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中,宁夏有四部作品获得殊荣。其中,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和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联合出版的《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作为图书类优秀作品,荣耀上榜。

五个一工程奖简介(诗在远方获五个一工程)(1)

这不是《诗在远方》第一次得奖,但这个奖项,对于宁夏,对于宁夏出版界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距离上一次得“五个一工程”图书类奖项,已经过去整整八年了。

为人民放歌、为时代铸魂。秉承“为人民出好书”的情怀,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把致力于讲好闽宁对口帮扶的故事、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故事、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作为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作为宁夏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一遍遍查阅资料、一次次科学论证下,讲述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这一生动的中国脱贫攻坚故事的出版选题应运而生。集团党委会和编委会通过层层筛选、多次沟通,最终确定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先生进行创作。

2019年4月23日,对于闽宁两省区出版集团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闽宁两省区出版集团在第二十三次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上签署了《闽宁出版战略合作协议》,《诗在远方》被列为两省区出版合作重大项目。此举也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进一步深化。自此,《诗在远方》加快了推进的步伐。

五个一工程奖简介(诗在远方获五个一工程)(2)

2021年3月31日,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出版物,《诗在远方》正式与读者见面,全景式展现了东西部协作背景下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脱贫攻坚精神的伟大内涵。

闽宁镇由“村”至“镇”的奋斗史,红寺堡区从“不毛之地”变成“移民新区”的发展史,西海固从“苦瘠甲天下”到处处是美丽新风景的创业史。移民谢兴昌、孛云峰等从普通小人物变成致富带头人的励志故事;20多年来,兢兢业业负责闽宁劳务输出的宁夏扶贫干部董成璧的故事;福建扶贫干部林月婵数十年如一日为闽宁协作劳碌奔走、耗尽心力的故事;福建援宁专家“宁夏花痴”吴建设、“宁夏‘菇’爷”林占熺用科学技术帮助移民致富的故事……在《诗在远方》一书中,这些故事处处闪现着“闽宁携手、山海情深”的历史光芒,使该书始终带着史诗般的壮美情怀和涓涓细流般的人性温度,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五个一工程奖简介(诗在远方获五个一工程)(3)

作为一部有价值、有深度、有情怀的报告文学佳作,《诗在远方》用深刻的文学思考生动地记录了这一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其文体的史诗性和故事的可读性引起读者强烈共鸣。许多评论家纷纷表示,《诗在远方》兼具“史”的知性和“诗”的感性,不仅能打动国内读者,也会给国外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他们呈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一部成功书写“闽宁经验”的时代史诗。”

在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许多员工都把《诗在远方》形象地比喻成孩子。“她就像一个孩子,总想用尽全力去呵护。”谈及《诗在远方》,作为主要策划和统筹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总编辑薛文斌深有感触地说,每次翻阅这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总是希望在各个环节都能把她做得更好。

五个一工程奖简介(诗在远方获五个一工程)(4)

“举全集团之力,用心用情去做好一本书,这在过去是不曾有过的。”在宁夏出版战线工作了30多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优秀编辑)奖的陈文军动情讲起。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他们的工作做的非常认真,他们是用100%的力量在做这件事。”作者何建明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记者专访时说,“起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领导找到我,跟我商量写书的事,到底写不写我心里也没有底,后来经过数次的沟通以及实地调研之后,我感受到了集团的诚意,才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从确定选题,到精选作者,再到打磨内容、宣传推广……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宁夏出版人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的出版情怀。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坚持党委直接领导,挑选优秀编辑成立出版项目小组,建立上下联动贯通的机制,集团主要领导同志管大局、抓协调、保进度,编辑一心一意抓内容、保质量。作为项目组一员,薛文斌始终与项目组全体人员一起,全流程参与出版过程。带领项目组成员多次往返于北京、上海等地,就项目宣发、书稿内容等问题与何建明进行了多次商榷和修改,并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

