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英年早逝:你可知道她其实是吃错药了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部书里有一个美女叫林黛玉。林黛玉人虽长得美,但命运却是悲惨的,有人形象地描绘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药罐子,右手提着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令人感叹。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林黛玉可以说是最让人惋惜的人之一了,她因病而娇,因病而美,这样的独特个性恐怕是空前绝后的。那林黛玉得到底是什么病让她如此英年早逝呢?按文中所写及后人研究,大都认为她是阴虚火旺而致的“肺痨”。经常咳嗽,而且还痰中带血,这些都被认为是火盛的原因。因此我们从小说中也注意到林黛玉平常所食及所服之药也大都是滋阴降火的方剂。如第45回中,黛玉在宝钗的建议下服用冰糖燕窝粥。春分时节易肝肾之阴不足,当然应该滋阴,所以,略通医理的宝钗给黛玉送来了上好的燕窝。后宝玉得知,便透露与贾母,此后,府中便每日给黛玉送来一两燕窝。于是燕窝就成了黛玉的常食之品。
林黛玉从小就是“药罐子”,她所吃的药更是一些养阴之品,如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一回中: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的。因问:“常服何药?为何不治好了?”黛玉道:“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黛玉长期咳嗽,已是一种肺阴虚的病症,同时黛玉还患有阴血不足,心阴耗损的失眠症,所以服用气血双补的“人参养荣丸”。而在第28回,提到黛玉吃的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询问黛玉的身体,以示关切。宝玉抢过来说:“太太不知道,妹妹是内症,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一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由此王夫人想起了一种丸药,只记得“金刚”两个字。宝玉扎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人都笑了。宝钗说可能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说:“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
看了这些内容,让我越发感到不解的是黛玉从会吃饭时就吃药,而且又吃的都是名贵的药材如人参、燕窝等,但是咋就是不见效,保不住黛玉的命呢?我于是也就想这个黛玉是不是也被误诊了,吃错药了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黛玉所吃的药的药性吧!
我们先来看黛玉平常常食之品——燕窝。中医认为燕窝“滋阴润肺,化痰止咳,益气补中,去燥润肤,养胃壮脾”对于肺虚性咳嗽,包括肺阴虚之哮喘、气促、久咳、痰中带血、咳血、咯血、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出汗、低潮热;胃阴虚引起之反胃、干呕等均有不错的效果。凡病后虚弱、痨伤、中气亏损各症,配合燕窝作食,均可滋阴调中。看来燕窝是滋阴之品,阴虚体质的人吃了特别有效。下面我们再来看黛玉常服的药——人参养荣丸。人参养荣丸的君药是人参,人参养荣丸系由《和剂局方》中的人参养荣汤制成,由人参、黄芪、白术、陈皮、当归、茯苓、白芍、肉桂、熟地、远志、五味子、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有补气益血、强心安神的功效,用于呼吸气少、面色萎黄、形瘦神疲、食少乏味、毛发脱落、失眠心悸、妇女月经不调等。这个方子的基本作用就是温补气血。方中熟地、当归、白芍补血养阴,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气益脾,且可阳生阴长,补气以生血;远志、五味子宁心安神;肉桂能导诸药入营生血;陈皮理气,与诸药同用可以补而不滞。配合成方,共奏益气补血,宁心安神之功。方中重用人参,也是一个生津养阴的方剂。下面我们再来看天王补心丹。天王补心丹由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麦门冬、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等药组成。这个方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效。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也是一个滋阴的方剂。
黛玉平日所食之品,所服之药多是一些滋阴养血之品,药虽吃的多还名贵,但从治疗效果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反,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药还起到了副作用,它加重了黛玉的病情,让黛玉过早的离开了人间。也由此可见,这些药与黛玉的体质是不对症的,黛玉并非阴虚体质,她的咳嗽咯血也并非人们常说的阴虚火旺。那黛玉到底是什么体质,她病的根源又在哪里的?这一点我们从小说中的各处描写中可以找到线索。
