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又是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哈市在深化政府改革、推动简政放权、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市场主体及社会各界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镇优化营商环境综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又是生产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哈市在深化政府改革、推动简政放权、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市场主体及社会各界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今年年初,为紧密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开展,按照市委部署,市政协把优化哈市营商环境专题协商议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会同市民革、市民盟、市民建,联合道外区政协、南岗区政协、香坊区政协、呼兰区政协等组成调研组,进行了深入专题调研。期间,市政协多次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情况介绍,收集国企、民企等各方面意见。此外,调研组还赴深圳、杭州、厦门、成都、武汉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总结梳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形成关于进一步优化哈市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按照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原则,围绕打造“八商环境”,市政协提出塑造“产业第一、企业家优先”的重商理念,积极探索“四送四到位”的亲商模式,构建“统筹兼顾、有所侧重”的扶商政策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为主要内容的便商改革,全面推行“代办制”利商举措,实施“留引并举、以留为主”的留商战略,建立公平公正的护商环境,建设服务型效能型的聚商政府的建议,助推优化哈市营商环境驶上“快车道”。
深化“放管服”改革
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委员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为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所做的各项工作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认为哈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这项根本性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围绕打造亲清政商环境,制定政策、精准发力,“市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则”“关于进一步吸引培养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拉动效应逐步显现,为推动哈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持续精简压缩市政府权力事项和办理要件,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舒心。2017年连续推出系列创新举措,55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28个事项实现“零跑路”、264个事项“跑一次”,进一步实现了政府权力“瘦身”。加强流程再造,平均审批时限缩减11.7个工作日,审批提速38.5%。将7个部门18项涉企证照事项纳入整合,实现了“23证合一”。实施了《哈尔滨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哈尔滨市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编制了“行政权力 公共服务”事项的政务服务目录,按统一标准编制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录入“哈尔滨政务服务网”并上线运行;
——强化自我约束,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先后废止政府规章33部,废止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15件,使市场更加有效地发挥了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和数据库,落实行政执法全程记录制度,实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等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沟通政企、服务营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超前谋划、强化服务,使企业更满意、企业家更放心。多次召开产业项目推进会议,制定了《哈尔滨市产业项目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和联络员制度,对重点项目实施了绿色通道审批和建设全过程一对一跟踪服务。2017年,涉企收费由27项减少到15项,政府性基金项目由6项减少到4项,降费4.6亿元,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
在构建诚信政府等
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由于历史积重问题,哈市营商环境与先进城市对比仍有明显不足,具体体现在:政府失信行为屡有发生,支持政策效果不理想,行政审批服务环境仍不宽松,依法行政存在短板,司法公正性仍有不足,中介服务不规范问题突出,人才流出严重,干部队伍存在工作不实、服务意识不强现象。
