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中有一对经典的对话——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良、恭、俭、让”就是从这段话而来的。

温良恭俭让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温良恭(1)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历史背景。我们都知道,孔子的一生都在讲学,尤其是周游列国回来,就专心培养后一代,教育后一代,学生都是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子禽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子禽是春秋时期人,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他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他口才特别好,善于雄辩,而且才情也非常通达。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那么,话说回来,这一段话主要是讲什么内容呢?其实,这是说有一天子禽问子贡的话。好像是子禽避开了孔子的视线,然后压低嗓门轻轻地问道:“子贡!我问你,我们这位老师,到了每一个国家,都要打听人家的政治,他是想官做,还是想提供人家一点什么意见,使这些国家富强起来?然后子贡的回答很妙!他说:“我们的老师是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的。夫子不是像你们这一般思想,对于一件事情总把人家推开,自己抢过来干的。他是谦让给人家,实在推不开了,才勉强出来自己做的。假如你认为老师是为了求官做,也恐怕与一般人的求官、求职、求功名的路线两样吧?

温良恭俭让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温良恭(2)

所以,子贡所讲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是讲孔子的修养,是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大成,他有了这样高深的修养,他具有救世救人的思想。千秋大业就是学问思想。那么,这五个字分开来看又有什么具体的含义呢?

上面这五个字,也可以说是五个条件,描写了孔子的风度、性格及他的修养。

“温”是绝对温和的,用现代的语汇来讲就是平和的。“温”也代表温厚,对谁都很和气,很温文的,没有傲慢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个人品质。

“良”是善良的、道德的。同样也可以说是良善,也可以说是优良,他有他的优点,有他好的一面。人性本善,善良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品质。

“恭”是恭敬的,也就是严肃的。人应该对任何人都要恭敬,没有一点骄傲的行为。

“俭”是不浪费的。很节约,什么东西都不能浪费,学会俭,俭是做人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现代社会,俭也是每个人应该学的道德品质。比如,很多人提倡的“光盘行动”就是典型的要大家学会节俭。

“让”是一切都是谦让友好的、理性的、把自己放在最后的。无论什么事情,他都不和人夺权,不和人争,不和人吵,总是不争,你欢喜,他就让给你。

温良恭俭让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温良恭(3)

其实,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牵涉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全体根源。而这五个字也成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应该说,温、良、恭、俭、让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必修课,也将是人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和有效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