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以安静柔弱自居,才能各自达成愿望。

道德经的处世哲学智慧(道德经以谦虚自居)(1)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讲述了用什么样的理念治理国家是最重要的,他强调的是无为而治。

我们今天所要聊的,就是讲述老子的一个思想,老子在对于治理国家上认为一个大国在对待其他小国的时候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分析,当一个人处在一个高位的时候,对于其他弱势的人,应该是处于什么样的态度,才能让自己更长久的生存。

道德经的处世哲学智慧(道德经以谦虚自居)(2)

这句话叫做: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其静也,故宜为下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国要像江海居大而处下,要像雌性那样安静柔弱,让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雌性要以安静胜过雄性,因为他守静,所以做事以谦卑,为最好的方式。

这里所说的大邦者下流也,下流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一种无耻的意思,而是江河的流向往下面去流。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海容百川,就是因为海居于一个下位,安静守静。所以说它能容下很多的河流,这是一种合乎大道的一种规律,才能够长久的生存。老子就认为如果大的国家就像大海一样,处于一种安静而又包容的状态,就能够太平,而且也能够日益更加强盛。

道德经的处世哲学智慧(道德经以谦虚自居)(3)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择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国对于小国谦虚,就可以取得小国的归顺。小国,对于大国谦虚就可以取得大国的支持。所有的谦虚,都能够取得归附,有的谦虚能够得到支持。

老子在这一篇章所说的就是雌性的柔和和安静,能够战胜强硬的一个道理来说明很多问题。大国之所以大,就是客观上能够容纳其他的小国,所以说,海纳百川,用谦虚和卑下的态度处理和小国之间的关系,就能取得小国的信赖。正是因为自己的博大宽厚,所以,百川融汇于此,自己才不至于干涸。

道德经的处世哲学智慧(道德经以谦虚自居)(4)

其实当我们把这些道理用在自己人生中间同样合适,作为一个名分和地位都比较高的人来说,当你对于其他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做到一种谦虚和低调的时候。对于那些身份地位没有你高的人,采取一种谦虚的心态,往往他们能够更加的尊敬你。当你做到很多人尊敬你的时候,你才能得到更多的一个东西。如果说有了一些身份地位之后,就太过于高调,往往会得到别人的嫉妒,对于自己来说也并不是长久之计。

老子所认为的柔弱能战胜刚强的这样一种状态,用谦虚能赢得尊重的这样一种状态,也符合了大道的一些规律。

道德经的处世哲学智慧(道德经以谦虚自居)(5)

柔弱也能战胜刚强,并不是说的真正的柔弱,而是用一种安静和无为的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种守静的定律,看似强大的东西却不能长久的存在。看似安静的东西,却有很强的生命力,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用一种谦虚而低调的状态。

国家谦虚了,能够长久,人类谦虚了,时间久的时候,自然也能受到别人的尊敬。甘居低位的人,包容万物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本文由国学人生原创,您对于道德经这一种智慧怎么看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