比如,哈市出台了很多招商引资、支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但由于政策的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和专项资金效益发挥不理想。有关专家和专业机构对哈市专项资金绩效进行第三方评估,指出哈市产业发展缺乏较为清晰的顶层设计,资金政策与行业发展要求和招商引资项目契合度不高,资金投向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对科技创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扶持定位较模糊,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此外,政府少数工作人员仍缺乏担当精神、法治意识、规则意识、服务意识,“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亟待解决。个别地区和部门仍存在落实“放权”协同性、针对性不强,服务质量不优,市场秩序监管不严等问题。
打造“八商环境”
优化营商生态
委员认为,哈市应塑造“产业第一、企业家优先”的重商理念,在全市掀起鼓励支持企业家创业的高潮;积极探索“四送四到位”的亲商模式,主动把政府打造成为企业之家;构建“统筹兼顾、有所侧重”的扶商政策体系,使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深度契合;深入推进“放管服”为主要内容的便商改革,进一步打造便商环境;全面推行“代办制”利商举措,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实施“留引并举,以留为主”的留商战略,努力打赢“引才留商”战役;建立公平公正的护商环境,加强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监督力度;建设服务型效能型的聚商政府,不断增强聚商引力。
塑造“产业第一、企业家优先”的重商理念
营商环境的优化,关键在于思想认识的转变。哈市应积极叫响“产业第一、企业家优先”的口号,树立“企业就是家业,重商就是种富”的认识,在全市掀起鼓励支持企业家创业的高潮。
应加快建立新型政商关系步伐。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同企业家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洁、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建立健全市、区、街(乡镇)三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做到帮扶企业制度化常态化。
应着力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利和自主经营权不受侵害。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判案的基础上,制定和细化涉企行政执法以及司法中案件定性、涉案人员、财产认定的操作规范,防止过度执法。严厉打击利用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打击竞争企业、抵赖债务的案件。对于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家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给予公平合理补偿。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严禁向企业收取或变相收取各类评比费、赞助费。
应大力提升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重奖各类企业创新,提高企业家和非公从业人员在评选劳动模范、劳动奖章和“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中的比例。
积极探索“四送四到位”的亲商模式
营商环境的优化,首先在于政府服务到位。委员建议,应积极探索建立“四送四到位”亲商模式,主动把政府打造成为“企业之家”。
——送新发展理念,保证宣传到位。面向企业一线全面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两次龙江讲话精神,宣讲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及全市发展规划和战略,使企业与市委政府同心同向。
——送政策,保证理解到位。组织宣讲团和辅导组,为相关企业深入解读国家、省、市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业投资创新驱动等系列政策措施;宣传讲解我市关于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促进民间投资、支持工业及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等扶持鼓励政策;讲解说明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方案等各项方便企业办事的“放管服”改革举措。
——送创新项目,保证需求到位。有针对性地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帮助企业引进创新型项目,建立战略合作同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送生产要素,保证对接到位。组织银企、科企、产需、用工等多项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人才等难题。
构建“统筹兼顾、有所侧重”的扶商政策体系
营商环境的优化,重点在于构建适合本地特点、便捷高效完善的政策体系,使企业发展与地方发展深度契合。
委员建议,应着力提升政策的适用性。提升政策的高度和深度,加强对新产业形态的分类定性和发展趋势研究,突出城市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呼应各企业各阶段发展现实需求,切实提高政策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契合度;应有针对性地搞清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与限制、企业盈亏与运营机制灵活性、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合理性、技术先进性与后续技术支撑、内外主要同类竞争企业发展情况与销售市场分割情况、产品的市场前景、企业的成长性与可持续发展、目前的问题与需求等基本情况,尽力做到因企施策、精准扶持,凸显政策精准度与细致度;应合理确定政策扶持周期,在政策效应没有充分显现以前,不随意变更政策。
应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集中度。对现有各项资金进行整合和优化,集中支持立市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不断提高资金的集约效应。设立农业发展与食品工业、传统制造业与新型工业化、高新技术与新业态产业、旅游与服务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发展等几个资金大类,明确阶段性扶持重点,变分散式“撒芝麻盐”使用方式为集中使用,切实发挥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
