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

鲁仲连

“先生,大王求贤若渴,而且齐国刚击退燕虏,百废待兴,恳请先生受土封爵,担任卿相,为我王分忧。”面对齐襄王派来的使者,和言辞恳切的加封诏书,向来孤傲不羁的鲁仲连看都不看一眼,“算啦算啦,鄙人过惯了纵横列国没人管的日子,也见过公卿们受制于王侯的窘态。与其因为富贵受制于人,还不如守着贫贱放任自流,贵使请回吧。”

“可是,请不到先生......”使者话没说完,鲁仲连就接上了后半句,“如果暴秦真要鞭笞天下,鲸吞四海,请禀告齐王,列国仁人志士不会坐视不管。”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2)

秦军

看到天边滚滚的烟尘,秦军进逼的铁骑,望着一望无垠的大海,鲁仲连想起了数十年前,在邯郸城发过的誓言:义不帝秦。嗯,是时候隐退了。

但他不畏强权的风骨和古道热肠的侠义,却注定不会从历史上隐退。

初露锋芒:稷下学宫的惊人一问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3)

公元前294年,乐毅带领的复仇大军已经杀入了燕国的北疆;杀气腾腾的白起也在伊阙山谷中,屠戮了24万韩魏精兵;面对混乱局面毫无对策的屈原,只有带着长剑和满腹怨言,前往楚国的发源地汉北暂时喘息。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4)

学宫

不过天下的混乱,却不影响齐国稷下学宫里的争辩和弦歌。一群士子正对着公认的学识大家田巴毕恭毕敬地行礼致意:“田巴先生,汝辈学问,吾等佩服。”齐王的使者也给田巴带上了象征优胜的墨玉冠。

但在这时,一个小童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当时的肃穆场面:

“面对白刃的威胁,就顾不上远处的飞箭,厅堂不扫干净,就不要管野外的杂草;现在齐国局面严峻,刚刚经历燕国入侵,楚国打到了南阳,赵国打到了高唐,但是先生还在这里讲三皇五帝和上古往事,卖弄些没用的学问,敢问先生对齐国的困局有何解法?”

全场的目光,顿时集中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稚嫩少年身上,这是稷下先生、精通势数之学的徐劫徒弟:鲁仲连。虽然脸庞依旧稚嫩,但是脆生生的言语和刀剑一般尖锐:“要是先生没有什么实用的好办法,就请收回您的高谈阔论吧,不然就和枭的哀嚎一样令人心烦。”关起门来自吹自擂,确实无助于时事。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也不禁汗颜起来。

毕竟论学问,田巴确实是稷下学宫中的最强者,但这些自由而无用的知识和思想,在战国争雄中,却是如此无力;现在这层窗户纸,终于被一个12岁小童捅破。难怪第二天,羞愧而不失风度的田巴,称赞鲁仲连是一匹前途不可估量的千里驹。徐劫也感到由衷的欣慰,因为现在齐国需要的实际的能臣猛将,而不是迂阔的学问先生。

徐劫研究的是势数,他就是在马陵之战中,向太子申自荐有百战百胜之术的徐子,但是建议没有被采纳。而他的学识,主要是研究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继而成就大业。之后鲁仲连的多次出手,也是对这种方法论的具体使用。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5)

孟尝君

比如,在评论孟尝君养士的问题时,初出茅庐的鲁仲连旁敲侧击地讽刺了孟尝君好士而不知人:比如他给所有人一样的待遇,其实说明孟尝君并不一定深入了解所有人的优劣长短;在孟尝君想驱逐一个他认为无用的士人时,鲁仲连告诉他,如果一个人没有用,或者才干没有得以展现,就驱逐他,这样的驱赶性策略不仅会落下恶名,而且会招致别人的报复。养士数目巨大,但是对于手下才能没有充分认知,就是战国封君乖违物性,徒好虚名的通病。

善用势数:在齐国的小试牛刀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6)

临淄

相比于和贵公子们的交往,鲁仲连关心的,是自己家乡齐国的兴衰。

在鲁仲连懵懂有记忆的时候,临淄城车行如河流,人多如山海,挥袖成云,挥汗如雨。市面上,还有各种陶器,乐器,斗鸡,青年子弟们不是在角抵比武,就是在赌博。燕国入侵的前几年,还是齐闵王威风八面,吞并宋国的高光时刻,那时的齐国,是可以和秦国分庭抗礼的强大存在。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7)

