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立杨语录(品读伍立杨洒脱深切的自然抒写)(1)

伍立杨/文

余光中先生曾说他读书或买书往往根据文字来作判断。一本书好不好,是否值得花功夫细赏,先要看他的文字是否清畅。倘若一本书文采郁郁,文字清畅,则值得一读,甚至可以百读不厌。然而可怪的是,有时候不少十足的文学书并不能给我们这种享受,有的甚至令人头疼……

反而在某些非专业文学作者的书中,倒给我们意外的惊喜,仿佛在幽微处发现了亮光,在万枯之林遇洒法雨。他们的文字,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仔细品味。篆刻大家、画家曾杲先生的文学随笔与散文,即具此种效能。他的文章,感性与知性兼而有之,却又精新博丽、洒脱高华,文字很有一番摇曳生姿的酽酽趣味。他对大地、风光、风物、风景……的考察,建立在逻辑的知性认知上,故其发为感叹,颇具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在考察自然,同时也是叙说一种复杂的心境。既符合艺术的旨趣,又有盎然的文学兴味,其文字有如醇酒,迷人又醉人。在其新著《通往未来的列车》中表现尤为明显。

伍立杨语录(品读伍立杨洒脱深切的自然抒写)(2)

在这部莫言先生题写书名的文集中,作者曾杲是把山河大地的历史衍变、以及生命的痕迹,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的框架之中来着墨。我们震惊的发现,地球村醒目或僻远的去处,处处透露出作家对生命的着力把握和尊重。同样,也呈现出作者对山河大地之上的生命形态的悠远的寻思……

他的叙述更多的是让读者去领略事物,而不是去探究其状态,其眼光所流露出来的智慧,星月驱使,华岳奔驰,能刚能柔,忽敛忽纵,魅力通常隐含于智慧之中,并不决定于外形的。所以在其洒脱的、不衫不履的笔触中,正可见到不同寻常的宏丽与灵光。大山大水、土地、生命……无不深蕴着作家真切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抒发,以及焦点式的点染透视,以及细微、宏观、大气、饱蘸深情的叙写。他在各大洲大地上的行走,或是一种点拨,或是一种达观,或是一种悟解,或是一种眉批,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往往要言不烦,疏密有致,却能以机智的语言驱散迷雾,气韵充溢,留下思索和回味的余地。在体悟他笔墨描摹的同时,读者心里就油然充斥着什么,渊然难以平静,深受那种感染,且在掩卷之后作为一种回味因素表现出来。

他将传神与逼真,汇一炉而冶之。传神与逼真,非赫然对立者。逼真可传神,而传神未必非逼真不可。无论诗与画,造成逼真一境者非精细工致莫为,而传神的笔墨,却可依靠神似来取得,神似所传达的意境是一种精神姿态而非表象外形。曾杲文字笔墨,随意短长,信手拈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品藻自然,毫无拘碍,并于此中生发出画龙点睛式的深切感悟及见解。

曾杲的文字作品,正是在一种大写意的气氛提领之下,时有小写意、或者精到工细的工笔笔法嵌入。《一件小事》的宛转与惊奇,《索玛花开》索马花对于童年生活刻骨铭心的隐喻,《寻茶记》中的仿佛染满茶香茶韵的文字……《通往未来的列车》对于澳洲传奇般的散记,令人大长见识;《人生里,总要去见见自然的壮美》的雄奇壮丽,《宏观的生命,微观的器物》的沧桑悲凉……其间,既有奇崛的视角,也有出人意表的譬喻,而譬喻真是寄托思想的最佳渠道。再者期穷形以尽相,促使意义具象化,如绘如见,巧妙有味,更形成文学语言的奇效大验。往往一语道着,而此天生好言语,则又新鲜,又真实。

“太阳西斜时,正好将一束光撒向塔尖,蓝天白云与金色佛塔,在这一刻竟如是和谐,伴随不时传来的悦耳风铃声,让人心醉。”

“以新的视角来审视很多平时习焉不察的情况。”

“伴随着这抹微光,太阳渐渐从山后升起,耀目的金光洒在山顶万年不化的积雪上,天地间似乎都被金光所笼罩。太阳出来后,湛蓝的天空也逐渐显露在我们眼前,那样的高广、深邃,在这一时刻人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会从心底里对自然产生敬畏,真正拜服在这些圣山的脚下。

眼睛不够用了,按快门的手却没有停歇,在那一时刻我并不知道自己能记录下多少这样的美景,甚至不知道最后照片传递出来的景象能有当时所见的几分之一。只是心中有个声音,在呼唤我,将这些景象拍下来,这是将这种美进行传递的过程,也是传递自然伟力的过程。”

……

在作者冷隽深情的笔触中,我们获得了完美的答案,并且确乎感到了一种“时间开始了”的辉煌壮丽,始终贯穿缭绕在作者笔墨情怀之间。他以一位优秀艺术家的素养和眼光来进行打量,更是呈现出非同寻常的审美新质,拓展了新的题材领域和文学生长点。

曾杲一手握刀,一手执笔,笔墨驱遣思想、山水、人物;寰球、人文、史地。远眺近观,着眼点还在于心情点染,智慧结裹。行云流水的叙事,手挥目送的风度,文字截止处,留下的是辽远的思绪,以及精彩的回味空间……

《通往未来的列车》曾杲 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