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表征人的性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凯恩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制定的其中,INFJ(内倾/直觉/情感/判断)是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中十六种人格类型之一,在柯尔塞气质类型测试中被称为咨询师,属于理想者的四种类型之一INFJ是最稀少的人格类型之一,大概占人口的1%问题是...你真的属于最稀少的人格类型吗?本文编译自Medium平台上原文名为《Read This If You Think You’re An INFJ》的文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是infj人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infj人格(你属于最稀有的)

什么是infj人格

编者按: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表征人的性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里格斯和迈尔斯母女凯恩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制定的。其中,INFJ(内倾/直觉/情感/判断)是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中十六种人格类型之一,在柯尔塞气质类型测试中被称为咨询师,属于理想者的四种类型之一。INFJ是最稀少的人格类型之一,大概占人口的1%。问题是...你真的属于最稀少的人格类型吗?本文编译自Medium平台上原文名为《Read This If You Think You’re An INFJ》的文章。

INFJ是MBTI人格理论中最容易弄错的一种人格类型,网络上对这种人格的阐释基本都与事实不符。

人们通常会将INFJ人格类型误认为是ISFJ以及INEP。

为什么这很重要?

这根本不重要。

所以别在Twitter上@我,给我留言说“这根本不重要”了。我知道这只是个室内游戏。

话虽如此,但对于那些参与这场游戏的人,他们知道认知功能也许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盲区——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的以及如何变得积极。对于不同的人格类型,这些内容都是不同的。

ISFJ、INFP以及INFJ这三者通常是很容易混淆的。

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这三种人格类型都属于内倾型和情感型。但它们的相似点也就到底为止了......

问题: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测试,能够帮助你确认自己的人格类型:

1)你对于明确性、定义以及细节的喜欢程度?

A. 非常喜欢。我喜欢明确界定、仔细详述并且记住一些事情。

B. 当然。我喜欢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是重温过去的经历来体验一些情绪。

C. 什么?这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或者说,这还会让我感到有些厌烦或愤怒。)

2.)你了解自身情感吗?

A.非常了解。我与自己的经历和情感高度保持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生活都是阳光和彩虹。

B. 我的意思是...我大概有一些感受吧...有时候会有...?我可能更多会与他人的需求或是我自己的逻辑保持一致。

3.)你对于“新的想法”是怎么理解的?

A. 在状态最好的时候,我拥有无限的想法(尤其是去表达我自己的感受)——尽管有些时候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感觉这些想法都没必要。

B.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不确定性——但我有时确实喜欢“混合一些新想法”(尽管我会有些冲动或是会去想象一下“最糟糕的情形”)。

C. 恩,我没什么感觉(没什么好的或是坏的感觉)。我不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所以我也不会去在意。别人在意的话我没什么意见,但是不管怎么说,我更喜欢非凡的“见解”。

4. 你人生中的鼎盛状态或是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样子?

A. 热情、具有创造力且真实的表达!明确、显著的进步。

B. 确定性、简单的快乐、爱、家庭、舒适等等——以及乐趣:)

C. 理解别人的价值观并且改进人类的体验。

5. 你人生中最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不是单独不开心的一天,而是相对长期的一个概念,比如说心态崩盘。

A. 我会从新的想法/创造力中获取信息,重温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情绪。

B. 我会从其他人身上获取信息,重温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寻求逻辑解释。

C. 我会从其他人身上获取信息,反思一些抽象理论以寻求逻辑解释。

6. 当你摆脱绝望的状态时,你会...

A. 感觉“我并不特殊”——并试图通过追求传统且可预见的目标来压制自己的敏感/创造力(最终灵魂受到冲击)。

B. 对于过去的决定或是未来最糟糕的境况感到焦虑——并试图将其余一些新的希望混合在一起(但最终依旧感到焦虑)。

C. 感觉“厌倦思考”——并且试图通过过度沉浸于享乐主义以忘却这件事(喝酒、吃东西、性体验等等)。

7. 你最重大的“生活抉择”是什么?

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较量:

A. 我的梦想、自我表达、创造力等等——与“责任”。

B. 确定性、稳定性以及舒适——与不感到厌烦

C. “意义”——与“现实”(也就是“什么是重要的”)。

8. 你最大的志向(以及恐惧)是什么?

A. 确定性、爱、稳定性(恐惧:不确定性)。

B. 个性化(恐惧:平庸)。

C. 意义(恐惧:无意义)。

所有人都想要寻求意义——这就是人类,但是C这个选项并不是受到其他两个选项的驱动。

9. 你最大的关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和前男友/前女友分开了?

