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是王小波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讲述了知青王二和女医生陈清扬的情感纠葛,王小波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戏剧性的描写手法刻画出一种被世人所束缚的最为纯粹的男女关系,他在文章中对于王二和陈清扬之间的“狂欢”,不存在一点含蓄的修饰。

阅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王小波黄金时代)(1)

王小波就是要用最直截了当的语言来揭开了那个年代人们心中一层层欲望的遮羞布。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其实除了男女关系,王小波在《黄金时代》创作中所显露的思辨和反讽才是更值得人更加深入反思的。

《黄金时代》里王小波说:“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你有没有觉得他说的太对了,和自己现在的生活简直就是一样一样的?

王朔,你知道吗?就是徐静蕾著名的前男友,非常有才华,也非常张扬的一个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改编自他的《动物凶猛》。王朔放荡不羁,骨子里有股傲气,一般人瞧不上眼,就是张艺谋,他笑话人家不会写剧本;还说金庸的书得捏着鼻子才能看下去。但是他承认王小波比自己更牛,说如果王小波活着,自己不如他。

再就是高晓松,他的家族里那些亲人全是学霸,这个大家族最低的学历是硕士。他出身显赫,再加上自己的才气和实力绝对没人质疑,平时也是眼高于顶的人,却直接公开表白,说在自己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王小波不光绝对排第一名,而且把第二名拉开很远的距离,简直就是自己心中的神。

还有冯唐,都说这人嘴最毒、最辣,又最喜欢点评别人的作品,关键是都能点评到精髓上,不少人挺怵他的。

据说是便秘的时候,冯唐在厕所看到《黄金时代》,趁着这个空儿,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再把感受写下来,还收在了自己的文集中。冯唐这么毒的嘴夸王小波的作品“有趣味”,甚至还自创了一个成语叫“冯唐金线”,意思是他觉得文学作品好坏很难衡量,但是应该是有一条标准就是“金线”在的,达到金线的才是好作品,这个金线是什么呢?

冯唐认为王小波的文字是个奇迹,也是这条衡量文学作品好坏的金线。

不仅如此,王小波更是被誉为中国的卡夫卡。有趣的是,不光他的作品和卡夫卡相似,生前和卡夫卡一样默默无闻的人,还卡夫卡一样是生活在荒诞中的人。

王小波先天发育不良,缺钙很严重,能长一米八多,都猜测是因为补钙的时候补过头了。小的时候经常呆呆的,妈妈就给他取了个昵称叫“傻波子”。“波”是爸爸妈妈希望他平平安安、没有风波。他们哪里知道,少年时代还是可以,青年到农村插队,不光呆呆的,还长疟疾、犯急性肝炎,腰也弯不下去了。最后好不容易成了作家,不用干体力活,最常遇到的事情是作品被退稿,即使有作品出版了,也卖不了多少本,收入惨淡。

混得这么惨,长得也不帅,看起来还不大精神,又追求“特立独行”,撇开这些,王小波硬是拥有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刘心武和他喝过两杯茶后,越看越觉得顺眼,觉得大概是因为,王小波一点点展示出自己的灵魂了。可见,好看的皮囊再多,也不如一个有趣的灵魂啊。

所以如果你只读一个中国男人写的小说,这个男人就是王小波;如果你只读他的一套作品,那就必然是时代四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

托尔斯泰说“了解一切,才能原谅一切”,读一读王小波的时代四部曲吧,你会对一个男人的一生了然于心,然后和自己和解,和生活和解,原谅一切。

阅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王小波黄金时代)(2)

阅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王小波黄金时代)(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