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钱子琴

关于壶口瀑布的人生感悟(千里黄河一壶收)(1)

今年夏天和几个同事去了一趟三峡,也许是长江上游修了多条大坝的缘故,长江的水流看上去比较平缓。坐船经过葛洲坝往下游走,还看见许多人在长江靠左岸边游泳。 游览了祖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我就想何时有机会再去祖国的第二大河流看看黄河壶口瀑布,那就死心了。所以壶口就成了我心心念念的地方。

因为今年除的疫情,全国各地的旅游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疫情被控制住以后,好几个省份为了振兴经济,重启旅游业,旅游景点由政府补贴,所有景点都免收门票,鼓励人们到此一游,这其中就包括湖北省和山西省。

我自己刚好退休,也趁着这个优惠政策,在腿脚还能动时,就与同事一起出来转转。

几个同事有的以前来过山西这边,去过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但是却错过了看壶口瀑布的机会,总感觉遗憾。因为来一趟山西不容易,开车到这里也得八九个小时。

前段时间我们连续参团两次都没成团,换了两个旅游公司也没达成愿望,这一次终于成行了,共50人。听随团导游说这个团还有好多人从菏泽出发到聊城参加了我们这个团。

11月11日晚住襄汾,12日早晨五点起床,六点从酒店出发坐大巴去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公里,北距山西太原387公里。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我们8点10分到达目的地。扫完健康码,买好摆渡车票,立即搭上景区的摆渡车到了黄河岸边,然后沿着木栈道往瀑布的方向快走。此时已经听见了涛声,远望已经有其他团队的人站在了观瀑的岸边,每个人都在拿着手机拍照、录像。

和同事们沿木栈道走毕,我首先走向了壶口瀑布的南段,心情激动得抓紧找到合适的位置观瀑拍照。

壶口瀑布极为壮观!只见那霸道的滔天巨浪翻滚而下,滔滔黄水激流澎湃,浊浪排空,水沫飞溅,烟雾迷濛,狂涛怒吼,声震数里。我的眼镜已被蒙上了一层水汽,此时才感觉衣服穿少了,有点冷。

在南段朝着北段的方向录像拍照,在腾起的雾气里还可见彩虹出现,彩虹呈弧形从天际插入水中,似长龙吸水。

接着我又快步走向瀑布群的北段,又见气宇轩昂的滔天巨浪横冲直撞,犹如千山飞崩,四海倾倒,简直就像成群的脱了僵的野马,咆哮而来,最后都倾泻到了那个壶口里。

直到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冼星海先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那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河的对岸高处就有那几个红色的大字:黄河大合唱。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我们沿着那段瀑布群来回拍照合影,意犹未尽,留连忘返,一男同事笑着对我说:“咱们走吧!回去好好沉淀沉淀,平息一下心情……。”

因为时间限制,导游要求我们必须在九点四十分回到停车场,我们几个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心心念念的地方,下次再来不知何时。然而,“母亲河”给我的心扉的强烈冲击,久久不能散去。

(作者钱子琴,山东省临清市人,农行退休员工)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