从黛玉的面容及神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阳虚体质,而绝非人们所说的阴虚。在第三回里宝黛初相会的情节中,宝玉为黛玉取了个表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也就是说黛玉的“眉尖若蹙”是被称为“颦颦”的原因,那什么是“蹙”呢?应该愁苦貌、常指眉头皱拢这些意思,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黛玉皱眉头貌似生气的样子,即使根本没有生气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可能是习惯了,也就是说把心中的悲苦刻在了脸上,由此看来,“颦”加上宝玉说的“林妹妹眉尖若蹙”,应该是指黛玉“忧愁不乐之状也”,所以也被称为“谓频蹙之貌”,是说黛玉虽然长得神仙似的,可面带悲苦之相。黛玉还非常小心眼,十分爱生气,黛玉初到贾府,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嘱咐:“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她诗思敏捷,常触景生情,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敏感。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竞气得昏厥过去。因此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黛玉病的真正原因是阳气不足,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如肝阳虚者善恐、心阳虚者善悲。黛玉表现的其实非常明显。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黛玉发病的时间可有规律。小说中第四十五回中提到,“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第三十五回中写道,“紫鹃笑道:‘咳嗽的才好了些,又不吃药了。如今虽然是五月里,天气热,到底也该还小心些。’”从这些描写里我们又可看出,黛玉的嗽疾在发病时间上是有特点的,它是五月里天气热,病见轻了,而到秋天里,天气寒病见重了。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娇脏,形容它是娇嫩,容易受邪的脏器。肺既恶热,又怕寒,它外合皮毛,主呼吸,与大气直接接触。外邪侵犯人体,不论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容易犯肺而致病。
黛玉遇寒则嗽疾加重,显然是肺寒而致的咳嗽。天气寒冷致咳,这是因为肺气通于天,天气寒冷,寒邪可以直接从气道吸入肺系伤阳气。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空气刺激以后,会发生痉挛、渗出等病理变化,引发咳嗽。天寒、形寒、寒饮是外因;肺脾肾阳虚体质是内因,肺寒痰饮内伏是发病基础;发病机理是外内合邪,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气逆而上行,则发为寒咳。阳虚体质是寒咳的主要内因,肺气外达皮毛,内行水道。脾、肺、肾三脏息息相关。脾肾阳虚,肺通调水道失常,宣发肃降不及,则水湿痰饮停积于肺。肺为贮痰之器,故其标在肺;脾为后天之本,寒饮不化是脾失健运,故其本在脾;肾为先天之本,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命门之火不足,则一身阳虚不能化水,故其根在肾。因此我们从黛玉的发病时间上可以断定她的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肾脾肺的阳虚,而她吃的那些药都是治阴虚的,这样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伤及人体阳气,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从她病的进一步发展中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一些生活、语言细节判断出黛玉是阳虚而绝非阴虚。如在28回中宝玉对王夫人说:“太太不知道,妹妹是内症,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这里“禁不住一点风寒”显然与阴虚生热相差太远,那不是阴虚。那“禁不住一点风寒”什么症呢?是阳虚症。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内寒。 人的身体是阴阳平衡的,阴虚则阳盛,阳盛则生火,感到热。阳虚则阴盛,阴盛则生寒,感到冷。《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阳虚体质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黛玉哪来的阴虚火旺,这是典型的阳虚体质。又如黛玉在生命临危时的表现:当黛玉得知宝玉成婚时,只听到林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做声了。两眼一翻,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大家注意了,这里黛玉出的是“冷汗”,那什么是冷汗呢?冷汗又名柔汗、又名阴汗。由阳气虚衰,阴寒相乘,以致汗冷肢冷,甚则身冷。《景岳全书·汗证》:“阴汗者,冷汗也。”“所谓寒者,非曰外寒,正以阳虚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则阴无所主而汗随气泄。”故大惊大恐大惧,令人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这时的正确治法是益气温阳,用黄芪煎中汤,甚者加附子。或参附汤、六味回阳饮等方。但我们看这时她吃的是什么:紫鹃端给她吃的是碗“桂圆汤和的梨汁”,这些也是补血养阴的、清热的,本来身体中阳气极微,阴气极盛,这时还去养阴伐阳,不死才怪呢!著名中医李可先生说:病人阳气四散之时,必用大剂回阳之药方能救人性命,里面不能掺杂一点阴药,否则就误大事。看来说的一点都不错。