“我感受不到...”

A. 安全、被重视或是对方的忠诚。

B. 被认可/特殊性。

C. 被理解。

10. 你是怎么和前任分手的?

“坦白来说,我有些...”

A. 逐渐变为被动攻击型,直到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B. 进入一种更加愉悦的幻想。

C. 突然与他们分手并且没有任何解释。

11. 你觉得自己怪异吗?

A. 非常怪异——但我对此引以为豪。我从没碰到任何一个像我这样的人。

B. 有些怪异——类似于追踪陌生人的社交账号,在最后一刻决定放小伙伴的鸽子,这样我就可以待在家里看Netflix或者因为我穿着浴巾盯着墙的时间过长以至于约会迟到。

C. 我有时候很难和其他人讨论我最在意的一些大事。

答案:

1. A.) ISFJ,B.) INFP,C.) INFJ

2. A.) INFP B.) ISFJ以及INFJ

3. A.) INFP,B.) ISFJ,C.) INFJ

4. A.) ISFJ,B.) INFP,C.) INFJ

5. A.) INFP,B.) ISFJ,C.) INFJ

6. A.) INFP,B.) ISFJ,C.) INFJ

7. A.) INFP,B.) ISFJ,C.) INFJ

8. A.) ISFJ,B.) INFP,C.) INFJ

9. A.) ISFJ,B.) INFP,C.) INFJ

10. A.) ISFJ,B.) INFP,C.) INFJ

11. A.) INFP,B.) ISFJ,C.) INFJ

INFJ、INFP以及ISFJ人格类型之间的差别并非只是一字之差。

三者之间的不同远超出我们的了解。

我知道大家对于MBTI人格理论的了解就是四个字母之间的对立:外倾型vs内倾型(E vs I),直觉型vs实感型(N vs S),思维型vs情感型(T vs F)以及判断型vs感知型(J vs P)...但MBTI人格理论并非仅仅如此。

事实上,16种人格类型是依据“认知功能”进行分类的。它们源于两组字母中的两两组合(S vs N以及F vs T),然后被定义为要么是外倾型,要么是内倾型(E vs I)。

内倾实感型(Si):确定性、明确性、过去。

外倾实感型(Se):现在以及正在做的事情。

外倾直觉型(Ne):抽象的想法。

内倾直觉型(Ni):抽象的见解。

外倾情感型(Fe):其他人的感受。

内倾情感型(Fi):自己的感受。

外倾思维型(Te):外部、可计量的体系/事情/目标。

内倾思维型(Ti):内在逻辑。

属于INFP、ISFJ以及INFJ的分别是:

INFP:Fi——Ne——Si——Te(受到自身情感、然后是新想法的驱动)

ISFJ:Si——Fe——Ti——Ne(受到确定性、关于人方面因素的驱动)

INFJ:Ni——Fe——Ti——Se(受到见解、关于人方面因素的驱动)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INFP、ISFJ以及INFJ容易混淆呢:

1. 我们不熟悉认知功能(见上文)。

2. 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这些不使用的认知功能。

3. 我们假设“善于分析”/“具有洞察力”是判断我们是直觉型还是思维型的标准(但实际上并非是这样)、“完美主义者”决定着我们是否属于判断型人格抑或是“独特”是否决定了我们是最少见的人格类型。

4. 我们的第一(主导)功能最为关键,以至于我们假设所有人都拥有这种功能,或是在自身群体中试图区分自己,而不是区分自己和其他群体。

5. 内倾直觉型(Ni)很难去界定(它完全是元人格类别,这是因为Ni类型的人定义的东西通常是很难去界定的。)

比如说要去定义“直觉”这样的概念,所有人时不时都会有一些直觉。这个概念实在是太抽象了,以至于一些人通常会仓促进行说明。但是我们更容易理解哪些不属于内倾直觉。内倾直觉不是我们的感受、其他人的感受、确定性、行为、想法或是目标。它甚至不是“逻辑”。

它就是...“剩余的那些”。它是白色的空间,像一个漏斗形的通道去往“一个事物”,但后者看上去却更接近于“什么都没有”。

INFJ vs INFP

两者都是内倾型,且是理想主义者。两者可能会是完美主义者,尤其是关系到他们在意的事情时。两者都富有观察力、善于分析、具有逻辑性且非常注意细节。两者都属于直觉型,以抽象的形式理解事物,而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INFP与自己的情感高度保持统一。