应进一步创新专项资金投入方式。根据扶持门类,完善投资平台,建立股权投入与退出机制,形成部门制定政策和明确投入方向、财政以股权方式分类注入平台、平台根据企业具体情况以股权方式投入企业的运行制度,建立财政、平台、企业三方权益约束机制,确立被扶持企业资金使用的责任和义务。
应建立科技成果政府采购与储备制度。在目前我市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本地企业购买成果能力弱、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下,政府应主导科技成果贮备与转让工作。
深入推进“放管服”为主要内容的便商改革
营商环境的优化,难点在于“放管服”的统一,既要保证企业创新活力的充分释放,又要保障市场秩序的稳定和谐。委员建议围绕六个方面进一步打造便商环境。
应统筹管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和扩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要求,一体管理和监督政府各类行政权责清单、服务清单中各具体事项的实施,系统管理各级政府行政办事大厅和各办事“窗口”。按照“应进俱进”原则,将现分散在各部门办理的事项整体划入各级办事大厅或行政中心、分中心、区中心系统。
应统筹大数据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务运行及审批“一张网”。整合政府及各部门数据,规范数据使用,扩大数据效益,统筹建设全市大数据库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立法先行,对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确认以及相关责任进行明确,建设全市政务“一张网”,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政府审批管理深入融合,推动审批服务扁平化、便捷化、智能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应进一步完善权责及事项清单。对于非禁非限类项目,除规划、土地、建审、安全生产等监管领域外,彻底放开立项、投资等监审环节。形成政府“一张清单”,一个事项数量,以方便管理和精简调整,方便群众监督。
应再精简取消一批事项。对于零审批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药安全以外的许可项目和量大面广的服务类项目,进行精简合并,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同类别事项或同部门负责的事项可以合并一批,或在审批环节上实行合并审批,推进向社会放权工作。
应优化构建一套办事流程。按照最优原则,瞄准先进地区,各个专业部门、专业处室和专业人员应经常性地与先进地区的对口部门就本部门负责事项的具体流程进行交流和比对分析,优中选优,即时调整,确保我市的事项种类、数量和流程始终在同类城市中保持最简最优。
应建立一核多元的中介服务体系。分类整合现有政府办各类中介机构,能够交给社会办的一律交给社会办。对中介事项进行清理,没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要求的予以取消,杜绝一些部门将本该由自身承担的工作甩给中介机构的情况。具备条件的政府委托服务试行招标制或面向同资质同类型中介机构的随机点选制,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保证既不降低服务质量又压缩办理时限。
全面推行“代办制”利商举措
委员建议,应扩大对建审项目、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涉及流程繁琐,以及个别群众办事能力不足的事项代办规模。暂不能实现代办的,变分部门分事项分窗口受理为综合窗口受理,然后依据事项类别内部分转的办法。
实施“留引并举,以留为主”的留商战略
人口是城市活力的根本。我市2017年末户籍人口比2013年减少40万人。在流出人口中,40岁以下年青人口呈加速流失态势。营商环境的优化,直接体现在人才的汇集,一定程度上“留才就是留商、留商就是留财”。
委员建议,我市应建立各级人才名录、现有人才外流预警机制、分级联系人才和大学学历以上毕业生制度、党政分级研究人才工作会议制度等制度和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摸清人才现状和底数,加强人力资源的产业分布、收入增长、年龄、技能结构等现状和走势的监控分析,掌握现有人才生活和事业上遇到的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流动意向。结合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尽力为他们提供符合其专长和兴趣、成长性好、待遇优厚,并能使其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价值的岗位和舞台。
应建立分层次人才引进和储备机制。定点引进高端人才,做好对两院院士和海内外博士的引进和使用,坚持“高精尖”导向,提升拓展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的引进。定向引进我市产业紧缺人才,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以及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支持相关企业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开发骨干。有目的培养青年优秀人才,提高各类人才工程项目中青年人才的入选比例,大力举荐青年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计划引进和培养蓝领人才,应把握省内东部煤城转型和国内一些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及时承接其释放的劳动力资源,吸纳外地职业院校和技校毕业生;利用好本地职业院校资源,培养符合我市产业需求的人才。
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才计划和我市能力,制定差异化扶助政策。实施专项奖励工程、安居保障工程、创业就业保障工程、“零门槛”落户工程等,在资金扶助、购房贷款补助、子女入学入托、落户等方面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确保各类人才留得住、引得进、用得好。
建立公平公正的护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化,基础是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
