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清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评价《三国演义》时曾说:“先主从来善哭。先主基业,半以哭而得成。”有细心人统计过,一部《三国演义》,白纸黑字记录着刘备一共哭过好几十次。爱哭,成了刘备的一大特征,更是刘备成就蜀国江山的一大杀招,是他用以进行政治斗争的武器,难怪曹操、孙权等人都称他为天下枭雄,后来有史学家总结出这样一句话——刘备的江山,“一哭借荆州,二哭出仁义,三哭当皇帝,四哭扼诸葛”。

被误解的历史人物刘备(一哭借荆州二哭出仁义)(1)

一哭借荆州

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夺取了军事重要之地--荆州,于是有了“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期间孙权不止一次的让鲁肃索要荆州,刘备有些为难就问诸葛亮怎么办,诸葛亮说道:“若是鲁子敬提起荆州事,主公只管放声大哭,待哭到悲切处,我自出来劝解,荆州无大碍也”。于是刘备按照计划,一见到鲁肃就不说话,哭的昏天暗地,两手蒙着脸。刘备这一哭,虽然是无赖之举,但却有了立足之地。明明是要霸占荆州为己有,却伪装一副可怜相,借着“哭”巧妙占据了荆州,以此为跳板发迹。

二哭出仁义

关羽死后,刘备曾不只一次的要派兵为兄弟报仇,但无奈百官劝谏。于是刘备又拿出他的杀手锏——哭。刘备一边哭,一边说不能忘记昔日桃园结义的兄弟情谊,刘备曾一日哭昏过三五次,三天不进水食,终日泪如泉涌,直哭得泪湿衣襟,血泪斑斑。一天不发兵为关羽报仇,刘备一天不止痛哭,这样号哭终日,夜以继日,连一向诡计多端的诸葛亮也无法劝阻。只不过刘备是哭关羽还是哭他自己,只有他本人知道。不过,他这一哭,却哭出了“义”的形象来。

三哭当皇帝

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成都后,一心想光复汉室江山的刘备坐不住了。怎么办?刘备虽然远在四川,但无时不想问鼎中原。此刻见时机成熟,自立为帝的条件已成立,但怎好出口?只好用哭来暗示心迹。于是,水米不进,又使出杀手锏,每日痛哭,令百官挂孝,遥望许昌而祭之,这一次由于是想当皇帝,于是不仅痛哭,而且哭出病来。最后,诸葛亮找出病因,遂率群臣上表奏请刘备当皇帝,有了后来的“大蜀”。

被误解的历史人物刘备(一哭借荆州二哭出仁义)(2)

四哭扼诸葛

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哭的泪流满面,先是检讨自己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劝谏,又接着哭着对诸葛亮说“丞相将遗诏转给刘禅,凡事多请丞相教他”。 刘备当着众人哭泣道:“君之才胜曹丕十倍,必能安邦而成大事。如果我的那些儿子可以辅助,则辅之。如果不能辅助,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出了刘备的“哭外之音”,不觉汗流遍体,手足失措,赶紧哭拜于地:“臣安敢不尽股肱之力也?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说完,以头叩地,双目泪流。就这样刘备先是痛哭不已,然后逼诸葛亮表态,最后让三个儿子称诸葛亮为相父。这样一来,诸葛亮不仅不敢取刘家天下为已有,而且真的肝脑涂地为阿斗这个庸皇帝效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