INFJ通常感觉不到其他人。

INFP的主导功能是Fi(他们自己的感受),但是INFJ并没有Fi功能。事实上,他们的“F”指的是外倾型——即其他人。

INFP的想法会不断延伸...依感受而得到启发。

INFJ的见解则会不断缩小...(关于人的)。

这些属于INFP,而不是INFJ:

注意第三幅图:两者都属于内倾型,但是INFP人格类型能够流利表达“想法和梦想”。

INFP是带有洞察力的灵感。

INFJ则是不带有洞察力的见解。

在情绪低沉时:

INFP会在重温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情感时感到迷失,变得敏感(但不是批判性)。

INFL也会迷失在虚无中,变得具有批判性(不是敏感)。

在绝望时:

INFP会通过传统方式将创造力抹除(最终灵魂受到冲击)。

INFL则会沉迷于享乐来抹去自己的思维(最终会感到不适)。

在面临最严重的的侮辱/极度缺乏安全感/极度恐惧:

INFP——“你并不特殊”(或者是“你太敏感/天真/走神了”)。

INFJ——“你的见解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是“你的生命毫无意义”)。

INFP会因为自己与众不同并被其他人觉得独特而感到骄傲。

INFJ会因为自己不被理解或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感到痛苦。

INFJ最大的功能不是“真实性”,而是“普遍意义”。他们只是一个容器,他们的F关注的是其他人,而不是自己(他们内心关注的是自己的思想以及见解——不是情感,有些时候他们甚至对于自己的情绪视而不见。)

正如Heidi写得一样,

“由于INFP往往极具创造性和个性化,大多数人很少会遇见和自己相像的人(包括其他的INFP)。因此,他们的人格类型只占1%的人口——他们认为这一点可以解释他们的个性化,而事实上是因为他们的内倾型情感让他们与其他人不同。”

最深层的欲望:

INFJ希望获得有关其他人的普遍洞察力。

INFP则希望能以独一无二的方式展现自己。

INFJ vs ISFJ

两者都善于分析,都追求逻辑性和真实。两者都可能会是完美主义者。他们都觉得自己必须要获得答案,可能会花数小时时间去做“研究”并为未来做好规划。两者都富有洞察力。

最大的不同:

ISFJ想追求的是非黑即白——并且厌恶不确定性。

INFJ想追求的是抽象——“明确”的事物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厌烦。

他们互相是对方最讨厌的人格类型。

关于两者之间的混淆,最大的误解就是:

a.) ISFJ支持SJ价值观,但这是INFJ不需要的也是不想要的。

b.) ISFJ接受“积极”的INFJ价值观,但不会体现“消极”INFJ型人格。

换句话来说:被误认为是NJ的SJ试图拥有两种人格类型最精华的部分。但是INFJ并不是2.0版本的ISFJ。他们两者的主导功能是截然相对的。

ISFJ喜欢被明确界定的事物。

INFJ则根本不在意。

June曾写道,SJ“希望事情被确定下来且做好决定”。

举个例子,SJ是那些定义关系的人,他们会问:“我们是什么关系”/“这段关系会发展到什么阶段?”直觉型的人通常不在意。

直觉型人格会因为未知的事情感到兴奋并会因未被界定的事物感到精力充沛。他们不会去寻求明确性。

ISFJ是细节导向型。

INFJ却不是。

“直觉型感知会忽视细节。”

INxJ类型的人通常会让SJ感到心烦,后者通常认为前者: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不准确、粗心、不负责任、无能力、准备不足等等。

专家Susan Storm表示:“我们需要实感者...来帮助我们追踪直觉型人格很有可能会错过的一些细节。”

ISFJ的记忆力很好(或是相比其他人格更重视记忆力)。

INFJ则不是这样。

Susan Storm表示SJ会吸收并且关注已经得到证实的事实,他们能够很快回忆出这些事实。

在《Neuroscience of Personality》一书中,博士Dario Nardi写道:“在回顾过去发生的事情时,ISTJ以及ISFJ很容易会进入一种专家的状态...他们能够极其详细得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他们“记得大量事实以及细节,这可以为其提供确定的想法以及观点...他们可以轻松回忆起过去的细节和经历...并且能够调取记忆,告诉你所有你需要的细节信息,以便做出下一步决定。他们不会犯那种疏忽性的错误,因为他们非常仔细、负责且专心关注事实”。