委员建议,我市应围绕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家利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形式保护创新成果。加快社会信用立法及实施,建立并完善政务诚信、企业诚信、电子商务诚信及市民个人诚信制度,明确联合惩戒实施部门、惩戒内容及期限、实施机制。
应深化“大部门”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整合职能相近、执法内容相似、执法方式相同的机构和职能。加强政府所有面向社会、企业和市民重大决策的合宪性、合法性审查,对行政执法行为合规性审核,对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绩效检查考核,组织、协调好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工作。开发建设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数字平台系统,实现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各部门执法活动的操作运行、统计评价和监督反馈功能。
应加强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监督力度。完善并细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制度,保障其正确监督意见和建议的可执行性。支持各新闻媒体以正面宣传与曝光批评相结合方式,及时、客观、公正地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事件予以报道和批评。创新群众监督方式,鼓励并及时受理市民通过手机拍摄上传的举报,让群众拿起“放大镜”和“显微镜”,使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无所遁形。
应提升司法审判公正性。对贪赃枉法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加强对涉企案件的审理复核与纪检监察,防范徇私舞弊及适用法律不当问题。应建立常态化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庭审旁听制度,增强案件审理的公开性、参与性和监督性。
建设服务型效能型的聚商政府
针对哈市实际,委员建议,应强化对党政各级领导法律知识培训和法治思维的训练,切实转变思维定势和工作习惯,引导干部不能遇事就习惯性地讲不行,应多从如何行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应系统梳理和解决有较大社会不良影响的政府失信违约案件。成立高规格专门机构,组织对企业投诉案件和违诺失信案例进行系统梳理,对企业合理诉求和政府合法承诺要分期解决与兑现,对不合法承诺做好解释说明;对主观恶意失信的案件,要追究当事人和负责领导的责任。
应调整优化绩效考核办法。既要考核办结率,更要考核办成率。在部门目标考核中加大对一线“窗口”单位和“科、所、队”业绩考核的分值权重。机构、编制等资源向一线单位倾斜,适度增加区街及一线人员待遇。增强一线服务单位和市民大厦、各办事窗口的纪检监察工作力量。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制止和纠正不作为、慢作为及勒卡寻租行为。
大会发言
实体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融合发展
南岗区政协
审批服务始终是各级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也是市区政府多年来持续改革的重点任务。目前,我市部分窗口服务部门在流程优化、观念更新、信息化融合以及市区同步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建议从市、区统筹的角度,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
应强化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融合发展。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要求,加速推进实体大厅、综合窗口建设,促进服务事项应入尽入。建设着眼于内容全覆盖、服务全方位、事项全程办的政务服务事项向网上办理迁移,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建设和政务服务网的资源整合,并逐步向街道(乡镇)、社区(村)延伸,努力形成“网上办事大厅为主,自助终端办事为辅、实体大厅办事为补”的服务格局。
应强化办事流程再造。应坚持顶层设计,全市一盘棋,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时限。从申请人的需求和视角出发,以减层级、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减时间为目标,整合优化部门审批事项流程,重构运行机制和方式,向全国高标准看齐,持续推动流程再造,促进行政效能最大化,政府服务便利化。
应强化信息数据共享。要着眼于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打破部门、行业信息孤岛,整合各部门、各行业政务、服务信息数据,加快构建政务服务云,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推动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应强化服务能力建设。要切实加强对干部队伍和窗口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综合技能培训,使服务人员熟悉事项办理指南,做到咨询一次讲清、表格一次发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办事水平,切实建立奖勤任优的激励机制和鞭策包容的容错机制,调动干部担当负责的积极性,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一流服务。
推动县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宾县政协
目前,我市县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但也存在着诚实守信践行难、服务意识树立难、违规行为监管难、优化机制落实难等一系列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核心是解决人的素质问题,针对仍然存在的问题,尚需有的放矢,乘势而上。
应讲诚信敢担当,使发展渠道更宽。应放手启用讲诚信敢担当的干部;在作出优惠承诺时,要审慎从事,必须做到政策允许可以优惠,实力允许能够优惠,结果允许真正优惠。对于尚未解决的诚信问题,要区别对待,分步推进实施,能兑现的承诺要尽快兑现,做到实际兑现;不能兑现的或近期无法兑现的,要向企业解释清楚、表明态度,作出兑现计划,做到诚意兑现。
