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十三辙教学(歌唱语音训练九)(1)

发花辙(发花)

此辙含韵母三个,a(啊)、ia(呀)、ua(哇)。其特点是一音到底,口形不变,无韵尾、截气收声。

a音在十三辙中充当着“发花”、“怀来”、“好条”、“山前”、“长江”等五个的韵腹。在普通话415个音节中古有164个字之多。可见练好这个音的重要意义所在了。从咬字的口腔外部形状看它与一语(一七)、月夜(セ斜)、长江(江阳),山前(言前)、人群(人辰)等辙都属横形。在十三撤中横形占的比重最大,是主体,是歌唱的基本口形。这种口形的外表为:额骨上抬,嘴角略上提,稍露上齿,似带微笑状。

声乐十三辙教学(歌唱语音训练九)(2)

唱法与要求

1.“a”是个单元音的韵母,它可自成音节“啊”,在发单元音时,舌与唇所构成的共鸣器官的状态,自始至终不变。

2.唱“a”时,把嘴张大,将舌尖轻轻抵住下齿背,这时舌的位置要自然放下,使口腔构成较大的空间,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这就是“a”的正确发音状态。

3.“ia、ua”两个韵母。都是带韵头的复韵母。“i,u”都是做为介母音出现的,不能延长,发音较短。

4.唱“ia”时,舌的位置很快地由前高元音“i”降低到“a”的位置,唱“ua”时,舌的位置由后高元音“u”变成“a”的位置,但必须有i、u音的色彩过程,否则,字音就不正声音也就不动听。

5.我国民族唱法要求宽音竖唱,窄音宽唱以保持统一的音质和声音的圆润。此辙属横形,为宽音,所以要竖唱。

练声曲简介(以此类推)

声乐十三辙教学(歌唱语音训练九)(3)

声乐十三辙教学(歌唱语音训练九)(4)

练习应该唱得很平稳,均匀、舒展。气要吸得深,呼气要流畅。

1.所有的练习结東时先把声音收住,然后再把呼吸支点(即小腹或叫下丹田)松掉,都必须象继续在唱一样。声音应唱得圆润、集中于眉间(即上丹田)。声音线条要连(legato),但不要有滑音。

2.要求声音平稳、连贯。要慢速唱,要注意:ia与ua、a与ia的衔接问题,不要因u、i这两个韵母特别是u韵头破坏了a的基本口形。所以要唱得稳、准、轻收,如顺水推舟之勢。换气时要用口、鼻同时吸气。吸气量的多少受乐句的长短而制约。

歌曲练习选择

声乐十三辙教学(歌唱语音训练九)(5)

此曲适合各个声部。初级程度使用。

1.《小花》是一部描写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影片。这首歌就是翠姑在抬着伤员跪行上山时唱的。当时她的腿都被磨出了鮮血。歌词简练,含义深刻,映射着翠姑美好的内心世界和坚强的性格、以及优良的品德。

2.这首短歌,音域只有九度。对初学声乐者颇为适宜。

3.歌词的韵脚为发花辙,a(啊)是它的韵腹。它的自然发音表现状态为横形类。要按照横字竖咬的特点去歌唱。韵脚的字音甚多,如花(hua)、那(na)、啊(a)、华(hua)、她(ta)、霞(xia)、崖(ya)等。特别是“啊”(a)字,在较长的行腔中要唱成“竖形”,音色要柔美,并富有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