史诗)(18)

结语

至此,我大致明白了前辈的故事,也大致明白了《水浒传》深刻的思想与伟大的情怀。而书中充满的“佛”、“道”信息,又是施耐庵价值追求与人文精神的深刻寄托。在书写英雄史诗,抒发家国情怀的同时,施耐庵依然在探索以怎样的价值观、怎样的人文精神为天下百姓永久的维护“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受了些快乐”的太平无事世道。

施耐庵以神一般的笔法,超越文学境界,以梁山好汉的故事隐写了历史真实,赋予每一个人物以多面的角度,担负多重“历史责任”,构织了一副纵横交织的巨幅历史画卷。比如,“杜迁”、“孙立”既隐喻了妖魔,又是抗金保境的英雄。宋江的身上艰巨“天魁星”、“宋三郎”,以及“敢笑黄巢不丈夫”的明成祖朱棣,是率领梁山好汉,“呼群保义”的首席英雄,他绝不是投降派。

《水浒传》是一部伟大而深刻的著作,这一篇长文写得再长,也无法完整的表述施耐庵伟大的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我接过前辈的两部半书,致力于《水浒传》的解读,是为了致敬施耐庵,以人文精神与家国情怀致敬中华伟大的文明。

绿野萍踪·2020年10月21日夜于湘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