应提素质重服务,使窗口效率更高。深化“放管服”改革,县级层面“放”的内容不多,主要是“减接管服”。在减少审批环节的同时,要做好“接”的工作,对于上面放下来的权力,要能接得住,建议集中优势人力资源,重点武装窗口单位,在工作和生活待遇上,与其他工作人员有所区别,以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提升服务质量。
应强监管严执法,使政风行风更清。建议继续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监管能力。认真研究实际情况,针对吃、拿、卡、要等影响营商环境的不良行为,开展检查监督工作,对于违反规定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要坚决严肃问责。
应创机制营氛围,使协调互动更顺。建议建立领导、园区、引进单位三级包保责任制,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周例会制度。注重营造重商亲商社会氛围,通过在媒体上开办专栏和论坛等,宣传推广成熟经验,树立企业家典型,培植属于黑土地的优秀企业。政府要在诚实守信的同时,适当引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树立依法经营依规治企、诚信和效益并重的企业形象。
开展政务诚信评价评级
市政协常委 侯坤
政务诚信是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哈市应构建有效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政务信用管理体系、健全信用权益保护和信用修复机制,营造清新发展环境。
应建立政务诚信专项督导机制,市政府要定期对下级政府和部门进行政务诚信监督检查,实施政务诚信考核评价。建立横向政务诚信监督机制,政府和政府部门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搭建哈尔滨市政务诚信大数据平台,实施政务诚信大数据监测预警。支持信用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机构对各区县、各部门开展政务诚信评价评级。
应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将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司法判决、行政处罚、纪律处分、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各区县政府和部门存在政务失信记录的,要根据失信行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情况和社会影响程度,对具体失信情况书面说明原因并限期加以整改,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应完善政务信用信息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制度,建立公务员失信记录信用修复渠道和方式。建立自我纠错机制,公务员在政务失信行为发生后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减轻或免予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应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政务诚信建设,强化政府有关部门责任,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失信违约记录。明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方责任人及其在项目筹备、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融资、实施等阶段的诚信职责,将项目守信履约情况与实施成效纳入项目政府方责任人信用记录。
水电气特定行业公开办理时限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水、电、气、热服务水平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本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目前,我市水、电、气、热服务问题比较突出,建议政府加大整治力度,打造投资放心、经营安心、生活舒心的营商环境。
应改进办理服务,从减环节、优流程、压时效、提效率方面入手,精简审批事项,健全“只跑一次”和 “网上办理”机制。水、气、热用户接入办理时限原则上不超过30个工作日,力争向15个工作日的目标努力。压缩电力接入办理时间,平均用时原则上不超过30个工作日。鼓励通过手机、“95598”热线电话、“掌上电力”APP等渠道,提出水、电、气、热需求,相关公司派人现场勘查及工程实施。
应查处强制购买设备、材料和服务等行为。支持供排水集团、哈供电公司、中庆燃气以及供热集团等企业,公示优化用户接入营商环境承诺,推动水、电、气、热等特定行业将办理时限、标准、流程和法定条件向社会公开。开展垄断行为强制服务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查处利用垄断地位,指定或变相指定设计、施工单位,垄断配套工程建设,限制和排斥竞争,以及在配套工程实施、验收和交接过程中强制交易、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条件等垄断行为。
应整治滥收费和变相收费行为。建立水电气热行业行动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和检查督促机制,加强涉企收费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水电气热价格等各项收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针对违反价格政策多收费、乱收费行为,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减轻企业负担。
应加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网络的作用,通过“12358”价格投诉举报平台、网站、微信平台、新闻媒体等渠道,搜集垄断行业违价行为线索,加大举报案件惩处力度和典型案件曝光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建好服务窗口提升服务质量
市政协委员 王婧
办事大厅是政府与企业和百姓直接打交道的地方,服务质量好坏直接体现营商环境优劣,应加快改革进程、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内部管理、健全制度机制,为办事百姓提供更多便利。
应落实好“跑一次”要求,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前置要件,让办事人员不觉得事难办。加强对“互联网 政务服务”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和群众尽快熟悉和了解网上审批业务,利用网上审批平台开展网上审批,让企业和群众不见面就能实现审批,实现“零跑路”。设置问询服务台,由工作人员向办事群众讲解办事流程,对有困难的办事人员由专人按流程引导办理。
