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说到“高腔”,有这样几中提法,“喊高腔”,意思是有人大声嚷嚷,常受到别人指责,还有“耍高腔”,意思是说大话、不现实的话。

其实,“高腔”一种艺术,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杨林高腔就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

杨林高腔又称山歌、喊歌子,通过多人高音翻唱进行交流,声音高亢嘹亮粗犷,旋律古朴婉转悠扬,属原汁原味原生态民歌唱法,具有独特的穿透感、震憾力,杨林高腔以高亢嘹亮为特色。

杨林唱小曲大全(唱出高腔里的丰收年)(1)

高腔传人正在演唱“七月里干妹回”

杨林高腔原发于秭归县杨林桥镇石鼓池、响水洞、天鹅一带,由长阳土家族喊歌子与杨林本土山歌相互渗透而衍生,是典型的巴、楚文化融合的产物。

杨林高腔不同于土家族喊歌子的特征为短小精悍、更注重高音表达、可与多种器乐相结合、演绎场合更广泛等特点。另外,本地五句子歌、小调也可用高腔方法加以演绎。

在表现形式上,杨林高腔与薅草锣鼓紧密相连,可以单独演唱或是对唱,可以清唱,也可以跟锣鼓合奏(比如可用到薅草锣鼓“请神”、“杀酒神”、“扬歌”、“茶调”中串唱)。

杨林高腔的曲词包括农村挑担、拉板车、搬运号子,山歌、插秧等农田劳动时的田歌,休息娱乐、节庆、婚丧等场合所唱曲子,儿歌、摇篮曲、叫卖、吟诵诗词、古文时的歌调,人们搓麻将等游戏时的歌调,传统节日、庙会、红白喜事等场合演奏的乐曲,古代流传下来的工尺谱等器乐曲。

杨林唱小曲大全(唱出高腔里的丰收年)(2)

杨林高腔主要用于人们日常生活或者田间劳作时自娱自乐,消疲解乏;也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的传递。

由于杨林高腔要从小训练,讲究童音破噪,能够完整演唱的人越来越少,传承越来越难,加之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及打工潮流影响,娱乐功能消减,所以传承这门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杨林高腔(山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3年,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对杨林高腔作了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