但是Storm写道,直觉型人格不善于记忆。Jenn Granneman也对此表示同意:他们不善于“记得发生过的事情的真实细节”。

ISFJ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并且追求稳定性的人格类型。

INFJ却不是这样。

Storm写道,SJ“会非常仔细地作出决策。他们认为自己是从错误、记忆以及受到的教育中进行学习的。他们会将获取到的所有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决策中。他们会为自己生活中的人创造稳定性并且渴望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得稳定性”。

Jung表示直觉型人格“永远不会出现在稳定、长期建立的环境中,这对他们来说有一种窒息感”。

ISFJ勤勉尽职。

INFJ则不是这样。

ISFJ“很重视履行诺言...始终如一且值得信赖...他们尊崇责任,认为要坚持完成项目,他们往往会害怕变化、未知或是不熟悉的情况”。

与之相反,Jung表示“一旦直觉型人格看不到较大的发展前景,他们就会冷酷无情得放弃一些事情,没有任何考虑,也不会有任何留念”。

ISFJ生活在现实世界里。

INFJ与现实世界不相符。

实感型人格:“以实际确切的情况来理解事物。他们会试图用已有的细节信息来真实地再现事物。”

而直觉型人格“(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会从情景中理解事物”。

Carl Jung曾这样描述过直觉型人格:

其生活的方式恍若“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一样。

对于“任何在他们无意识追求之外的事物”,他们表现出了“惊人的冷漠”。

“对现实生活中的人表现出了惊人的漠然”。

“你会发现他们不存在于大众理解的现实生活中。”

“让其沉浸在无益的幻想中。”

“从直接效用的角度来说,直觉型人格肯定是无益的。”

ISFJ人格永远不会像上述这样生活。

正如专家Susan Storm写道:“我们需要实感者来提醒我们什么是真实的。”

两种人格都关注社会与人,但是:

ISFJ是针对明确的问题寻找明确的答案。

INFJ是针对抽象的问题寻找抽象的答案。

ISFJ服务他人是有着明确的期望值,比如说社会规范。

INFJ服务其他人时并未考虑社会规范。

在古怪方面:

ISFJ古怪的方面都是相关的——追踪社交媒体账号、放朋友鸽子、沉迷于Netflix——但这与那种在不相关的问题上表现古怪的人不同。

INFJ的古怪则体现在不相关的方面。他们不像是INFP那样具有创造性,而是往往脱离于正常社会,很难向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

两者都会进行分析,具有批判性,但是:

ISFJ会重温过去发生的事情以求合乎逻辑的解释。

INFJ则会以理论角度来寻求逻辑解释并且通常迷失其中(鲜少能重新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

在绝望时:

ISFJ会通过头脑风暴以及重新组合想法来摆脱确定性和稳定性(最终会变得焦虑)。

INFJ则会沉浸于享乐主义中忘却想法(最终会感到不适)。

在面临最严重的的侮辱/极度缺乏安全感/极度恐惧:

ISFJ——“你不可靠”。

INFJ——“你的观点没有任何意义”。

两种人格类型存在孰优孰劣吗?

当然不存在。

(这里的孰优孰劣有什么意义吗?有什么衡量的标准吗?每一种人格类型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评判自己和其他人。)

看看身边大多数的工作环境,你就会注意到——更多的是SJ人格类型在保证事情的有序进展。如果没有SJ人格的努力,我们了解的文明也许会分崩离析。相比其他两种人格类型,ISFJ更像是社会的支柱。

毋庸置疑,历史进程中很多伟大的艺术、诗作以及表达人类精神和经历的作品都是出于INFP之手。极少数人格类型在创造力方面可与他们相提并论。

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呢?

我已经说过了,这并不重要。

...前提是你感到幸福并得到了你所需要的。

如果你没感到幸福,也没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么这一点就很重要了。知道你属于哪种人格类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你起到帮助作用。

活了这么多年,我之前一直认为自己属于INTJ人格。我也许一辈子会这么认为。但我并没有像INTJ那样生活。追求对于INTJ人格类型来说最幸福的东西并没有让我感到满足。

因此,我雇佣了一个教练,他表示我是INFJ人格类型。在经过调查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之前一直陷入了Ni-Ti的环路中。我排斥社会,而更愿意选择“解释”,这看上去很像是INTJ人格类型。

我原本认为这一点很正常,但我意识到自己并不开心。这是因为我的定位并不符合INTJ的功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知道自己属于什么人格类型——INFJ人格的定位是削弱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重新联系在一起...但是INFP的定位却是新的想法,ISFJ的定位是弱化对于确定性以及联系他人的需求。

知道这一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活出最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