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真品鉴赏(青铜器通常都是铜绿色)(1)

云纹青铜大铙,是商代祭祀、出征、宴会所用的礼器。

1999年1月的某一天,养贤乡有一位村民在平整泥塘的时候,意外挖出一件青铜器。

器体上面装饰有造型夸张的兽面纹、云雷纹,铸造工艺精湛,质朴古拙,厚重大气。

宣城市博物馆的老阚得知消息,百般劝说村民将文物上交给博物馆,但是这位村民认为自己并没有盗墓偷窃,因此拒不上交。

博物馆的程副馆长得知情况,和老阚冒雨在泥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村民家。

两人说明来意,村民再次拒绝。

两人往回赶的路上,听到有村民说,几天前,南京有个文物贩子提出,以八万元收购这件青铜器。

听到这些话,两个人的心中十分焦急,因为这意味着,文物价值非同寻常,如不及时挽救,后果不堪设想。

为安全起见,两人请求警方给予协助。

又过了一天,两人在警员的陪同下,再次来到那位发现青铜器的村民家,经过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村民最终同意将青铜器上交给博物馆。

青铜器真品鉴赏(青铜器通常都是铜绿色)(2)

(铜铙通高38厘米,甬长15厘米,铣间28.5厘米,鼓间17.5厘米,重13.5 千克)

老程看见文物的时候,心里犯嘀咕,因为这件青铜器看上去黄澄澄,以往的这类青铜器,上面大多都有绿色铜锈,而这件器物手感光滑,如同新铸的一样。

老程感觉像赝品,但经过仔细鉴定,确认此物为真品。

之所以表面光洁如新,是因为铸造过程中,使用的铜、铅、锡比例有所不同;

加之此物一直封存在泥水数千年,与空气隔绝,因此,表面的氧化痕迹不明显。

青铜铙是商周时期非常流行的打击乐器,又名“钲”、“执钟”。

青铜铙多用于古代战争中,配合战鼓指挥调度士兵。

《说文》记载:“铙,小钲也。军法,卒长执铙。”

《周礼》记载:“以金铙止鼓。”

军队进攻的时候,鼓手击鼓助威,撤退的时候,卒长击铙,通知鼓手停止擂鼓。

青铜器真品鉴赏(青铜器通常都是铜绿色)(3)

2006年,安徽省考古所专家对青铜铙进行了权威鉴定,确认为商代晚期铸造,命名为“商代云纹青铜大铙”。

考古专家还认为:

这件青铜大铙的铸造者是百越人;

其表面击打痕迹不明显,是因为并没有用于战争,而是做为祭祀器物;

投入水阳江中,经过数千年流水的冲击,在某一次决堤后,被冲进泥塘,才完好保存至今天。

云纹青铜大铙现在珍藏于安徽宣城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青铜器真品鉴赏(青铜器通常都是铜绿色)(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