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传统”性别而言,近些年来,性别研究者们不断创造出新的名词以描述“非传统”性别的精确含义。

例如在2004年,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联合性别研究组织GLAAD制定出的56种性别:

别再被这些关于性别的偏见误导(科普关于多元性别)(1)

别再被这些关于性别的偏见误导(科普关于多元性别)(2)

关于“性别”的概念,研究者们认为这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具有双重意义:

“性别是赋予生理性别差异的社会意义。它成为期望和价值观的叠加。”

"Gender is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given to biological sex differences. It becomes the overlay of expectations and values."——Deborah J. Cohan, PhD

世界卫生组织 (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给出的解释是:

“性别是指女性和男性的社会建构特征,例如规范、角色以及女性和男性群体之间的关系。它因社会而异,并且可以改变。”

“Gender refers to the socially constructed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and men, such as norms, roles, and relationships of and between groups of women and men. It varies from society to society and can be changed.”

这里的性别(Gender)与哺乳动物的生物性别(Biological Sex)或更学术一点,与我们经常说的出生性别(Natal Sex)被指派性别(AFAB & AMAB:Assigned Female/Male at Birth)是不同的。这里的性别(Gender)意思大概是在指,“你认为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一千个哈姆雷特们需要更丰富的社会性别名词来与之对应。这里的性别(Gender)是一个广泛的范围,你可以是或者不是这个范围内。人们可能会认同自己是与出生性别完全不同的其他「性别(Gender)」,甚至根本“没有性别”也是一种「性别(Gender)」。

说起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我们很熟悉。例如,男性勇敢、强壮、踢足球和打游戏、喜欢蓝色;而女性更温柔,更包容,喜欢穿漂亮衣服,擅长烹饪和整理,喜欢粉色…

在一些社会(/国家)中的性别规范甚至比大多数社会更为严格。然而,这些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于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会随着时间和人们的科学进步而改变。

别再被这些关于性别的偏见误导(科普关于多元性别)(3)

在性别姜饼人研究中,除了生理性别(Biological Sex)、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之外,还有一个概念——性别表达(Gender Expression)。

性别表达是指透过行为、衣装、发型、声音及身体特征等这些“我看起来”的样子,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性别。

这三者:被指派性别、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既可以保持一致,也可以完全不同,这只取决于你想这么办。并且,性别表达是一个较为流动的概念,通常情况下,这与每个人的性别认同是相符的,同时,也与当下的场景有关。

比如当你想要在球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表现出凶猛矫健的阳刚气质,而在第一次见面的约会对象面前,表现出精致“优雅”的一面。那么这两种性别气质,分别对应“传统”社会性别里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可以同时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

我们说,性别表达更像是某种气质或气场,与性格也有些关联。

别再被这些关于性别的偏见误导(科普关于多元性别)(4)

再说到社会性别。

性别也作为社会结构存在——作为性别“角色”或性别“规范”。这些是定义作为社会认为适合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建构的角色、行为和属性。

例如,在一些社会实践中,将男性作为体力劳动的主体更有利于生产,而将女性作为沟通工作的收益更大。

非传统性别中,较为广识的社会角色、大家经常提到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性少数人群,在近些年来,这个概念进一步被逐渐扩充为LGBTQ 或者说的更精确:LGBTQQIAAPP (A collection of identities short for 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 queer, questioning, intersex, asexual, aromantic, pansexual, polysexual…)

别再被这些关于性别的偏见误导(科普关于多元性别)(5)

别再被这些关于性别的偏见误导(科普关于多元性别)(6)

是的,虽然大家普遍认为异性恋的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是“正常的”,但是通过Ritch C Savin-Williams(一位专门研究性取向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多数人的性爱会被同性也会被异性唤醒,事实上,严格意义的异性恋人群并不一定存在,或许可以说,没有人是百分之百的异性恋。

克莱因性取向网格The Klein Sexual Orientation Grid (or KSOG) 或许从另外一个维度上解释,人类的性倾向包含社会与情感喜好、性吸引力与遐想、自我认定及生活方式等因素。

别再被这些关于性别的偏见误导(科普关于多元性别)(7)

那么以上,这里如果说「同性恋」、「双性恋」等这样的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是基于在多元性别的基础之上的性吸引(Sexual Attraction),那么,实际上,还有更广泛的多元倾向,并不取决于「 性/欲(Sexuality)」。

例如浪漫吸引(Romantic Attraction)、美学/审美吸引(Aesthetic Attraction)、友伴吸引(Friendship Attraction)、第三吸引(Tertiary Attraction)…等。有些人可能属于以上某种类型,然而他们自己并不了解。

别再被这些关于性别的偏见误导(科普关于多元性别)(8)

别再被这些关于性别的偏见误导(科普关于多元性别)(9)

就如性吸引力(Sexual Attraction)与性冲动(Libido)、性欲望(Sexual Desire)不完全相关,其他形式的吸引力也可以与性无关或有关。

无性恋(Asexual)几乎完全感受不到性吸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其他类型的吸引也完全不感兴趣。他们依然可以建立亲密关系,依然可以进行性活动。

半无性恋者(Demisexual)与某人建立起很深的情感联系后,才会体验到性吸引。他们有性冲动或者性欲望,但通常与性吸引力无关。

介于有性向和无性向之间,还有一些灰色性向者(Greysexual),他们很少能体验到性吸引,或者他们体验到的强度很低,这是更多元更精确的描述。

在当今这个不再受非男即女观念束缚的时代,性别和性取向都有了新的定义,你或许可以再重新选择和审视自己,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

别再被这些关于性别的偏见误导(科普关于多元性别)(10)

公众 :一个人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