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阜南县美丽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徽阜南汇聚振兴动力)(1)

庄台上的道路。人民网 王晓飞摄

人民网合肥8月20日电(韩震震)“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观光农业助增收。”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干部群众津津乐道的一句话,道出了蒙洼地区因地制宜聚动能、促发展的“致富密码”。

紫薇花迎风绽放,青涩柿子挂在枝头,如今的西田坡庄台道路平整、绿植环绕,群众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再也不见往日的脏乱差,村民开始吃上“旅游饭”。

近年来,阜南县根据蒙洼蓄洪区实际,努力打造沿淮河现代生态农业,依托庄台景观、湿地风光和文化习俗,逐渐发展起生态旅游产业。

阜南县美丽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徽阜南汇聚振兴动力)(2)

庄台一隅。人民网 王晓飞摄

曹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邵佳云介绍,2020年以来,当地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庄台环境治理,“坡下绿草坡上花,水底鱼儿水中鸭”的美丽庄台,成为群众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游客休闲观光目的地。今年以来,西田坡庄台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环境改善、游客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好西田坡。曹集镇人张静在镇上经营一家老五农家菜饭店,以淮河蚬子为招牌,在当地颇有名气,看中西田坡庄台的未来,他决定把饭店搬到这里。

“这里场地很好,除了农家菜,也适合发展垂钓、采摘,还能带动乡亲们就业,未来肯定大有可为。”张静说。

阜南县美丽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徽阜南汇聚振兴动力)(3)

收获的芡实。人民网 韩震震摄

从“与水斗争”到“与水共生”,“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是阜南蒙洼地区两年来转变发展思路的生动写照。

在阜南县老观乡,胡广富的芡实基地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这里地势低洼,一下雨就淹,种粮食肯定不行,但种芡实就非常合适。”胡广富的钱富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芡实种植5000多亩,产值2000万元左右,带动当地群众数十人就业。

一根根烘干的杞柳,在编织工人手中舞动,位于阜南县郜台乡的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制作柳编提篮。公司负责人杨大燕早年外出打拼,发现柳编的商机后,选择返乡创业。

阜南县美丽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徽阜南汇聚振兴动力)(4)

工人正在制作柳编。人民网 韩震震摄

“杞柳是一种水生植物,之前发大水,庄稼都没了,就杞柳还长得很好。”郜台乡党委书记曾凡富介绍,以前当地群众用杞柳编织筐篮自己用,外出人员发现了商机,回来做工艺品出口,带着大家一起增收致富。今年截至5月底,全乡36家柳编生产企业出口额达3000万美元,目前有企业开始转向内销,一旦市场打开,未来将实现更快发展。

今年59岁的张玉仁,是郜台乡安台村人,妻子在安徽德润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作已有两年多,由于是计件算工资,他在农闲时也会来到这里挣点额外收入。

“骑电动车5分钟就到了,我自己一天也能挣100多元钱,又有收入还能照顾家里,非常适合我们。”张玉仁说。

淮河安澜,百姓才能安居乐业,2020年以来,阜南县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防洪保障能力,作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也完成了水闸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8月的蒙洼地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生态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提升,产业逐渐兴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片淮河流域启用最频繁的蓄洪区,幸福新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