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伟

随着各省志愿填报逐渐结束,对于考生和家长此时最关心的事那就是录取情况,盼着尽快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同时,对于志愿填报中的专业问题,也是很多家长一直很纠结的问题,比如,冲好的大学,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为了保专业不得不降低对学校的要求,还有,冷热门专业、就业好的专业、女生适合的专业、毕业后待遇比较高的专业、适合考研的专业、新增专业等等,因此说到底,当志愿表提交上去以后,当在焦急的等着录取通知书时,已经在考虑下一步的问题了,如果万一被录到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转专业?

今天这里就跟大家探讨下转专业的事。

在具体聊转专业政策前,先来看一个目前跟专业选择有关的话题,大类招生,相信很多研究过的人都知道,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大类招生,这几年,大类招生几乎成了985、211院校的标配,上至清华北大科大这样的中国顶尖院校,下至普通的省属211院校等,都实行了大类招生的招生办法。

拿到录取通知书学的专业可以换吗(录取通知书到了)(1)

大类招生的全称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研究过新高考改革的都清楚,上海实行的是院校专业组的形式招生,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把一个大学拆分为若干个‘’小的学校‘’进行招生,把相近专业,专业科目要求相同的放在一起进行招生,就跟这个类似,当然,由于是不同的政策,具体内容还是完全不同的。

大类招生进校怎么分流到具体专业?

拿到录取通知书学的专业可以换吗(录取通知书到了)(2)

上面是一份安徽大学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志愿表。在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学生们根据自身的成绩(平均学分绩点)、兴趣等因素,在所在的学科大类里选择具体的专业,而能不能被所在大类的热门专业录取,大一学年的平均学分绩点和专业核心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是重要依据。此外,有没有选修对应专业开设的公选课也纳入到是否最终能被该专业录取的考核依据中。

大类招生是填报志愿时就告诉了考生,刚进大学是学通识化教育,后面一般大一下学期开始根据考生兴趣及考试情况进行专业分配,这个相对很好理解,也降低了进自己完全不喜欢专业的风险,由于没有选择具体专业,通过到大学以后学习的认知,再决定选择什么专业,往往比较精确。这种模式虽然很受欢迎,但是绝大多数还是要求直接选择具体专业,这种大类招生总体数还是不多,因此转专业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关于转专业,近年来,为了给学生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越来越多的高校降低了转专业的“门槛”,比如:

北京化工大学:提供四次转专业机会

该校提出转专业的学生情况分为两种,一是新生入学时,通过参加新生入学考试参与评选优秀新生,优秀新生可自由选专业。二是分别在第2、第5、第8学期,实现“零门槛”转专业,由被转入专业所在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就可以实现转专业。

拿到录取通知书学的专业可以换吗(录取通知书到了)(3)

西北师范大学:有两次换专业机会

为满足学生专业志愿,学校本科新生有2次转专业的机会,第一次转专业于新生报到一周后进行,第二次转专业于一年级结束时进行。

还有其他院校转专业的特殊政策,如北京师范大学规定学校原则上专业接收的考核合格人数不能低于一年级在校生的5%,因此有计划的考生一定要提前咨询相关高校政策情况,自己的事情,自己一定要提前主动去关注。

一般来说这两种院校容易转专业,一种是清北这种985院校,因为是顶尖院校,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大,有实力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专业。另一种是普通的院校,主要以就业为导向,要求也并没有那么严格,相对空间比较大。对于其他学校而言,相对来说可能难度会大一些,转专业可能就要费力一些,因为可能受到名额、成绩,转入转出专业不相关等各种条目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学年成绩,综合表现、年级排名等将会成为你能否成功转专业的重要条件。

拿到录取通知书学的专业可以换吗(录取通知书到了)(4)

也补充一点,一般通过特殊类型招生进去的是不能转专业的,比如特长生、定向生、艺体类等等,本身就属于比较特殊的招生类型,很难有转专业的政策。

还是那句话,大学里面的成绩依旧很重要,优势的成绩必然帮你带来更多的机会,比如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奖学金,各种优秀称号,大三的保研等等。因此不是说高中死命学,到大学去以后,学习就跟自己无关了,其实,如果想要后面比别人更有竞争优势,必然付出也要更多,转专业也是同理,首先你得多去研究、了解高校转专业的政策,早做准备,才有可能获得机会。

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