应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其服务意识,不许介入各类中介业务,更不能参与违法中介活动。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特别是对新派驻窗口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应强化首问负责制跟踪督查,健全和完善首问负责制跟踪督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首问负责制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强化服务大厅秩序管理,加大对服务大厅日常巡查力度,采取定人定责,重点巡查与随机巡查结合方式,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着装规范、工作纪律的督促和规范。面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群众投诉、举报窗口工作人员和中介机构违规代办行为。
应健全政务服务工作回访机制。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工作回访,及时全面掌握政务服务工作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等,作为改进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第三方机构测评机制,通过第三方不定期对窗口服务工作群众满意度的测评,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窗口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服务大厅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招商引资服务要贯穿始终
市政协委员 洪金国
优化营商软环境要从细节入手,服务到位,真正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应政策透明、诚信履约,让投资者放心。政府要一届一届坚守对投资者的承诺,招商引资服务要贯穿始终。政府发布的各项政策要公开、透明,特别是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规划调整时应让投资者及时、全面掌握。对于国家、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一定要宣传、落实到位,让企业同步知晓,享受到真正的实惠。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保护外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不受侵害。
应全程跟踪、服务到位,让投资者暖心。对产业龙头项目和能够促进并带动哈尔滨其他产业发展的重点大项目,要实行固定领导及其继任者或固定部门分包制,全程帮助企业协调项目审批、对接等具体问题,现场视察,同步现场跟踪推动机制。可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成立外资企业综合协调办公室,实行项目手续固定领导及其继任者代理制和首签部门及领导终身跟踪服务制,使外资企业从落地,就有固定专人专线可咨询、可汇报的机制。该机构可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问题,协调解决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应转变观念、提高效率,让投资者舒心。可多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快速改善哈尔滨的营商环境。工作人员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开路,你困难我帮助”的理念。让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共同助力哈尔滨的经济大发展。
开办“问政哈尔滨”电视栏目
市政协委员 葛洪军
电视问政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政府与公众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是一种新的媒体舆论监督形式。目前,武汉、西安、长沙等国内近三十余家电视台相继开播了类似的电视问政节目。
从一些开展电视问政城市的实际运行效果看,政府部门在施政过程中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问出了好作风”,让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是被监督对象,对改变政府部门的“衙门”作风,解决干部“懒政”、不作为、不担当、不敬业的问题,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二是“问出了执行力”,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职能部门不再拖延推诿,一般情况都能做到迅速行动,立即办、马上办,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各部门的办事效率。三是“问出了工作成效”,通过对主管部门一把手的问政,使多年、多次反映得不到解决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快速解决,修复了过去的行政失灵现象,提升了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四是“问出了正能量”,通过电视问政平台,使社情民意有了反映渠道。搭建起了政府、媒体、百姓真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营商环境的改善、各项创新、改革、发展举措的贯彻实施,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全力推进落实。如果将相关工作纳入电视问政范畴,必将大大增强工作推进力度,有利于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干部作风的转变。为此,建议我市借鉴其他已开办电视问政城市的成功经验,开办“问政哈尔滨”电视栏目,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促进政府部门转变作风、积极作为,推进市委、市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快速有效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