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入职登记表算劳动合同吗(员工入职登记表使用说明)(1)

劳动法江湖

使 用 说 明

① 入职时间

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确定入职时间可以明确双方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

劳动者需填写真实的入职时间,入职时间为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时间,可以表明用人单位已经对劳动者进行了实际用工,双方自此开始建立劳动关系。

建议本表在劳动者入职当天填写,如果入职前填写的,入职时间一定要写正式入职上班的时间,而不是填写表格的时间。

② 用工形式

用工形式一般分为劳动关系用工(全日制、非全日制)、劳务派遣、劳务外包、实习、退休返聘等形式,不同的用工形式双方形成的法律关系不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同,用人单位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

明确不同的用工形式,确定不同的法律关系,配合签订不同的合同文本,达到关系明确、分类管理、有效避免法律风险的目的。

③ 姓名

姓名等基本身份信息要清晰,与身份证信息保持一致,不得填写错误,字迹工整,使用简体字,不得使用异体字、艺术字等。不得填写艺名、小名、绰号等。

身份证姓名与毕业证书、资格证书显示姓名不一致的,要查找不一致的原因,如因姓名修改导致不一致的,要提供户口本证实曾用名,核实身份证号码,证实为同一人。

④ 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

核实出生年月日,主要用于确定劳动者的年龄。

年满十六周岁可以成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但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即使是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也不得招用。

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只有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才可以招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要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招用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为使用童工,使用工童工的法律后果非常严重。

因此,要严格审核劳动者的出生年月日。

公司入职登记表算劳动合同吗(员工入职登记表使用说明)(2)

劳动法江湖

⑤ 文书送达地址

文书送达地址主要是为了解决各种通知等文书的送达问题。确定送达地址后,在后续劳动管理中如果出现劳动者不配合接受相关文书或劳动者失联等情况时,可以使用邮寄的方式送达文书,确保劳动管理在法律程序上不出现问题。

⑥ 参加工作时间、累计工作年限

劳动者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有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劳动者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参加工作时间和累计工作年限主要是为了确定医疗期、年休假等权益的时间如何计算。

⑦ 紧急联系人

当劳动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联系的时候,一方面通过紧急联系人可以知晓劳动者的状态,另一方面紧急联系人已经取得了劳动者的授权,可以代表劳动者解决劳动关系项下各种悬而未决的问题。

⑧ 是否有亲属或朋友在本公司任职

了解劳动者在公司的亲属关系,涉及到一些特殊岗位或工作时,考虑是否需要回避的问题。

⑨ 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主要是为了尽量防止招用到患有职业病或可能患有重大疾病的劳动者。

了解劳动者之前的工伤和职业病情况,尤其是职业病有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如不了解劳动者身体状况,后续将难以证明职业病是在入职前就已经存在的问题。

劳动者只要一入职即有三个月的医疗期,在医疗期劳动者有特殊保护,过了医疗期解除劳动合同也要付出相应的成本。

⑩ 教育培训经历

教育培训经历主要是了解劳动者受教育情况以及取得了何种资格证明,判断劳动者是否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特殊工作的资质。

⑪ 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主要是为了了解劳动者之前的工作情形,判断劳动者是否具有相关工作经验,是否具有相关岗位的工作能力。同时也能确定与累计工作年限相关的其他问题。

⑫ 规章制度知晓声明

规章制度知晓声明是为了解决规章制度的公示告知问题,为之后的劳动管理,尤其是为解除劳动合同打好基础。

⑬ 劳动合同签收声明

劳动合同签订后的文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如果没有交付给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是否将劳动合同文本交给劳动者由用人单位举证证明。

虽然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有一个月的宽限期,但还是建议劳动者入职当天即签订劳动合同。一是之后可能会遗忘,二是存在极个别劳动者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

⑭ 特别声明

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条件、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须告知劳动者的内容,未告知有被认定为用人单位构成欺诈的问题。

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需要用人单位可以处理劳动者的个人信息,尤其是涉及到指纹、面部信息、行踪轨迹等敏感信息的,需要征得劳动者的书面同意。对劳动者个人信息及相关过往信息的调查,也属于处理劳动者的个人信息,需要取得劳动者的授权。

劳动者因为竞业限制、商业秘密的问题可能会使用人单位对外承担连带责任,解决因为劳动者的欺瞒导致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以欺诈的手段,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适用的前提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作过要求,如没有证据证明作过要求,即便劳动者有不实陈述,也可能无法适用以上规定。

此外,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录用条件的内容由用人单位确定,并且明确告知劳动者,将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作为录用条件之一告知劳动者,可以方便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⑮ 签名

签名一定要劳动者本人当面签署,且使用黑色碳素笔签署。

签署的名字要与上面填写的名字一致。

有多页的,在每页的最下方都签字。

日期一定要填写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