苏秦

但是物极必反,风水轮流转。青年时代的他,见证了临淄的滔天火光,很多人流离失所,破城而入的燕国人蛮横地统治自己的同胞;大了一点,他知道了苏秦是如何将燕国架在火上烤,最后配合乐毅的军队破齐南下,将齐国重器掳掠到燕国的悲惨国耻。燕人将齐人的残暴,一件不少地还给了齐国。而历史剧本,从来都是以出乎意料,但合乎情理的逻辑演绎的。他等到了名将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的逆势反攻。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8)

火牛阵

田单解除了孤城之围后,去攻打尚未收复的狄城。路上有意炫耀的他,特意拜访已经小有名气的鲁仲连,但后者冷淡地告诉田单:他可能打不下狄城。田单一开始还不相信:表示自己仅仅依靠数千残兵和两座大城,就能击败万乘之国燕国,怎么可能连一个小城市都无法攻取呢?

在旁观者鲁仲连看来,结局再清晰不过:燕惠王和乐毅的猜忌导致了乐毅的出走,新任燕将确实能力不足;而且田单在守城时,费心思使用了各种方法提振己方士气,让对手放松警惕,所以才有了田单的成功反杀;而今虽然资源丰富了,但是田单的斗志和紧迫感今非昔比,所以只会以寻常的方式去指挥战斗。

不久之后,安居在茌平家中的鲁仲连就听闻了这样一曲童谣:

“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

意思是狄城下,田单将军威风凛凛,戴冠佩剑,但是徒有威名,却无法攻下燕虏盘踞的狄城。真是应当被耻笑啊。田单灰头土脸的找到鲁仲连,请教他这次无法取胜的原因。鲁仲连悠悠道: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9)

齐国军队

“当初齐国只剩下即墨和莒的时候,将军每天站在城头巡逻城防,加固工事,身先士卒地鼓舞战士,告诉他们,国破邦亡,家园何在?所以战士们无不卖命杀敌,拼死作战;而今将军身穿金玉制作的腰带,享受着夜邑的赋税,还能在淄水上游玩享乐,基本上脱离了前线,士兵无法受到您的激励,所以怎么会继续卖命杀敌呢?”

听了鲁仲连的劝告后,田单默然良久,一言不发的行礼告退了,相比于之前的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走的时候,他又变成了那个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的绝地战士。

最后,来自狄城前线的老兵经过鲁仲连所在的茌平时,告诉鲁仲连,在亲冒矢石的田单的带领下,燕军人人争先,争相攀爬城墙,最后一鼓作气,攻下了狄城。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是鲁仲连往往是以因时制宜的方式,激励将帅、改变将领态度,从而影响战争的结局。

干预救赵:对抗暴秦的关键游说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0)

如果只是一个在齐国嬉笑怒骂的说客,那么鲁仲连的知名度注定是有限的。

相比于一国的成败,天下的倾覆,更令鲁仲连忧虑。秦国急功近利的军功爵制,和对占领地区的残忍压迫,让鲁仲连誓死不承认秦国的帝权,并以实际行动参与抗秦斗争中。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1)

长平之战

在田单去赵国担任将领和相国的几年后,就发生了长平血战和赵国被围的惨剧。好在赵国和韩国在关键时刻也想到了反间计游说范雎,牵制白起。在公元前260年,由于担心白起的战功足以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秦王被范雎说服,要挟赵国各地求和,而赵国却在这一期间做好了充足的防御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2)

长平之战

前259年9月,在秦昭襄王不听从武安君白起的劝告,派大军30万攻打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10万顽强抵抗,秦人打到第二年,仍不能取胜;次年,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在震怒之余,秦昭襄王改令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增兵10万继续围攻邯郸。而邯郸城内粮食耗尽,人民相互吃食遗体,所以赵孝成王被迫向魏、楚两国求救。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3)

围困城市的秦军

前往楚国的平原君和毛遂成功借到了楚军10万,但大军还在火速北上;而魏国居然一度派遣新垣衍进入邯郸城,劝说赵国遵奉秦国为帝,向秦求和。此时如果投降,那么楚国和魏国援军一旦赶到,局面也不可挽回。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4)

