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论语第一句话(论语五分钟战战兢兢)(1)

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引自:《诗经·小雅·小旻》

释义:曾子病重,把他的学生们召来,说:“把我的脚,把我的手摆正了。《诗经》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做不妥的事了,弟子们记着啊。”

深度解析论语第一句话(论语五分钟战战兢兢)(2)

“涉世如川,行身如舟。”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诗经》是中华元典之一。自先秦始,人们便喜欢引用《诗经》。《诗经》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在人们不断引用的过程中,被赋予了哲理的内涵。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思危;二是敬畏。这两层意思常连在一起说。它告诫执政、参政者,要敬畏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过错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地位越高,越是如此。

正因为有这样的意涵,所以这句话不仅被后世当作明王贤哲所应有的处世态度,也成为士大夫修身处世所遵循的原则。如朱熹《敬斋箴》说:“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敢或易,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文天祥也曾说:“天祥自筮仕以来,战战兢兢,不敢有一毫自肆。”

在世界上,各大宗教都有许多清规戒律。儒学不是宗教,那它靠什么来约束儒者的行为呢?主要是对圣人经典名言的尊奉。在中华元典中,载录了很多教人谨慎小心的告诫,如《周易》讲“君子以恐惧修省”“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中庸》讲“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等。这些教诫都是提醒人修身处事应谨慎小心,其意如今人所说“小心没大错”。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话,极善比喻与形容。假如你真的站在深渊的边缘,走在河湖的薄冰上,那肯定会“战战兢兢”。可是,如果你站在很安全、很踏实的地方,也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那是不是就比较难以理解了?

传统的儒者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立身处世都应以此为基点。首先,应该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古人说:“涉世如川,行身如舟。”大川大河有急流、险滩、暗礁和漩涡,行舟其中时刻有倾覆的危险,人世也是如此。这句话特别告诫那些占据重要位置的人,徇利忘义,纵情极欲,随时都有可能招来身败名裂、丧德杀身之祸。

其次,谨慎与魄力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曾子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但弘毅是一种道义担当精神,并不意味放浪粗暴就是“弘毅”。而道义担当精神正需要谨慎处事的态度,所以曾子每日三省吾身,并一生奉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守身名言。

深度解析论语第一句话(论语五分钟战战兢兢)(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