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1994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资源富集,孕育生机,多样性的物候和矿产构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交相辉映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及厚重的文化底蕴、雄奇的自然景观构成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区位优势更使建水充满了跨越发展的生机活力。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

【临安路】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5)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6)

临安是一座建在水上的城,自来有“先圈大板井,后建建水城”之说,井是这座城的灵魂所在,临安处处有井,井圈有单眼,双眼,三眼,四眼,有方有圆,有大又小,形态各异,临安有联“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圈”是临安著名六大古井,据说有一百零八口,对应着三十六天星和七十二地煞星,临安景多,各有滋味,大板井号称“滇南第一井”,而小板井“井水甘冽,四时不绝”。临安的井水成就了享誉天下的“建水豆腐”和“建水米线”。

【朱家花园】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7)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8)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9)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0)

朱家花园,建水朱家花园景区位于建水古城中心翰林街中段,是清末光绪年间朱氏族人耗时30余年建筑的一座百年历史私家豪宅,整座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面积五千多年平米,有大小房舍214间,天井42个。其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置,为当地“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并列联排,又变通组合而成的大型建筑群体,被誉为“滇南大观园”,她既有皖南民居的精致,晋中大院饿气派,又有苏州园林的灵秀,融汇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彩,门,窗,檐,梁,柱,础,栏,屏精美,一步一景,步移景换,走进这座大宅院,一个大家族的历史,仍在车马喧哗的都市里静静的展示着往日的辉煌。

【文庙】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1)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2)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3)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4)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5)

建水文庙是仅次于曲阜外,全国第二大文庙,也是最大的地方性文庙,整个庙宇,一片翠绿,古木萧森,庄严肃穆,松,柏,竹,柳,千姿百态,各种花卉争妍斗艳,四时飘香,庭西有两株共生树,一为柏树,一为榕树,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它们已经紧紧缠在一起,有人戏称为“万将军抱白小姐”。建水城,为旧临安府所在地,元,明,清三代曾是滇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加上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巧,素有“滇南邹鲁”之称。

【学政考棚】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6)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7)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8)

学政考棚为云南提督学政定期至此举行院试的考场。考生来自临安、元江、开化(今文山州)、普洱(今思茅市四府,合格者才能到省城参加乡试。考棚纵深150平方米,面宽40余米,占地6000余平方米,房舍栉比,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成四进院布置,庄严肃穆,给人以层层奋进之感。最后一院为学政署。1993年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米轨小火车】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19)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0)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1)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2)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3)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4)

建水米轨小火车,百年米轨,这是一条只有1米宽的铁路,却有着一百年的历史,1915年5月,个碧石铁路开工,全长177公里,历经21年修筑,最初个碧石铁路的轨距仅有0.6米,也称“寸轨”,“窄轨”,1970年后改为米轨,其线路分为三段:个旧至蒙自碧色寨一段称为个碧铁路,鸡街至临安(建水)一段称鸡临铁路,临安至石屏铁路,历史上,这条横贯建水的铁路是连接滇越铁路的重要路段

【双龙桥】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5)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6)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7)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 “十七孔桥”。桥中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它造型奇巧,是我国现存的优秀古桥之一,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景点。2006年05月25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乡会桥】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8)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29)

乡会桥的建盖历经三次变化,初时为石桥,后改为木桥,再改建为石拱桥。现存桥建筑建于清嘉靖十九年(1814年), 为三拱石桥。桥身由万余块青石砌筑而成,全桥长80.6米。桥拱用青石拱圈砌置,拱宽7米。主桥跨河30米,两端引桥长25.3米,西引桥于中部向南弯曲。桥面宽7米,由二层楼阁文星阁全部覆盖。一层为桥面通道,桥两端通道两侧设有桥廊,廊长7米。二层供人观景和居住,乡会桥的楼阁建筑布局,为东西对称的横向重檐硬山楼阁,以纵向单檐卷棚屋顶建筑,过渡到主体建筑的纵向重檐硬山建筑楼阁——文星阁,体现了文星阁“居中为尊”的地位,构成乡会桥楼阁一高二低、两横三纵、大者居中、主次分明的外观特色,使桥阁浑然一体。

【团山民居】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0)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1)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2)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3)

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处,历史上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称“突舍尔”,意为“藏金埋银之地”。村庄建在一坡地之上,背依青山,面临肥沃的西庄坝子、泸江河、个碧石铁路、鸡石高速公路东西向穿越村前,交通十分便利,并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2002年全村227户,854人,张姓占608人。

【燕子洞】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4)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5)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6)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7)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8)

燕子洞位于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城东30公里处。洞外有3万多平方米枝叶茂盛的天然林地,洞内巢居百万雨燕,云南红河每年春夏,燕飞如万箭齐发,十分壮观。每年春夏之际,有数十万只雨燕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飞聚于此筑巢孵卵,故名燕子洞燕子洞分为一上一下,一干一湿,既可步行从旱路时去,亦可乘舟而入。

【紫陶街】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39)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0)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1)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2)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3)

建水紫陶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其制作源远流长,自宋末年间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紫陶属传统的名优产品。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国家文化部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安陶(1997年重庆直辖后,改为重庆荣昌)并驾齐名。

【元阳梯田】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4)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5)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6)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7)

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过桥米线】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8)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49)

【烧豆腐】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50)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51)

【烧烤】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52)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53)

【凉米线】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54)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55)

【草芽】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56)

建水古城旅游详细攻略(建水古城穿越千年之恋)(57)

云之王国—雄镇东南

建水古城、临安镇、燕子洞、元阳梯田

,