为了打造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出版精品,让作者对宁夏、对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历史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悟,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高度重视素材收集工作,精心研究制定了采访计划,2019年7月、2020年6月,薛文斌一行先后两次陪同作者何建明分别前往宁夏固原、同心、红寺堡等9个市县区,采访脱贫农户、扶贫干部、福建挂职干部、在宁投资兴业的福建企业家及援宁医生、教师等80多人,收集图书资料100余册、报纸80余份、刊物50多种、会议资料200多件。期间,何建明在集团相关人员陪同下还到福建进行深入采访。通过实地走访、采风和查看文献资料为该书创作准备了丰富的素材、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诗在远方》创作完稿后,《诗在远方》项目组构建了“三审+九次校对+四次通读+重大选题审读+党委办公厅审读”的质量保障体系。“我们集全社之力,历经近一年,对本书封面和内文版式几易其稿,数十次微调,对书稿内容进行了十余轮编辑加工,与何建明先生就书稿内容数次商量修订,还邀请了资深业内专家对书稿进行细致审读,力争精益求精,以保证图书内容质量。”宁夏人民出版社作为《诗在远方》的出版单位,社长何志明介绍说,每一个环节都丝毫不敢懈怠,除了编校、设计,印刷也是严格把关。

“当那天早上拿到散发着油墨味的书后,那一刻顿时觉得轻松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赵学佳是《诗在远方》的责任编辑之一,他与管世献等其他同事一起反复打磨书稿,编校了多少遍他已记不清了,但那天拿到书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他回忆说,自己很庆幸参与了《诗在远方》的编辑出版工作,也在参与中更加深深感受到了宁夏出版人精益求精的匠心情怀。

五个一工程奖简介(诗在远方获五个一工程)(5)

《诗在远方》出版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领导带领宣发团队深入甘肃、陕西、山西、湖南、重庆、新疆等地,在“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地区,以“脱贫攻坚精神在出版领域的实践”为主题,与各省区出版集团交流经验,使东西部扶贫协作积累的各种成功经验得以互动交流,引起了出版界持续的关注和讨论……

《诗在远方》发行以来,共印刷9次,发行量突破了7万册。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蔡文贵介绍说,不论是从印次还是发行量来说,《诗在远方》无疑都突破了近些年来宁夏本版图书的最高纪录。发行方面早谋划早部署,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了线下门店与线上网络平台营销无缝对接。

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第74届法兰克福书展上,《诗在远方》亮相,在“阅读中国”专区进行了展示,再次刷新了宁夏主题出版的纪录。2021年,《诗在远方》俄文版、阿文版先后入选丝路书香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2022年,该书韩文版、英文版又先后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

2022年的“4.23世界读书日”,《诗在远方》获评2021年度“中国好书”,是本次中国好书奖唯一一部“脱贫攻坚类”获奖图书,填补了宁夏本版图书获“中国好书”奖的空白。

“那晚,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激动地抒发着《诗在远方》带来的自豪感和获得感,气氛仿佛过年。”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张燕宁回忆说,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集团在做好做强主题出版新战略下,取得的新突破,作为黄河出版人,我们倍感骄傲和光荣。新征程上,我们将汲取成功经验,奋力出版更多精品佳作,为时代立言,为人民发声。

不仅是获得“中国好书”奖。2021年以来,《诗在远方》先后5次入选国家级月度、年度榜单,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全国农家书屋增补项目、《“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国家出版基金“纪录小康工程”项目、被评为2021年“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第二十三届北方优秀文艺图书一等奖。

如今,《诗在远方》再获大奖,而这一次是三年评选一次的“五个一工程”奖。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立国说:“这次得奖既是对我们辛苦付出的回报,也意味着宁夏的出版工作步入一个新的高度。它就像一份催化剂,推动我们要不断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获奖不是终点,而是宁夏出版新的起点。”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总编辑薛文斌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出版工作提出了根本遵循。作为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忠实履行党的意识形态重要职责使命,把“为人民出好书”的理念贯彻到底、落实到位,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出版优异答卷。(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