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吕林郭小燕朱晓波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国“十二五”期间的成就做出上述总结,同时,指明了“十三五”期间的目标和方向。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十三五”期间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

“十三五”也是当前深陷“寒冬”的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化解产能过剩和实现转型升级是钢铁行业的两大重要任务。针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这些目标任务与钢铁行业息息相关。本期《两会会客厅》邀请了钢铁行业和经济学界的代表、委员,另外还摘编了部分经济学家的精彩言论,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以及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等问题的看法。

主持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6.5%以上。您如何看待这个增速预期,您觉得对钢铁行业有何影响?

袁伟霞:我国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发展期,对钢铁的总量需求已经出现了拐点。但“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比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铁路建设、城镇化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以及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等。从这个角度看,钢铁还有广阔的需求。但同时,我们要看到钢铁行业发展的压力,包括来自环保的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而且,钢铁下游需求与过去相比有所减少。制造业转型发展、高端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以及来自其他可替代钢铁的材料的出现,都为钢铁行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何达平:我觉得这个增速对钢铁行业不会造成重大的冲击。第一,6.5%的增速对于我国这么大的GDP基数来说已经不小了。这一部分增量就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的总量。所以,即使增速下降了,我认为总需求没有下降多少,仍然相对稳定。第二,因为过剩产能的退出,我们的钢铁总量也会下来。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钢铁产量从8亿多吨下降到7亿多吨,供给量下降了,但需求量仍比较稳定,因此,不会给我们造成太大的冲击。所以,我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孙朝晖: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并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这将意味着对钢材的需求不可能增加。因此,钢铁行业再也不可能走过去那种快速扩大产量的老路子了。

林毅夫: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对国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备受关注。我谈三点看法:一是“十三五”规划将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以上,是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两个“翻一番”的目标。二是经济增长速度能快的时候还是快一点好。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经济增长快造成的。只有加快发展经济,早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才有可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三是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内需,也就是投资和消费。我们现在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节能环保等很好的投资项目,也有政府债务低、民间储蓄高以及外汇储备多等优势,不管外部条件如何,只要把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好,就能够维持较高的投资增长率,创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将消费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因此,6.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完全有可能实现,也能为结构性改革营造较好的宏观环境,实现速度和质量的双赢。

贾康:经济增速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要数字。“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目前还是处于“软着陆”过程,绝不是有人说的“硬着陆”,我们的回旋余地还比较开阔,我们自己有底气。经济在下行过程中也有亮点,就业等方面给我们增加了定力,可以考虑容忍一定阵痛的过程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主观方面就是李克强总理强调的,中国的发展一向是在困难和挑战中前行,虽然现在困难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但是要共克时艰、打硬仗来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未来5年钢铁趋势(十三五的钢铁机会)(1)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本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晓芳(右)与中国冶金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陆闻言(左一)正在进行交流。(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顾学超摄)

主持人:“十三五”规划草案把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坚持走绿色钢铁之路,才能改变钢铁的形象。针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您认为钢铁行业应该如何发展绿色钢铁?

袁伟霞:“绿色钢铁”贯穿于材料生产和使用全过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泛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既有利于企业节约治污成本,广泛提高企业环保水平,也有利于环保企业发挥集约化优势。我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用财税手段支持环保企业发展。在大力支持企业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和转型升级的同时,利用政策手段,鼓励环保共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政府部门控制污染的政策应该更加精细化,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制定差异化评价体系,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不断提高治理环境污染的效率。

何达平:现在大家都在谈空气质量以及雾霾。我认为,首先雾霾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对于哪个是主因,目前还没确定。虽然钢铁行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是不能说钢铁行业就是“元凶”。与此同时,如果我们把环保做好了,对空气质量的提升是积极的。钢铁行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如今,以牺牲环境、牺牲老百姓(603883)的幸福感为代价换取发展,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了。

孙朝晖:面对当前的环境问题,绿色制造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难题。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实施绿色制造。过去的钢铁行业给人们的印像就是“傻、大、黑、粗”,污染严重。事实上,钢铁行业与污染严重并没有必然联系,绿色钢铁之路并无技术问题,而是成本问题。当前的严重后果是过剩产能下的恶性竞争的结果,为了求生存,企业都在拼命降成本。因此,我建议尽快实施《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市场环境,让钢材价格回归到合理区间。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进一步考虑绿色发展。

张晓芳:首先要落实好新环保法,做到遵法守法。其次,随着生产设备的老化,现在符合环保标准了,下一步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所以,我们会不断完善,在设备改造的同时,把环保绿色生产放在第一位,二者同时进行。

主持人:展望钢铁行业“十三五”,您认为当前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李卫:提两个建议:一是切实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内涵、质量和效益。过去20年,政府强调化解钢铁等过剩产能,但实际上有些地方还在发展这些产业。对此,我建议解决好多头管理、地方利益等问题,切实化解过剩产能,确保经济稳中求进。二是科技体制改革要循序渐进,注重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持续性,一些长期的、涉及面广的政策在出台前应当先进行试点,防止匆忙出台颠覆性政策,减少工作上的折腾。

张晓芳:做强做精是核心,假如我们都是高精尖产品,即使国际上产能过剩也能容下我们。目前,我们高精尖产品的总体比例还是相对小一些。“十三五”钢铁行业还是在产品提质增效上再做文章,而且在产业布局上应该从国内和国际上两头着手,特别是要抢占一些新兴国家的市场。

袁伟霞:我认为,对钢铁企业来说,“十三五”应该做的工作主要是优化品种及提高产品质量,想客户所想,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系统的解决方案,与用户共赢。

孙朝晖:“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应该做好的事是:一是提升工厂内部的工艺、质量保障能力;二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即提高并稳定产品质量、提高并稳定产品性能;三是开发出更多的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四是压缩产能到合理的规模;五是切实大幅降低排放总量,做到绿色生产。

连建宇:“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对质量建设作了明确部署。提高产品质量,重点在监管;落实监管,重点在人。对此,建议国家设立相关的机构,培养质量管理的人才队伍。在落实质量体系建设计划时,要注意选用有质量管理经验的人才。

张志祥:主要是转型。不会再去考虑把钢铁规模做大,要向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新能源、环保产业转型。

程并强:“十三五”规划,我们关注的还是一个是住房改革这一块,还有就是交通工程。“十三五”规划了不少路网建设,以及城市建设。还有就是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这方面我想下一步要做的有很多。

卢中原:“十三五”规划要开好局、起好步,一是应防止旧模式惯性干扰开局利好因素,下力气扭转旧的发展理念、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二是应兼顾短期调控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年度经济工作中对体现经济发展质量、协调性、持续性、普惠性等要求的指标常抓不懈。三是应协调好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面改革。既应运用好需求管理政策,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又应释放新需求,创造新市场和新供给。四是应增强创新动力,防范创新风险,着重保护创新企业和创新者的财产权;完善防范化解机制,加强风险提示和防范。

李勇库:“十三五”规划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关键在落实,要努力营造发展氛围,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政府要做好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法律咨询、公共服务等工作,真正形成“双创”势头。二是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支持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家能动作用,不断提高企业家队伍的素质,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凝聚发展共识。

未来5年钢铁趋势(十三五的钢铁机会)(2)

图为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何达平接受中国冶金报两会报道组记者郭小燕采访。(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顾学超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