游说

面对步步紧逼的新垣衍,和日益危急的赵国局势,鲁仲连认为有必要出马协助,于是他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堆满遗骸的死尸堆,亲自进入饿殍遍地,人人相食的邯郸,通过平原君与劝降的新垣衍对质。

面对同样能言善辩的魏国将军,在连天烽火和刀兵厮杀中,鲁仲连亮出了自己的唇枪舌剑: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5)

战国强国是靠暴力维系统治的

从大义层面,鲁仲连认为秦国是靠暴力和诈术来维持统治,本身生于不义,所以最后也会亡于耻辱,他发誓自己就算投海自尽,也不认可暴秦权威;而目前列国怕秦国,其实就是忍让的结果:十个仆人其实完全打得过一个主人,但是这些仆人往往是因为心生畏惧,所以不敢反抗;而当年齐威王不去朝拜周天子,周天子派使节来谴责威王,威王反而骂了回去,但是周天子也没有怎么样。可见与其低三下四的对待暴主,助长前者的戾气,还不如态度强硬的与之相抗衡。

在举完了古代的案例之后,鲁仲连又回到了当下:当初齐闵王被燕军打的流亡出境,流到邹国和鲁国时,两小国都有骨气拒绝接纳战败的齐闵王;而今魏国和秦国都是万乘之国,但是忍让只会一步步惯出对方的嚣张气焰,就像现在的秦国和六国。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6)

先秦战争

如果魏国尊奉秦国称帝,那么将来秦王可以随意处置魏王的生死,魏国的大臣可能就和邹鲁等国的小国臣子地位没有区别,您自己也会被秦王随意替换到时候就连先生您,也是自身难保啊。到时候,只怕是商纣王将鄂侯做成肉干的惨剧,怕是会在魏王身上重现。

在一番游说之后,新垣衍倒吸了一口凉气,意识到了魏国在秦国淫威下的险恶处境,最终放弃了针对赵国的劝降。鲁仲连用实际行动,坚定了赵国抗秦的决心,望着全城老小日益坚定的目光和破烂的衣衫,平原君听从门客李谈的意见,将妻妾编入军中,散财抚恤老弱,同时选拔死士,做好最后的战斗准备。

赵国的坚持,最终等到楚国和魏国的武力干预,信陵君在窃取兵符后,精简魏军成员得到精兵5万,和受到毛遂刺激,北上救援的楚军一起前往邯郸解围。最终,屡败秦军的两国援军,和赵国自己的3000死士出城厮杀。

前257年的冬天,在三路人马的联合夹击下,人马困乏的秦军在邯郸城下惨败,黑色的旗帜和铠甲如同潮水般褪去,邯郸城终于拨云见日。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7)

战国时代的中原军队

战后,秦将王齕只好带兵逃回了山西汾城,而秦将郑安平则向赵国投降。到了公元前256年,周天子号召天下的诸侯国一起攻击秦国,这一轮反秦战争一直持续到了前247年,以魏无忌带兵在河外地区击败蒙骜为终点,期间,秦王赐死武安君白起;而范雎因为举荐郑安平失策,也受牵连,出土文物显示,此人最后也以被杀告终。秦国的人才损失和内政失败,和鲁仲连等人的努力,将六国灭亡延迟了数十年多年。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8)

败退的秦军

功成之后,面对平原君列土封爵的邀请,鲁仲连淡然的表示:为利益而行事,与逐利的商人无异,我不是那种人。如果我的技能可以被收买然后利用,那么我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滑稽多智,针砭时弊了。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19)

鲁仲连

相比于个人的得失和单个政权的兴亡,鲁仲连更看重的,是反抗强权压制的古道热肠,和不受王侯羁绊的那份洒脱。相比于那些朝秦暮楚,为了利益无不用其极的游士,鲁仲连显得有点过时迂腐,但也越发珍贵。

兵不血刃:归隐前的最后游说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20)

