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沈阳文安路社区万佳宜康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照顾老人。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今年6月,沈阳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4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26.88%,人口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我市老龄化具有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未富先老等特点,且九成以上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
针对我市老龄化实际情况,沈阳正加快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但面对席卷而来的银发浪潮,面对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沈阳的养老产业发展还需做足哪些准备?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多个老年人家庭,采访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倾听众多老年人及业界人士的心声和期盼。
现状养老服务设施正“遍地开花”
民政部门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5年前,沈阳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有715个,社会化养老床位3.8万张;2020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预计将增加至1160个,社会化养老床位增加到了近5万张。
“自从这里开放后,我们老哥儿几个有了打牌娱乐的好去处,有时候午饭、晚饭也是在这解决的。”今年11月下旬,皇姑区润德北塔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这让居住在附近的江万里和他的几个老伙伴儿高兴极了。中心大约700平方米,不仅设置了棋牌室等娱乐休闲场所,还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目前,我们集团运营了2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明年,我们计划投入更多力量到这个领域。”润德发展集团总经理李永贵告诉记者。
在铁西区楠山有约燕塞湖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室内采用的是原木色和草绿色的混搭风格,整体环境给人舒适安稳的感觉。在这里,康复理疗室、多功能活动室、洗衣间、助浴室、照护室等一应俱全,甚至还设置了亲子活动区。该项目运营负责人陈家林表示,该企业目前在沈阳在建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达30个。
“2019年开始,我们提出三年内每年新建10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今年,我市更是将这一工作列入12项民生实事之一。”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社区居家养老领域,这样的设施建设速度是领先的,是走在副省级城市前列的。目前,全市已实现新建居住区按照每百户35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将再利用三年时间补齐老旧小区按照每百户25平方米标准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这个短板,从而进一步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阵地。
声音养老服务仍面临诸多难点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实现“遍地开花”,这是否意味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实现全市社区全覆盖了呢?目前来看,情况仍不容乐观。
市民赵女士是家中独生女,且工作在外地,家中父母年迈又腿脚不便,赵女士人虽在外,但心里总是牵挂着二老。“之前想送老人去养老院,实地走访了几家发现,高端的住不起,普通的条件差点,舍不得让父母去住。也想过请保姆,但二老觉得自己还能动,不想额外花那份钱。”赵女士坦言,“小区周边是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但目前也只是让老人到那里去唱歌、打牌,休闲娱乐一下,或是吃顿饭,真正说是能有人来家里帮助老人做饭、打扫、洗澡,尤其是健康护理,目前还不能实现。”
辽宁大学中国老龄政策法律研究所所长任际教授多年来从事居家养老方面研究,她说,从总体形势上看,各地的养老产业发展都面临着诸多难点痛点。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来说,短板之一是养老产业的资本与人才双匮乏,居家医疗护理、健康管理等这样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还未完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还在探索当中。此外,从长远的消费需求来看,居家养老产业的确是朝阳产业,但短期内,居家养老市场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的,一些民间资本对此持观望态度,未能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总体来看,沈阳市目前居家养老社会供给不足,市场化水平不高,志愿服务氛围尚未形成,行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任际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十四五”时期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在我看来,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当务之急是落实战略、做好规划、补齐短板。要具体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措施,在发展中将养老产业和居家养老结合思考。”任际说,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和个人分别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的不同任务,要各司其责。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并不断完善落实我市已经出台的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有法可依的制度规范,推进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政策试点政府购买将服务送进老人家门
打通居家养老服务“堵点”,需要啃“硬骨头”——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沈阳即将推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我们先期选择100个社区作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一级主任科员夏时雨告诉记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这一方式,一方面让老年人熟悉、习惯社会组织或服务机构上门提供服务这一形式,形成购买养老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想要借此契机撬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让更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
李永贵所在的润德发展集团此次即参与到了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当中。“我们集团业务涵盖物业服务、居家养老、家政服务、餐饮服务、装修改造等方面,以物业服务为支撑,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在发展居家养老方面具有低成本、资源易整合等优势条件。”李永贵说,这种模式非常适合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值得借鉴参考。目前,企业正在进行医疗方面的资质认证,未来计划将医养结合融入到旗下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当中,届时将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记者还了解到,在试点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沈阳还将同步推出养老事业服务信息平台和手机APP,该平台面向政府部门、服务组织和老年群体三类用户,以平台为桥梁,构建政府部门、服务组织、老年群体之间的桥梁纽带。通过平台,服务组织和老年群体均能及时掌握供需动态变化,从而解决养老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和供需服务错位等问题,使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真正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新闻链接
手机点播
16项养老服务送上门
理发、助浴、室内清洁、制作老年餐……在手机APP上选择所需要的上门养老服务选项,即可免费享受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记者12月23日从市民政局获悉,沈阳将在100个社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据介绍,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将采取上门服务和集中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向持有试点社区所在区户籍并居住在试点社区的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30至45小时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向8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7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3小时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上门服务包含理发、助浴、送餐、室内清洁、助行、起居照料等9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和人工肛门便袋护理、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导尿管护理、鼻胃管护理等7个助医服务项目。
“在老年人一端,我们会推出一款‘沈阳养老’APP,使用手机简单几下操作,就能实现养老咨询、上门家政、餐饮配送、保健康复等服务,此外还包括电话呼叫中心和移动支付等功能,未来还会融入更多养老服务,真正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智慧养老。”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服务正式推出后,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或其家属需提前一周预约,除了APP,还可通过沈阳养老服务网、12349服务热线或拨打承接主体联系电话等方式选择服务。
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将为申请获批的老年人生成电子版“沈阳市养老服务卡”,卡面上印有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带有卫星定位的二维码,服务人员将通过扫码的方式进行计时和结算,还会实时将服务过程上传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主动接受有关部门、服务对象及社会监督。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时长原则上应当月内使用,因生病、外出等特殊情况不能当月使用的,应在3个月内使用完毕,超出3个月未使用的时长自动清零。超出应免费享受服务时长的部分,老年人或其家属应与承接主体协商价格并支付。
记者手记
养老服务职业期待更多认可
12月12日,“2020年度沈阳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在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进入实际操作环节的共有40名选手,其中不乏57岁的参赛选手,男女选手比例1:9。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713名注册护理员,其中男护理员1291人、女护理员3422人,平均年龄45岁。相对于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市护理人员数量明显是缺乏的。
为何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如此巨大?这要从长久以来,养老服务人员这一群体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点说起。“三高”指从业年龄高、劳动强度高、人员流动性高;“三低”指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职业技能水平低。“工作苦脏累压力大,再加上医疗纠纷频发,社会对这一职业认可度低,很多相关专业学生出校门就转行,这是导致养老服务行业招不到人的主因。”市民政局相关人士这样解释。
面对这种情况,沈阳市出台了相关政策,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更多高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还会对符合条件的入职一线养老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发放一次性4至6万元的入职奖励补贴,鼓励更多毕业生从事一线养老护理工作。此外,沈阳还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的护理人员加入养老服务业。比如,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长效化,未来5年,每年组织1000名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等等。但尤为重要的是,要提升护理员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增强养老护理人员的行业荣誉感。要让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到养老工作不光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更是你我他共同的责任。
每个人终将老去,当你老了,需要的是专业化老年“照护师”,需要一个陪伴在身边、懂得基本医疗常识的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邱菊/文李浩/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