有人说了,既然黛玉是阳虚症,那她又是“只见满盒子痰,痰中好些血星。”又是“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这不是明显的阴虚火旺之症吗?其实咯血一症,并非阴虚所独有,清代名医郑钦安《医理真传》中说“咯血一症,其要有三:有阳虚者,有阴虚者,有阴外邪阻滞者,不可不知,亦不可不辨也。阳虚之逆血者,缘由阳气衰弱,不能统血,阴气太旺,势必上僭,渐干清道,以致外越。阴虚之逆血者,由于阳气独旺,阳气过旺,势必上冲,冲之过节,血亦因而外越。外邪阻滞之逆血者,或因风、寒之邪,阻其升、降之气机,而循行经络之血液,失其常度,或留胸膈,或停胃口,一触即发,血故外越。如沟渠之水,流行自如,忽从中闸定,上流欲下之水,势必逆行上涌,亦气机自然之理也。”由黛玉身体素质可看,其咯血一症要么是阳虚,要么是风、寒之邪,阻其升、降之气机,而绝无阴虚症象。
至于三十四回中所写黛玉题诗时曾描写“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一般人只看到热象,认为是阴虚火旺,但结合黛玉的整个身体情况来看,这个热只是表象,是虚阳浮越。虚阳浮越证,是指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格越于外所表现的虚弱证候。由于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故可表现为自觉发热,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躁扰不宁,口渴咽痛,头部汗出,脉浮大或数等颇似阳热的证候表现。但因其本质为阳气虚衰,阳虚生寒,肢体失其温煦,水液不得输布,气化失常,故触之胸腹必然不灼热,且下肢厥冷,渴不多饮或欲饮热,咽部不红肿,面色亦非满面通红,并见疲乏无力,小便清长,或尿少而浮肿,大便不燥,甚至下利清谷,脉按之无力,舌淡,苔白等里虚寒的证候,可知其所现“热”症为假象。阴寒内盛,逼迫已虚之阳气在外游荡——浮游于上、格拒于外,故称虚阳浮越,其病机是阴盛而格阳。阳虚阴盛为真寒,所显“热”症为假象。下真寒而阳浮于上,因而张仲景称其为“戴阳”。这时必用量附子、干姜、炙甘来回阳救逆,方有一线希望,里面如果再掺杂一些阴柔之药如人参、白芍、地黄等,那是把人往死里推,此人命之不救,乃人之过也!
黛玉真是可怜啊!本来身体就不好,最终还吃错药了,过早了送了性命,真是可悲可叹啊!这正如清代名医郑钦安所说“市医一见虚火上冲等症,并不察其所以然之要,开口滋阴降火,自谓得其把握,独不思本原阴盛(阴盛二字,指肾水旺)阳虚(阳虚二字,指君火弱),今不扶其阳,而更滋其阴,实不啻雪上加霜,非医中之庸手乎?滋阴降火,杀人无算,真千古流弊,医门大憾也。 所谓人活一口气,此气即使阳气,阳弱则体虚,阳灭则人亡。”这是多么血的教训啊!
其实现实生活中,像林黛玉这样阳虚体质、寒极生热的人多的很。这一体质状态有明显的人群特征:城市人群、知识分子、白领、女性多见,可能与长期处于空调环境及体力劳动少有关。阳虚体质通常表现为:怕冷,面色偏白,体型偏瘦弱,容易出汗,不耐体力劳动;面部易长斑,咽部常有不适,肩背部不适,易得胃肠病,一吃凉的或吹冷风就腹泻,大便不成形,腰酸,性欲低下,易痛经,月经周期延长。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表面看起来像是上火的症状,如长期口腔溃疡、失眠、烦躁、面部长痤疮等,其本质也可能是阳虚,中医理论称之为“真寒假热”。真寒假热的判断需要经验,一般而言,内外不符信内,上下不符信下。如口腔溃疡、口苦、咽痛,好像是热证,但大便稀、双足冷,上热下寒,则下症多为本质,是阳虚。有的人皮肤红、关节热,似乎为热证,但怕冷,喜热饮,舌质淡,则辨为阳虚寒证。另外,小儿体质不佳,眉鼻部青白色暗,多源于用药过多,伤及阳气,也属于阳虚。
阳虚这种体质的人平时要注重调理。这种人首先,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是冰镇饮料、冰激凌等。特别是女性月经期间忌食冰冷,这一点必须遵守。其次,阳虚者要避风寒,夏日尤其要注意,少开空调,睡觉时肚子上要盖被子。阳虚体质的人最适宜的中药是桂枝。经典方为桂枝汤,其中有五味药: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看似简单,却是中医学最经典的处方之一。另外,黄芪桂枝五物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八味地黄丸等,也可根据情况选用。
个人独著《疑难病中医治疗有绝招》,精选临床上我们常见的用西医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疑难杂症。从中医的角度诠释其病因,解读其治法,以期对人们有所帮助。朋友们觉得感兴趣,不要忘了添加关注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