秦军正在灭亡剩下的战国

前251年,令六国闻之色变,极大扩展了秦国家业的秦昭襄王去世了,天下人几乎都松了一口气。不过,战国地图的东北地图也没有闲着。

而燕国的庸才栗腹,觉得赵国和秦国杀的两败俱伤,于是想趁火打劫,选择与赵国和齐国开战。这位败家子将军成事不足,反被赵国推进到本国都城;而攻击齐国的军队,则稳稳占据了齐国领土上的燕国军队大都被驱逐,但是聊城顽抗不下。这位燕国的聊城守将虽然没有青史留名,但在齐国百姓仇视,外有齐军包围的情况下,英勇坚守了1年多,足以见得这个燕军将领是颇有名将潜质的人物。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21)

燕下都贴头盔

面对这座坚守的孤城,此时已经位列公侯,失去了斗志的 田单,对此城 久攻不下,齐国的领土就始终不完整,于是鲁仲连写了一封书信,绑在了箭杆上射给给燕国守将,给他推心置腹地分析当下的局势:

聪明之人不做有违时势的事情,勇敢之人不会因为怕死而毁掉名誉;忠臣不会因为只顾自己而怠慢了国君。所以我希望将军您能冷静下来;牺牲自己,失去聊城,最后没能在齐国建立功业,这不是勇敢;身败名裂, 后世无人歌颂,这不是聪明;眼下齐国和秦国远交近攻,楚国和魏国已经退兵,只有了燕国要与齐秦为敌,因此齐国会以倾国之兵和您对抗,您觉得胜算大吗?

燕国大臣栗腹无方,对外折损数十万大军,都城被围,人民困苦;您却依旧在充满敌意的齐国土地上占据危城。即使聊城中以人为食,以骨为柴,但是无人背叛,这真是和孙膑吴起一样善于用兵,和墨子一样善于守城了,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22)

古代围城战

所以在下建议,如果将军回到燕国,去辅佐无助的燕王,您将得到国人的爱戴,朋友的称赞,您可以继续移风易俗,教化人民,而不是困死孤城;如果您觉得无颜面对君上,那么齐国也可以封您为君侯,与齐王共存。我听说管仲和曹沫都是克制了一时的赌气,忍住了一时的小耻辱,所以成就了更大的名声,名声与禹,汤,文王一样流传后世,希望您务必慎重考虑啊

在收到这封信件之后,围城中的燕国将领沉默良久,就将箭筒倒置,意思是停止战斗,考虑和谈的选项。鲁仲连以一封书信,收回了失去的国土,而且成功避免了将士的死伤。这是他为齐国做出的最后努力。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本文的开头了。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23)

秦灭六国地图

因为鲁仲连清晰地看到,在被燕国打击后,齐国满足于成为秦国的远方盟友,对于其他五国的死活毫不关心,再无作为。在暴秦的威胁下,黑云压城城欲摧,仅仅依靠几个出色的武将,说客和剑客,在秦军面前无异于螳臂当车。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24)

秦国兼并天下的脚步日益靠近

尾声

虽然鲁仲连一直强调势数,并在邯郸之战的关键时刻,以四两拨千斤的言辞,推动历史事件的进程。但是纵使有过人的材质和傲人的胆识,却也无法阻碍秦灭六国的进度。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25)

画像砖上的车马使者

在他的晚年,曾经表示义不帝秦的他,必将无可奈何的看到,暴秦横扫列国,而末代齐王建因为之前享受秦王远交近攻的外交红利,自食其果。在被秦人收买的臣子误导下,归降秦国的他被迁到了共城,自然不会有好待遇,堂堂末代齐王的恭顺投降,换来的是被秦人活活饿死。这一悲惨结局,就是当年鲁仲连邯郸游说时所竭力抵制的。

松耶柏耶?亡建共者客耶?

齐人哀怨的民歌,唱的就是那些被秦人收买的客卿误导了齐王,最后导致了齐国的亡国。相比于古道热肠,有所坚持的墨子和鲁仲连,这类人没有操守的作为,预示着百家争鸣时代的提前枯萎。

战国时代齐燕两国相爱相杀(纵横列国千里驹)(26)

秦军的威胁步步紧逼

毕竟在专制暴君的碾压性强权面前,鲁仲连这种风流倜傥,蔑视群侯的名士,所能坚持的就是不合作,宁可投海,也不愿向暴主出卖珍贵的自由。鲁仲连强调了一辈子的势数,但是最关键的风骨,却是不能随波逐流的。齐人的这种风骨,日后还会在秦末汉初闪现,不愿降汉而自尽的田横五百士,就是东周士人潇洒风骨的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